分享

原来这才是得糖尿病的真相!做好三个方面,平稳血糖不用愁!

 一一刹中 2018-03-08
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近5亿糖尿病患者,而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
  1980-2013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从0.67%飙升到10.4%,仅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14亿,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为三成左右!
  一旦患上糖尿病,如果不加以干预,不仅血糖会愈加升高,还会引起血管病变、心脏病、肾衰竭、糖尿病足等在内的100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可悲的是,很多患者并不清楚糖尿病的根源是什么,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饮食调节,都可能陷入误区。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即会形成糖尿病,继而导致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血糖会偏高,会诱发其它疾病,还会影响寿命?与人体中的一种物质息息相关——β细胞。
  人体的胰腺中有很多胰岛,其中β细胞和α细胞对维持血糖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当血糖水平过高时,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葡萄糖过多时,机体能激活肌肉和肝脏,将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并储存起来。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α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在葡萄糖不足时,机体能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并注入血液,提供更多的能量供给。

  一旦患有糖尿病,其体内的β细胞一定处于异常状态。
  当β细胞死亡过多时,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就无法有效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为1型糖尿病。
  但如果体内的β细胞正常,但“偷工减料”,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充足,但出现胰岛素抵抗,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时,都可能演变为2型糖尿病。

  那么,如何改善体内的β细胞?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的有效手段,适用于胰岛素不足及胰岛素抵抗。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及改善2型糖尿病,尤其是对糖前期患者,效果更佳。
  芬兰发现: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减少5%的体重,脂肪摄入量<30%的总热量,可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下降43%。
  ※ 我国糖尿病指南也建议:
  超重或肥胖者的BMI值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运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生活方式干预,简单来说就是调节饮食,科学运动,控制体重。
  2、药物治疗
  高血糖患者采取饮食调节,科学运动后,血糖依旧不达标时(HbA1c≥7.0%),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因β细胞不足,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应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口服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促进胰岛素分泌,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②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如:噻唑烷二酮类(TZDs);
  ③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如:双胍类;
  ④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如:α-糖苷酶抑制剂。
  3、穴位辅助降糖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有深埋精气之说,是升清降浊、平衡水火的首选穴位。
  >>>>
  取穴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也就是足内踝尖前下方隆起的骨头。
  方法
  每天晚上洗完脚后,可用拇指用力点柔此处,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能起到辅助降糖、消渴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