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00字关于高效记忆的深层解读,让天下孩子没有难记的学习内容!

 wshwj 2018-03-08

注:本文避免出现一些拗口的大脑科学上的专业术语,力求做到浅显易懂”。

一、真正理解,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通常反映在“记忆容量”和“记忆灵敏度”上,任何办法都无法扩充它的容量,但是可以通过所谓的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术(技巧)”来提升记忆的速度和强度。

看一个人聪明不聪明,表面上能感知的就是这个人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和反应,其实指的就是这个人的瞬间记忆能力出众与否—只有具备快速记住对方的话,重要的内容马上被转变为长期记忆后,才能快速理解,快速反应。

而提升记忆力速度和强度的方法,从大类分其实只有2种。

1、第一种是“术”,也有称之为方法的,其实就是“技巧”,是围绕大脑的某些特性延伸出来的强化记忆的技巧,是的,某些特性。

记忆的技巧有很多,每个人都可能找到和创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个记忆达人的方法,但是大部分的这些技巧都不会适合每个人,记忆技巧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适应性。

世面上常见的,如联想法、故事法、歌谣法、记忆宫殿、蓝笔法,或者你自己个性的记忆方法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术”有它的优势,自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上面所说的同样一种“术”可能适合他,但极有可能不适合她,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去不断尝试才可知。

“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术”都需要通过不断训练才能循序渐进地逐步获得能力的提升,这个训练可能和当前的学习或者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是“额外”的负担——时间和编内容的劳力等等。

2、第二种是记忆的基本(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传统型),是基于大脑本身所具有的记忆的基本特质、记忆步骤,如开发大脑本身的潜能一样,把它们最大限度活用起来强化记忆的情况,能从内部激发大脑活性化的自然流程。

从古至今,从猿人到现代人的进化史中,包括直立行走,包括手的作用,包括大脑容量,都在发悄然生变化,但是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过的是接受情报信息的方法——通过“五感”的刺激来接收、暂存:通过反复和输出来消化、分辨、整理、长记;通过联想、替代等来快速想起的过程。

这里包含了大脑记忆时真正需要高效运转的3个决定性步骤:

1)记——通过“刺激”

2)存——通过“反复”和“输出”

3)想起——通过“技巧”(让想起的技巧很多,这里极力推荐:“联想+替代”,以及“关键词备忘本”,下文具体说明)

认真贯彻这3个步骤中的“通过~”,才能真正让大脑记忆能力得以提升,才是“普世大众”的方法,适合任何聪明人笨人,孩子和大人,男人和女人......而且只要运用“得体+纯熟”了,其他任何所谓的记忆技巧甚至都可以不用,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记忆效果,真正做到“记得牢记得快记得酣畅淋漓”

二、为什么说'强化刺激—>反复输入和输出—>让快速想起'才是学习记忆的终极手段?

为什么说做好这个步骤才是记忆的根本?

1、首先说“刺激”

学习时,大脑各神经接收到的刺激越强,瞬间记忆和短期记忆的印象会越深刻,甚至可能会直接转化成很难遗忘的“长期记忆”。

最典型的例子,如我之前(包括一些大脑科学者也都在使用)无数次举过的案例—越战后,退伍美军10万人因无法继续回国后的生活,患上“越战后遗症”而自杀身亡,“越战后遗症”指的是,残酷的越战中,士兵因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场面,所受刺激太过强烈,留下了终身不可磨灭的印象,即使回国后的正常生活中,只要一听到声响,一睡着...就会有诸如血淋淋的场景出现,而受惊而恐惧而无法自拔,日复一日,精神上的创伤和崩溃,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唯“结束自己的生命”才能了却自己的“凄惨人生“。

2、其次说“反复”

人是遗忘性动物,而大脑会自动过滤和整理一些短期留下印象的记忆,但是当这个内容被反复看过,反复提起时,大脑就会自动把这些内容归类为“重要,要保存”的类属中,从而集中一切能量来做出“记住留存”的动作。

这个动作一旦成为大脑判定“保存记忆”的基准后,日后只要稍加反复的内容,都能被大脑快速往“长期记忆”中“塞”,会显著提高记忆效率。

3、再则说“输出”

输出无疑是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知识输入后,再进行输出,其实就是一个再反复记忆的过程,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因为如果离开书本后自己都记不住的内容,就不可能做好习题,岁无阻碍地讲授给别人听;要让听者能简单明白你的说明,绝对缺少不了的是对内容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知识输入”后,感觉自己懂了,但是临到做习题时,或者讨论时,会出现不会做,或者无法解释清楚的事,就是因为搞混了“懂了”和“会了”的真正含义。

这个时候就需要“回炉”再学再造,知道搞懂会做为止,而这个循环的“回炉”过程就是“反复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输出,就是为了简单让“懂了”和“会了”一体化的必要步骤。

4、最后说“想起”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记忆力不好,其实真正说法应该是这个人的”记忆的想起能力差”,不是没记住,而是想不起。

善忘的人经常会记不起自己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他们会在家中常放钥匙的地方去寻找,或者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从进门到吃晚饭要去散步的过程,从中发现随便一放钥匙的情景。

这些人不是没有记,没有留下印象,只是短期记忆没有被整理好,无法有效被抽出—想不起,当然这不光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上,这种情况也很多见。

所以,

举个简单例子来比喻的话,这些个记忆流程中的要素,就像记忆时的”水“和”食物“,没有喝饱没有吃饱就活不下去,而各种记忆方法(或者说术,技巧更恰当)则是如矿物质和细分的各种营养补充,缺什么补什么,会让人感觉更好,但是每个人要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再拿学习做个比喻的话,“刺激”、“反复”、“输出”等是学习记忆的基础,各种“记忆方法、记忆术、记忆技巧”都不过是“在掌握基础之后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基础不牢靠的话,再怎么强化训练,达到的效果也有限,或者只能在某一方面突出,而不是做到涉及到全般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这种强化训练可能只对一部分人有效。

三、如何通过“刺激、反复...”等,获得最佳的学习记忆效果?

好了,说到这里,我想大家能够明白学习记忆时最需“努力”的重点在哪里了——什么才是任何人在学习时必须要时时意识着的“事”,特别是有幼小孩子要培养的年轻父母。

1、如何强化学习时的“五感”刺激?

如我们所知,人接收刺激,获得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知觉”的五感来完成的,获得记忆的第一步就是最大限地让这些感觉神经“多动,和同是动起来”,才能接收更高度的”刺激”,获得更高的记忆效果。

学习时可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地方不多,最多的是通过营造一些适合学习的环境(比如点上能起到镇静作用的薰衣草香等),所以,学习时可动用的“五感”更多的是指“看·读·听·写·动”的感觉。

科学上,人体上的各部位中神经触点最多的地方是“手指”和“嘴巴”,“动嘴和动手”的确比只看来学习的效果要好上多倍。

动就是运动身体的意思,比如,朗读背诵时,站着比坐着好,边踱步边朗读比站着坐着朗读好,跑步时听英语音频比坐着听好,边读边抄写比只看要好。

学习时,尽量要做到五感的”同时动“,边动~边动~”,或者学习过程中,切换(轮替)五感,才能让学习效率和学习新鲜度保持高水平。

请记住,“同时用,适时换”是学习时活用五感,高效学习记忆的诀窍。

另外,索尼的大脑科学科学家茂木一郎开发,深受精英阶层大爱的“白鹤报恩学习法”,就是在学习时把运用五感增加记忆和理解的各种可能性,巧妙而彻底地结合在一起的集大成的学习法,有兴趣者可翻翻我以前的文章,有详细介绍。

【增强五感刺激的方法】

人为“扩大”刺激,增大五感接受刺激的强度,让瞬间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留存印象更深,甚至直接转变成长期记忆。

视觉的刺激——用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涂色来“吸引”刺激视觉神经;用蓝色笔记笔记,重阅时,用四色笔区分;固定颜色笔代表的含义,笔记上用不同颜色笔区分......

听觉的刺激——带着感情的大声朗读,最精彩的是不经过空气振动,能直达耳膜的方式(大力推荐用记忆猎豹高效学习辅助仪(原声朗读模拟器):不分场地,无需害羞,随时随地让轻读变成大声朗读);把自己朗读语文课文、英语课文、单词等的声音录下来,利用上学下学路上等碎片时间反复听......

图表的刺激——把学习的内容自己用图表、漫画等形式做归纳总结......

大小的刺激——重要的地方用大文字记录......

场地的刺激——记重要内容时,可一改常用的记忆场所,比如在厕所中记,可强化想起效果;把要记忆的内容写在黏贴纸上,在家中视线所及之处,到处黏贴,随之接触.....

人的刺激——把学习的内容教给别人;和同学一起讨论......

动作的刺激——用手指跟着书本上视线划动;看·读时,同时乱笔写所看所读的内容;阅读时都轻声跟读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产生刺激的地方可寻,在学习过程中可积累经验再实践。

2、如何正确“反复”,以达到较好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1)复习的“反复”

这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所作的“基于遗忘曲线规律上的最佳的复习时机”的调查研究结果的显示图。

刚学完的阶段,记忆100%保留,但是不复习时,黑线从急剧下降到趋于缓和下降,因为没有要忘的东西了,都忘得差不多了。

看黄线,这是反复研究实验验证后得出的复习时机,可彻底解决遗忘的问题。

首先,学习后24x小时内进行10分钟的复习,就能让记忆恢复100%,然后才是让人兴奋的开始,而二次的复习保证在一周内完成,只要5分钟就能让记忆“苏醒”,还是继续保持,再接下去是在一个月,只要把之前学习的内容在过一遍,2~4分钟就可以的复习,学习的记忆复活到100%。

也就是说,反复复习的时机没有搞错的话,最多用19分的复习,就能让学习的东西在一个月后也不会忘记,甚至成为长期记忆一直留存下去。

小结一下,反复复习的时机:

* 1天以内,10分钟(当日复习)

* 1周以内,5分钟(定期复习)

* 1月以内,2~4分钟(考前复习)的3次即可。

当然,小学生,中学生则要做到,做作业前先复习一下与作业相关的学习内容,睡前要回顾复习一下当天的全部学习内容,休息日做一个一周学习内容的定期复习,然后每月末或考试前做到要复习。

2)阅读时的“看·读·写”的“反复”

古代最重要也最普遍的一个学习方式,是什么?是朗读。

带着感情、合着韵律、摇头晃脑地读,读100遍,读1000遍都是学习的日常事。

朗读时动眼动嘴动耳朵,可以全方位调动大脑各种神经,对于活性化大脑,强化记忆,“润滑”语言能力效果奇大,而现代教育体系中对于朗读的忽视,真的是一种遗憾—学习时其实根本不用顾忌场地,面子,害羞等影响因素,“做自己”才是真。

有名的日本京都大学中流行着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7遍阅读学习法”,就是通过“反复看·轻声跟读·手跟着动和涂色增加视觉刺激”来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a、第一遍阅读时,手指着字句滑动,跟着内容划动并快速阅读,不用管看得懂看不懂,直接看到最后。

b、第二遍阅读时,轻声跟读的同时,用黄色荧光笔涂抹所有看·读到的地方,所有。

c、第三遍阅读时,还是轻声跟读的同时,在黄色荧光笔涂抹的地方上,用绿色荧光笔涂抹,叠加涂抹,所有。

d、第四遍阅读时,同上,这次用粉色荧光笔,之后整体颜色就会变为茶色。

e、第五遍阅读开始时,可用其他颜色荧光笔,也可以不用,在旁边被一本”乱记“本,边看边跟读,边用笔把看到的重要部分乱记下来,不用视线跟着。

其实这里说出了一个重点,要想真正理解内容,一般的小说等需要看个2、3遍,但是教科书,各种学习内容,7遍阅读+跟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是阅读反复的要点所在。

3)习题的“反复”

任何科目都精选一本习题集、参考书(在书店翻阅时,用“我要的就是这本”的感觉来选书),反复翻阅、反复做,反复朗读,直到书本被翻烂,记到纯熟为止,再换另一本。

然后,“反复”时必须以习题集为主(参考书是看,是“输入”,而做习题才是有效的“输出”行为)。

3、如何用学习时和学习完后的“输出”,达到对知识的真正记住和理解?

输出无疑是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步骤,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实验表明,输出不仅能让要记住的内容(输出的内容)理解更深,记得更牢,对于学习中的全部内容都会有更好的记忆和把握,简单就能做到“懂了”和“会了”的一体化。

输出的形式2种:

1)学习方式上的输出

学习方式上,与“看·听”的输入方式相对应的是,“读·写”的输出方式。

为了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时必须做到的是,“同时做~”,和“方式的切换”。

首先是“同时做~”。

与人的大脑内神经接触点最多也最活跃的是,手指和嘴巴,因此与看和听只动用单一视觉和听觉神经相比,动嘴(读)和动手(写)的神经触点远远要更丰富更广泛,为什么说多读多抄写能活性化大脑,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学习时尽量做到“看的同时,读出声来,还可以同时在一本本子上乱记看的内容,或者用手指指着看的内容,一字一行第划过去,学习效率何止会提升1、2倍。

同样的,看书的同时,嚼嚼口香糖,捏捏握力器,转转铅笔,甚至用两个核桃在手心中兜呀兜都可以,还比如朗读或者听学习音频的时候,可以站着、运动,或者踱步等,这都是“同时做~”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其次是“方式的切换”。

”从一而终“是对情感,对恋爱要求的东西,在学习方式上则要力求多变。

这里的“变”就是”切换“的意思。

按计划决定好今天学习的量,然后用厨房计时器来限时——这是学习前的准备,过程中自然要用到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番茄时间管理法'。

不要套用番茄学习法中20分钟~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的固定思路,要按自己一次学习最长能集中注意力多长时间来设定一次的学习时间,要个性,比如自己最长能集中注意力学习30分钟,然后就会注意力开始涣散,那么就设定自己的一次学习时间为30分钟,到点不管这项学习有没有结束,停止手中的学习,然后休息(休息多少分钟有自己定,5~10分钟比较合适)。

再次开启学习时需要做到”切换“,具体表现在2件事上,一是方式上的切换,比如,之前的学习是“看”为主,那么以下的学习则可以以“读和写”为主—这样的切换不仅利于增加学习时的新鲜度,易于再度凝聚集中力,最大的好处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二是学习内容上的切换,即休息前学习的是语文,那么休息后开始学习切换成另一科目,比如数学等,即使前面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也不要管它,另外这种去切换方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应用,具体名称忘了,但是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如果自己一直是以看为主进行学习的,推荐使用最基本的学习法—“看诵法“,即让“看+读+写”同步进行。

2)学习时间上的“输出”

这个无需多说,如我们所熟知的”费曼技巧“说的就是这个理。

学习完后,不要马上开始收拾教材,回顾一下学习内容,通过各种可行的输出方法来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回炉”。

具体输出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是以下这4种:

1)学完后,大量做同一内容以不同形式表现的习题和问题集;
2)自问自答,或自己出题测试自己;
3)讲给别人听(教授给别人);
4)把要记住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话语写出来,大声朗读5遍,重复3遍。

其他输出的方法,还有诸如:讨论,自述(自说自话说给自己听),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让父母提问来自己来回答,把学习内容汇总起来做个笔记,把学习的内容作成图表和思维导图......

最有名的“费曼技巧”就是学习时间上的输出。

输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点,讲述回答或者写出来时不要原封不动地把书上的内容写下来,一定要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第二点,讲不下去或者停顿隔住的地方,马上翻书重新理解,只要有不懂得地方一定要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弄懂为止;第三点,不只是语文、英语等背诵理解的东西要做输出,数学物理等的公式解法等也需要做输出,把题目和解答读出来,多读几遍是个好的输出方法。

4、如何活用一些“触发”技巧,让想起变得更容易?

1)让想起容易的前提

让想起变得更容易的前提是“大脑活性化”、“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和“清晰的认识”

大脑活性化的结果就是大脑反应更快,可通过“每天朗读10分钟,看待物事时多抱有疑问的态度、自问自答多思考,和日常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等方便可行的方式来实践。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则要做到“每天要保证7小时的高质睡眠,中午尽量抽出20分钟小睡”,因为所有记忆的整理归纳都是,大脑在我们熟睡后开始进行的,而短时间的午睡则能提升午后到晚上这段时间的精力和记忆质量。

如果只是模糊地记着“这个女孩穿着红衬衫,穿着牛仔短裤”,想起就不容易,所以,“这个女孩昨天坐在我前前排,身材绝妙,穿着红衬衫和牛仔短裤,修长的腿部线条......”,如这样的清晰认识,也是绝对前提。

2)触发容易,想起容易的最佳技巧

触发”留存印象的瞬间记忆,短时间保存的短期记忆,被整理分类后的长期记忆,让“想起来”时有很多技巧,其中最能让人快速想起,也是最推荐的是,“想象+替代”,还有活用“关键词备忘本”的技巧。

大脑科学上,记忆有2种分法:第一种是按记忆的时长分——瞬间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第二种是按记忆的连续性分——故事记忆、意思记忆。

故事记忆指“具体的自己的体验或经验“上的记忆,比如海外旅行时的记忆,意思记忆指”所有的知识、所学所记,比如英语单词,历史年号,地理知识,数学物理公式等。

两者相比,当然故事记忆的记忆效果更强。

把和自己的经验、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的故事记忆,无需努力也能飞跃般快速记住的同时,“想起也会变得很容易”。

生硬的意思记忆,即使感觉记住了,但是要想起来也不容易,这是它的特点,所以意思记忆的想起,很多时候需要用“一个机会、一个引导、一个提示,一个关键词等,来牵出想起的这个“线头”。

10岁前的孩子,意思记忆能力出众,但是过了10岁开始,这种记忆能力会慢慢衰落,而故事记忆能力会开始占据优势,所以,通过强化故事记忆,是成人记忆的重点方向。

可通过3情况来增加故事记忆的能力:
通过各种体验来学习(经历的经验,海外旅行的体验,学踢足球,实际感觉这就是射门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输出)+把学到的东西说给别人听(输出)

易行有效的让“想起”容易的技巧:

1)这就需要用到“联想+替代”的记忆技巧,最方便的建立联系的东西,”可用自己的朋友来替代“。

比如,我的朋友中有这样一位,吃饭时也总是滔滔不绝说话的A,对于像我们这种比较爱干净的人来说,当然希望A不要再吃饭时唾沫横飞,影响他人。

于是,情不自禁地把A和【disgusting(令人作呕的,令人厌恶的)】这个词关联起来,找到替代后,同时想像一下他吃饭时的“丑恶”姿态,再看到这个词想不起来意思时,A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登场,瞬间想起了意思。

记【controversial(有争议的,引起争议的)】这个词时,想到的是B女,一年中把5个男人变成“阶下囚”的魅力女,但是她的“魅惑”男性的技术在其他朋友间被议论的很多,于是把B关联到了这个词,同时想像一下她的“颠倒众生”的魅像,用B的形象替代了这个词的意思,在遗忘词意的时候就会让B出来帮忙。

类似这样,自己的很多个性丰富的朋友们,都成了我记忆时的道具,记着方便,想起时容易。

如果觉着自己的朋友不多,那么不要紧,不是朋友或者多少年没见,但是还是有印象的人也不要紧,是能想起的人即可,甚至是小学时的老师,演艺圈里的“娘娘腔”们也可。

当然,这种易于让记忆想起的技巧,除了单词,历史什么的都能用,比如把沉默不语,阴彻彻的同学C代入三国大战中的曹操......什么都可能。

2)平时的话,还需要多备一本小小的“备忘本(关键词本)和一支笔,随身携带,随时可拿出写。

还是上面的忘了钥匙在哪里的例子,有时怎么回顾也想不起来,能想得到的地方也都找了,就是没有,但是突然看到某物品时,一下子就记起了钥匙随丢的地方。

也就是说刻意或者不经意为之的“引导物或者说指标物”,可以帮助迅速提取记忆想起。

备忘(关键词)本就是这个“引出记忆的导火索”。

什么都可以,路上看到的事和物,买东西后记录,上课老师讲授内容重要部分等都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形式,在备忘本上记一笔,空闲时或者晚上拿出来翻一翻,回顾一下内容和细节,除了可以训练提升自己的记忆力之外,当然还具有能让想起变得更容易的大作用,而且作为回忆和证的确认也大有裨益。

备忘(关键词)本,是让记忆变得清晰的重要方法。

最后做个总结

只要做好这3点,任何学习时的记忆问题,都不应该成为“学习时记不住”的借口。

而且这3点是“上帝”赋予我们人类最自然和实效的,对物事的认知、消化和储存方式,它们不仅仅只是被运用在学习上,经营中的消费者认知时也常常会被用到。

比如,脑白金,放到现在就是“一伪劣商品的虚假广告”,但是从“刺激—强化—反复—深记—触发—想起”的这个最有效的记忆循环来说,它绝对是“经典”案例。

一对动漫老头老太扭屁股的可笑画面,俗的不能在俗,再加上“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的错句,第一次给“缺失这种孝心价值的孩子看到时,不可谓印象不强烈,刺激很大,但是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然后,大幅连篇的纸面广告,人所到之处能看得到它的“身影”的强化,还有一年到头出现在电视上的,千古不变的“扭屁股”和“送脑白金”的画风,把反复做到了极致,这不止唤起了孝子们的瞬间记忆和短期记忆,更是迅速攻占了他们的大脑和心智。

试问,像史玉柱这样的聪明人,肯定会想到很多可以“强化消费者的产品记忆效果的技巧(他确实也研究了很多),但是他为什么会在这3个记忆的基本要素上下功夫呢?

聪明人都可以想一想。

所以,与其花钱或者不花钱来做一些“记忆技巧”的学习或者行动,还不如把这3点做到实处做到极致,“威力”自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