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t讨论:西成高铁开通成都虹吸效应更强 西安压力将更大?

 杨从明 2018-03-09

由陕入蜀自古不易,高耸险峻的秦岭山脉曾让诗仙李太白在赞美“锦城虽云乐”时,也不免要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李白先生想不到的是,成都和西安这两座城,在一千多年后,也能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5月8日,随着西成高铁的通电试车,两城之间的距离将被拉近至三小时以内。

早上在西安逛大雁塔,下午去成都吃火锅。这样的便利在届时“3小时经济圈”之下,将变得轻而易举,两座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

目前,已有很多媒体对西成高铁开通做了解读,几乎都持有乐观态度,认为此能让两座城市共赢,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则希望提供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西成高铁。

1。 陕川城市圈呼之欲出?

西成高铁开通或促成陕川城市带的形成。高铁往往能加速人流、物流的交换和流通,西安、成都分属“关天”、“成渝”两个城市圈,加之高铁途径两省的沿线城市,物理距离的拉近,或让两个城市圈破壁,陕川城市带呼之欲出。

2。 加速成都“虹吸效应”?

千万不要忽略高铁的负面影响,参考日本新干线的失败例子,这种紧密也给西安带来了潜在的挑战: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基建配套、人才留存度、城市吸引力成都均远超西安,更为便捷的交通,让成都在吸引企业、争夺人才、聚集资源的较量中可能更具优势。


西安、成都两市直线距离约600公里,目前交通方式为航空、铁路、高速。

乘飞机从西安到成都,一般为1小时40分钟,此间隐形的时间成本还不包括从两市市区到机场,值机安检,以及航班延误的时间。算上这些时间,西安到成都至少要耗费5小时。

铁路客运方面,目前从西安到成都的火车,一般途中取道宝鸡。以近期列车时刻表为准,一趟K打头的列车走完“西安—成都”全程需约16个小时,T字打头的列车则需约14个小时。

公路行车更加辛苦。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有次在成都误飞机又遭遇火车票售罄的惨痛经历。后来从双流机场一路打的到西安,十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让人难忘。

而随着西成高铁的通车,“西安—成都”三小时经济圈形成指日可待!

设计时速达250km/h的西成高铁,将使得“跨省”犹如“同城”。倘若国庆节前西成高铁通车运营,“朝赏大雁塔,夕逛武侯祠”将成为现实。

往后大家的周末也将更加丰富。可以在曲江的新华书城或太古里的方所书店里点上一杯咖啡静静地品味文字的魅力;可以在南湖看秦川粼粼波光或在杜甫草堂听蜀地阵阵清风……想想都觉得撩滴太!

除此之外,不止是西安和成都这样的旅游城市,西成高铁沿线所有大小城市游客量都将会大幅增加,汉中和绵阳的旅游业升温是可以预见的趋势。旅游所带动商业消费也将大幅提升。

“陕川城市圈”呼之欲出

不少吃货也早已摩拳擦掌:“早晨咥一碗羊肉馍,中午就能约上好友搓一顿麻辣火锅,自此西安成都为一家。”

从大的方面讲,西安、成都分属“关天”、“成渝”两个城市圈。这种状态之下,必然会导致有限的外来项目资源在两个城市之间做出选择。长此以往,无论对西安和成都,都不算好事。

就目前,落户西安的企业目标市场可能仅会辐射至陕西、甘肃东部及南部地区;落户成都的企业,其目标市场更多地覆盖在四川盆地。西成高铁开通后,两城落户企业的目标市场范围都可大幅度扩大。此后,西安与成都的优势可以被企业综合考虑,而劣势则会相互弥补抵消。

在日本,新干线让住在千叶县、琦玉县、茨城县的人都可以去首都东京找工作。在我国,得益于京津高铁,许多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可以规避北京的高房价在天津安家。

便捷的现代交通,直接带动财富和劳动力在地区间自由流动,不论是陕西人还是四川人,很快就会享受到西成高铁带来的诸多便利。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成高铁沿线还分布着数座城市:汉中、广元、绵阳、德阳等亦将受益于西成高铁的落地和开通。一个涵盖西安、成都两座副省级城市;拥有陕西、四川两处自贸区;包括西咸、天府两个国家级新区的“陕川城市圈”呼之欲出。

成都更具“虹吸效应”?

但对于西安来说,届时能否实现双赢,此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如今我们提出“追赶超越”,对标的城市正是成都。从市容环境秩序、城市规划建设、人才流失严重、重大项目落地、政府行政效能等多个方面,西安一直饱受诟病。而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成都在这些方面却可圈可点。

由于交通不便,可以说绝大部分陕西人一年间去不了几次成都。许多年轻人对成都的概念,还只停留《成都》这首歌里——“玉林路的尽头、小酒馆的门口”。

西成高铁为陕西普通民众提供了“近距离”观察成都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成高铁为西安追赶成都提供了一个可供攀爬“云梯”。

但这种追赶的机遇之下,伴随的是更多挑战。

“西成高铁的开通对成都是个好事,但对西安来说是一场灾难!”西安一位企业主在跟粉巷君聊及西成高铁时语出惊人。

由于西成高铁开通,两城之间时空上的距离被极大拉进。他周围的好多朋友都开始在成都准备置业。在西安本地一些中产阶层看来,成都相较于西安,更加宜居、宜业。

此外,随着交通极大便捷化,西安高校的很多毕业生想去创业环境更好、更具有国际化氛围、工资水平更高的成都就业的想法完全可以付诸行动。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西安在人才的吸引和聚集上,将会受到更大的考验。

我们还以日本为例,当年为了带动大阪发展,日本政府在东京与大阪之间开通了新干线,七小时路程缩短至不到两小时,初衷是希望两座城市“离得更近”。

但据粉巷君旅日的朋友讲,如今的状况是随着新干线的运营,“东京更大,大阪更小”,后者已沦为了东京的卧室。从前车之鉴来看,西安确实要为西成高铁开通做足心理准备。

在城际间,高铁对于旅游业、高等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聚集效应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长期来看,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会吸取高铁串联起来的其他城市资源。此种情形之下,两城之间的极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觉得,明白有差距并不是坏事,悟明白从哪里开始着手改更是一件好事。西成高铁,可以是一道送分题,但如果我们接不好,完全可能会让成都跑得更快。

“安居”和“乐业”,是衡量一个城市最为基础的两个要素。西安和成都,两座城均以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宜居宜业而著称。

无论是从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承载力,再或者是幸福力和发展驱动力,梳理这两座城市,对于正在“追赶超越”的我们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在前文中(西成高铁开通,成都“虹吸效应”更强,西安的压力将更大?(上))曾提出,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综合实力更胜一筹的成都将在人才和产业资源等方面,给西安带来挑战,本文对此继续讨论,望诸君参与互动留言。

“虹吸效应”并非杞人忧天

西成高铁的开通,对于西安和成都两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而言,都将是一次机遇。这种机遇,涵盖了社会的众多层面。我们讨论高铁在细分领域中的影响,其大语境始终是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前文中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曾说到,“在城际间,高铁对于旅游业、高等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聚集效应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长期来看,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会吸取高铁串联起来的其他城市资源。此种情形之下,两城之间的极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此前我们提及西安本土的那位企业家及其一些朋友,因更看好成都的“虹吸效应”,在成都开始进行置业。

但粉巷君的朋友A君认为,上述观点有些杞人忧天,还以北京和天津为例进行反驳,乃至后来拿出北京和西安为例。

对于A君的观点,粉巷君乐于看到,但这里有个前提,北京的首都功能让这种比较具备了更多的独特性,而非普遍性。近年来,为了对北京进行人口调控和功能疏散,前有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后有如今的雄安新区,都是其独特性之下的产物。

就西安和成都而言,无论是地域性还是其本身的发展定位上,都让双方之间的比较具备了更多的参考性。这也是如今我们提出“追赶超越”,选择对标成都的原因之一。

网友声音

@有理麻花:对于西安来说替补的角色会更加明显,衰落是必然的,所以说现在还谈共赢是自己骗自己。

@Mr。:只有开阔了老陕的眼界,不要再躺在汉唐盛世的历史尘埃中,才能让陕西人真正的去理解追赶超越的含义。成都只是一个开始……

@过客:两个经济体目前都不在一个量级,西安赶紧奔跑,慢跑追不上

@李创:认识到问题总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好,西成高铁没开通就那样子,懒得不能再懒了,开了还能差到哪里去。说不定让所有的西安人,陕西人好好认识认识外面的世界,学学先进的思想

@hengheng_0311:只有危机摆在眼前,西安人才可能有机会抛弃固步自封的观念。当然也只是一种可能……以我对西安人的了解,更可能的是少部分人用脚投票,剩下的继续留在这里意淫历史。

西安VS成都!

西成高铁开通之后,对于西安和成都的促进作用,以及拉动沿线城市经济更加紧密发展,有效促进“陕川城市圈”形成,此文不再赘述。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想仅从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两个方面,对西安和成都进行一些不完全梳理。便于大家能更客观和理智地看待差距和不足。

? 城市竞争力——

区位竞争:单从地理区位上讲,西安要胜于成都,这得益于历史地位和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的优势。但成都实施的“交通先行”战略,用铁路和航空枢纽等交通区位上的后天发展,弥补了自己的短板。

常住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聚集程度。以数据为例,2000年,西安常住人口为741万人,成都为1110万人;到了2015年,西安常住人口为870万人,成都的数字则为1465万人。

金融机构:2016年,西安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22.85亿元,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成都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8.7%。

生产总值: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两座城市的差距逐年拉大。自2000年至2016年期间,成都的地区GDP从1310亿元到12170亿元;西安则由646亿元到6257亿元。

产业竞争力: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支撑。成都在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等行业,重点突出,形成产业集群。西安的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相比却显得有些簙弱,产业集群效应难以有效形成。

? 城市影响力——

影响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略显抽象的描述,在很多时候,涵盖了外商投资环境、经济外向度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

成都实施的“全域开放”战略,让其在对外交通上,无论是蓉欧快铁还是双机场,都让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快人一步的基础。

可能还有人不知道的是,在接待国内外游客上,成都也远远地走在了西安的前面。

成都2016年共接待游客2.00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2.25亿元;西安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600.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73.69亿元。

再从外商投资的数量来看,西安2016年新登记各类外商投资企业405户;成都的这一数字达到了926户。我们并未统计双方本来存在的外资数量和规模……

粉丝声音

@慢慢:现在也别跟成都比,比不过,府南河里15年前就有一群群的野鸭子游来游去了,咱这护城河里有啥?少谈主义,多解决问题,老老实实按常识把事办好,创业创新自己会来的。人要么为衣食住行折腾,要么尽快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让他把精力用于更高层次的折腾。

@有理麻花:对于西安来说替补的角色会更加明显,衰落是必然的,所以说现在还谈共赢是自己骗自己。

@姜:那是绝对的,西安人才流失更严重,特别是在私营企业和创业公司里的人,经济活力最好的那部分是利好,又多了成都的选择

@海纳百川:现今西安读大学,将来打算成都就业

“追赶超越”下的加速跑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两座城市,经济总量基本相当,在交通区位、科教资源和综合影响力上,西安甚至还略胜一筹。

通过上述数据的简单对比,并不能完全得出“西安弱、成都强”的结论。但作为参考,至少可以说明,西安要实现全面追赶超越,确实在很多方面需要努力。毕竟,连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旅游业,也被成都甩在了后面。

成都在某些细分领域上的优势,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在理念和规划上的逻辑,实则也体现了其在吸引力上的优势。

西成高铁的开通,让这两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意味着,成都的这种优势,届时将会更加“便捷”地输送至西安,让西安的高校学子和创业者们多了一种选择。

我们可以将这种选择描述成为一种机遇,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挑战。如今西安正在“追赶超越”的路上,同速跑显然还是落后。

但可以看到的是,这种差距的认知无论是在官方层面还是民间,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因此催生了新动力——“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