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中博”【猪场兽医】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

 一脩 2018-03-09


仔猪渗出性皮炎(EE)主要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引起的一种疾病,又称溢脂性皮炎。本病主要侵害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作者于2017年4月20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接诊了一例来自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北西遥村房某某带来的两头疑似猪葡萄球菌感染的病死仔猪,根据临床症状及主诉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作者通过药敏试验又进一步给出了发病后的具体用药方向,其效果满意。



1 发病情况

据养猪户介绍,一个半月前在几天内集中产仔18窝,存活128头仔猪,但每窝几乎都发生2~3头患此病的仔猪,有的哺乳仔猪全窝发生,断奶分群后又有部分仔猪发病(128头断奶仔猪分到6个栏内饲养)。到目前为止共有45头发病仔猪,已死亡21头,还有24头病仔猪。经统计其发病率(45/128)35.16%、病死率(21/45)46.67%。其多数发生于出生后3~7日龄,此时传播快、死亡率高。


大群仔猪曾用伊维菌素拌料喂服,病仔猪注射伊维菌素,未见效果;后对病仔猪注射抗真菌药物,也无效;最后注射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等药物,效果也不明显。畜主见病情无法控制,故来本院进行诊治。



2 临诊症状

仔猪感染猪葡萄球菌后,最初看到鼻镜及眼睛周围出现红色丘疹和小水泡且局部发红(见图1),很快向耳廓、颈部、胸腹部甚至全身蔓延。水泡破裂后与丘疹一起渗出黏液性物质,黏液沾染多量污物并与被毛一起干燥结块后紧贴于皮肤上,形成一层棕红色乃至黑色痂皮,无污物粘附的黏液性物质则形成淡黄色干酪样物附着于皮肤表面(见图2)。病仔猪精神沉郁,畏寒打颤,吃奶或采食减少甚至废绝,很快消瘦,最后脱水、衰竭死亡。


图1 病初鼻镜及眼周围发红且出现红色丘疹

图2 淡黄色干酪样物附着于皮肤表面



3 剖检变化

图3 皮肤呈棕红色附黑色痂皮和淡黄色干酪样物

图4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图5 肾乳头处有淡黄白色的尿酸盐沉积,肾盂内有少量透明的黏液性尿液

尸体脱水;皮肤呈棕红色并附有多量黑色痂皮和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见图3);淋巴结肿大,特别是体表淋巴结更明显,切面多汁(见图4);肾脏色淡,肾乳头处可见淡黄白色的尿酸盐沉积,肾盂及输尿管内有少量透明的黏液性尿液(见图5);病程短死亡快的仔猪可见胃底黏膜潮红(见图6),而病程较长的可见其胃底黏膜出血(见图 7);肺脏回缩不全,出现轻度淤血和出血;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眼观变化。 


图6 死亡快的仔猪可见胃底黏膜潮红

图7 病程较长的可见其胃底黏膜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首先从多处病变皮肤上刮取表皮物,取少许放于载玻片之上,滴上1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经仔细观察未发现螨虫。同时取表皮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置于24℃的恒温箱内,24h后挑取可疑菌落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看到多量蓝色的葡萄球菌(见图8);同时,挑取单菌落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24h后可见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直径多在1~2mm之间,多数菌落无溶血环,少数菌落呈现β溶血环(见图9)。初步判断,无溶血环的应是猪葡萄球菌,有溶血环的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8 病料中微生物

经革兰氏染色呈现蓝色球菌

图9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有的菌落无溶血环,有的菌落有溶血环



5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由药敏试验显示的抑菌圈直径发现该致病菌对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呋喃妥因为高敏。



6 诊断结论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仔猪渗出性皮炎或仔猪疥螨病,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本次疾病是由猪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渗出性皮炎。



7 讨论与小结

1)该猪场此次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可能是由于气温回升后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并且在短时间之内产仔太多,畜主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卫生消毒的疏忽,加之仔猪间相互啃咬嬉戏而引起了皮肤外伤,猪体表正常情况下就寄生有葡萄球菌,故经外伤感染而发生本病。


2) 猪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结构具有毒力因子的作用,二者均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xfoliatin, ET),此毒素能引致剥脱性皮炎。所以,临床上可看到病仔猪皮肤龟裂、渗出、结痂等症状。


3)目前已发现引起该病的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松鼠源葡萄球菌以及猪葡萄球菌等,但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为猪葡萄球菌。本病多发生于高温潮湿的华南地区,但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后也时常发生,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的养猪场。国内对仔猪渗出性皮炎病例的报道较多,但通过对病原的分离研究而确诊的很少。对病原的研究有待更进一步地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如PCR检测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该病做出准确结论。


4)根据药敏试验,对该猪场发生的仔猪渗出性皮炎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防治:

①首先对产房和断奶仔猪舍彻底清扫,随后使用三氯异氰尿酸钠(1∶ 300)进行全面消毒;同时用三氯异氰尿酸钠(1∶ 1 000)向母猪和仔猪体表进行喷洒消毒;对仔猪体表的外伤及时涂搽碘伏;立即降低断奶仔猪的饲养密度。


②尽量隔离病仔猪进行单独治疗。肌内注射,用头孢噻吩钠,每千克体重25mg;同时肌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8 000单位。2种高敏药物均每天2次,连用7d。


③经过上述综合防治,没有再出现新发病例。治疗第1天死亡1头,第2天死亡2头,第3天死亡1头,4d后未再有死亡。治疗后的病死率(4/23)17.39%,治愈率(19/23)82.61%。


5) 小结

①通过实验室诊断可有效地区分开仔猪疥螨病和仔猪渗出性皮炎。仔猪渗出性皮炎通过实验室的细菌分离培养,能清晰地看到葡萄球菌的典型菌落形态,再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便可基本确诊。


②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以后,经过对猪舍内外及母猪和仔猪体表的全面卫生消毒,对病仔猪通过药敏试验选取了具有高敏的头孢噻吩钠和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18年第2期“猪场兽医”栏目:P82-83(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