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病会增加心梗、中风的风险,却因常见而不受重视

 墨菊香 2018-03-09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 60 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至 58.9%,与 2002 年相比,十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幅度有 20%!


而更令人忧心的是,国人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到 10%!


血压控制不好,心梗、中风、肾病等一系列危急重症都有可能找上门。


上海长海医院老年科的王士博医生,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视高血压,而且要真正控制好。

可喜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视高血压,并通过合理用药和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但是,老年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测量时血压达标这么简单,因为:


1. 24 小时内,血压有特别的起伏规律。

2. 上了年纪之后,人体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和调节能力降低。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相对更大。

4.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多种疾病并存,治疗更困难,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使老年高血压的具有其临床特殊性。


王医生谈及了几种常见的情况,各位可以对照一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当然,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医生。


情况 1

收缩压增高更明显,脉压差增大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高血压的 60%,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在 60 岁后反而呈降低趋势。


收缩压每升高 20 mmHg 或舒张压每升高 10 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与舒张压相比,控制好收缩压,更为关键。


对策:

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药物,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合并痛风者禁用)或其他合适的降压药。


应当注意的是,舒张压低于 60 mmHg 的冠心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不要降得太快。


情况 2

血压波动大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容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等因素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压的现象也会更多、更明显。


血压波动频繁,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更会增加冠心病、脑出血等的危险性。


对策:

高血压一般须终身治疗,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


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若自行停药,其血压迟早终将恢复到或高于治疗前水平。


另外,就是避免影响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如饮酒、情绪激动紧张、温度降低等。


现在天气逐渐回暖,血压会较冬季降低,建议检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情况 3

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