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经济的典型代表,其衍生的大运河文化则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通州是大运河的起点,取“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在那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里,通州就发挥着它在交通上无可比拟的作用。 通州因大运河而兴,因大运河河而盛。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为通州乃至所有流经区域,都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日,政协会上,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通过大运河保护立法、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打造一条观光廊道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分析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分段管理、多头管理制约大运河文化带的统筹建设; 二是大运河文化阐释解说系统滞后; 三是保护与开发博弈下过度开发问题显现,制约大运河文化带的永续开发。 民进中央建议开展大运河保护立法工作,借鉴国内外运河法的实施经验,参照《长城保护条例》模式,制定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大运河保护条例》。 同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以运河遗产点为核心、运河河道为线、保护范围为面,点线面结合的条块化运河保护与管理网络。 民进中央提出,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将洛阳大运河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静海大运河博物馆等,连点成线,构建涵盖1个国家级、7个省级、27个地市级大运河文化带博物馆的联盟,系统展示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科技内涵。 民进中央还建议,划定中国大运河生态空间管控范围,构建大运河廊道系统。 通过划定生态空间管控范围使管理者“依法按界”管理、保护,科学指导城乡开发和建设。 1、以整体保护为基本出发点,用大运河串联起沿线关键遗产节点构成一条历史文化廊道; 2、通过生态治理、岸线整治,将大运河沿线打造成水清、岸绿,环境优雅的生态廊道; 3、分段通航,部分恢复大运河航运功能,改造利用河岸堤顶道路,建设1000公里大运河岸线行车通道,点缀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小品,打造一条观光廊道。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闪牛网百度收录SEO外链 |
|
来自: 昵称2004199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