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的歌声, 像是屋檐滴下雨露般的清甜, 像蝴蝶盘旋于花丛般的香醇, 像秋千摇晃于树荫版的荡漾, 她声音不需修饰, 就能展开一幅旧上海的迷醉与风韵。 时代在她身上烙了印, 她也在时代的身上留了痕! 一 1920年周璇出生于常州的一户书香门第,原名叫苏璞。却在小时候被抽大烟的舅舅偷偷卖去了金坛县的王家,改名为王小红,后王家离异,她又辗转被卖到周家,改名周小红。这时的周璇年仅八岁,差点被吸食鸦片的养父卖去妓院,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挽救了这场大灾难。 虽然童年的凄惨遭遇让周璇吃尽苦头,但是她的天赋也日益显露。她喜欢听歌,也喜欢唱,在学校里,她的唱歌成绩也总是第一名。 12岁时,明月歌舞团的琴师章锦文偶然去周旋养母帮佣的家里做客,见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留声机旁,歌声淳朴清脆,美艳清秀可爱,便向歌舞团的团长、素有“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之称的黎锦晖推荐了周璇。 周璇天赋过人,又勤奋努力,再加上亲炙名家,艺术修养得到了质的飞跃,直到1932年,她演唱了歌剧《野玫瑰》的主题曲《民族之光》,其中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的慷慨激昂,全场为之感动,于是黎锦晖让她改名“周璇”。 1937年主演剧情片《马路天使》,这部电影也成为周旋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风靡华语圈,即使是很多对老电影不熟悉的人,也会哼上一两句这首《天涯歌女》,这个插曲的镜头——周旋坐在窗台,手中摩娑着两条麻花辫,低头浅唱“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在周旋所拍摄的总共40余部影片中,甚至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整个中国电影版图上,这个镜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并将永远定格于影史。 之后的周璇更是进入了事业的井喷期,不仅在演唱事业上成为广为传唱的歌星,在电影上更是一路高歌。有评论者说,周璇堪称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也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先驱者。她将美丽的歌喉发挥的淋漓尽致,她的歌唱凝结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强烈的爱国情操。 二 她是艺术上的成功者,但是生活的坎坷经历,却如一支哀怨凄楚的歌。 1936年的秋天,周璇与作曲家严华正是订婚,1938年举行婚礼。如父如兄又如师的严华,给了周璇第一次心跳,在最美的年华,迫切想要遇见对的人,这份夙愿,更多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以为是走到最后的,不曾想不过是匆匆过客,婚姻仅维持了三年,两人办理离婚。 第二段公开的感情是与绸布商人朱怀德,而这一段感情也是扑朔迷离,甚至有传言说朱怀德不过是用甜言蜜语欺骗周璇,从而骗取钱财。 是真心,还是欺骗,这段感情有着太多的晦暗,最后在1950年,怀着身孕的周璇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和朱怀德脱离关系。而当时的舆论也并不比现在友善,一味刊登谁是孩子的父亲,复杂的环境也总让周璇奔溃,面对指责和抨击,周璇的内心或许已经有了许多不能承受的压力。 1951年拍摄电影《和平鸽》时,因为一场滴血认亲的戏份,周旋在片场崩溃大哭,精神失常,被送入精神病医院治疗。 精神病发前夕,她结识了一位高个子的英俊青年,画家唐棣。她与他萍水相逢,但他那温文尔雅的风度,落笔生辉的画技,特别是他年过三十而意兴犹存,学识丰厚却呆气十足,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周旋。布满创伤的心灵渴望得到抚慰,周旋认定这个画家是自己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在周旋于精神病院疗养期间,唐棣经常过来探望并安慰她。他大她三岁,患病期间,唐棣是周旋生命里最美好的存在。曾对着夕阳余晖,周旋深情对唐棣说:“老大哥,您知道我多么希望生活也像这晚霞一样美好。” 正当周旋与唐棣准备登记结婚时,剧影组织以“趁着周旋精神失常诈骗并强奸”的罪行起诉唐棣,没有来得及看到二人的孩子出生,唐棣锒铛入狱。肃杀的政治氛围,特定的历史原因,相爱却没有结局。 三 她只不过是一位渴望家庭的痴女,却不曾这份幸福终究与她无缘,她演了太多的悲剧,却不曾想自己也竟活成了电影中那般凄惨的模样。 她唱:花样的年华,月一样的精神。她就像那轮明月,皎洁明亮却又冰凉孤寂。她渴望的爱情,也都在那些贪图她名利的男人中消失殆尽。 美丽地活过,哀伤地离开,她的人生,亦如旧上海的一场绮梦,轻轻的笼罩在每一个静静的夜晚,最终,随风飘散。 1957年她因脑炎在上海去世,年仅37岁。风华绝代,香消玉殒,她在日记里写道“往事如烟云”,而她亦如烟云。 时至今日,她的歌曲仍被广为传唱,这一位歌影双栖的大明星在旁人眼中如此耀眼繁华,而命途多舛的痛,也许只有她自己最能体会。 |
|
来自: 昵称2004199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