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吃药为什么会产生作用?药效从哪里来?

 大隆龙 2018-03-09

人有病了就要吃药,药物吃进肚子里,会产生药物作用。人们利用这些作用,可治病,可调节生理状况,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也许你曾经想过,药物为什么能有作用呢?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这类问题,自古就有人想过、提过。但那时谁能说清楚呢?人们往往把药物的作用归因于鬼神、天意、奇迹,或者一些联想。如人参有作用,是因为长得像人形;对付鼠疫,就使用猫胆。在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17世纪)剧中,有个医生曾这样给病人解释:“为什么鸦片能镇痛,是因为鸦片具有鸦片的镇痛作用”。这句台词流传很广,用莫里哀“句型”的回答可对付所有药物为何有效的提问…“为什么板蓝根有治疗感冒?是因为板蓝根具有板蓝根的感冒治疗作用”......简直和没说一样。

人吃药为什么会产生作用?药效从哪里来?

不是古时的人们智慧不够,而是人类的知识积累在当时还不足以解答如此深奥的问题。在大约100年前,人们对人体生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药物为何有效之类的问题,开始有了科学的答案。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现代科学揭示“对药物为何有效?”。这个问题的揭示,不仅满足好奇心,且有利于合理用药,有助于发现新药,而对老百姓也有益于理解药品说明书。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药物,针对于人体各个系统的专门药物都有,太多太复杂,如果解释的太一般化了反而难懂。这里,就以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为例,讲一讲神经类药物是如何产生药效作用的。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系统,百度百科上的相应条文说:“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持机体完整统一性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中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常说,人体如没有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就只是一个木偶。而调节出了问题,反应出来就是生病。

而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的呢?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通过电信号的传递,发出调节的指令。即从上一个神经元细胞把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或其他细胞(如肌肉细胞)。很早人们就知道这个信号是靠生物电来传递,中学里的青蛙神经的实验就有这样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使用的直流电、交流电都是电子的流动。而神经细胞不是电线,生物电肯定不能靠微小的电子流动。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科学家发现,乙酰胆碱是个神经元传递电信号的介质(神经递质),即前一个神经元在兴奋时释放出了乙酰胆碱分子,被下一个神经元接受,让神经信号得到传递。乙酰胆碱是个小的有机分子(CH3COOCH2CH2N+(CH3)3),分子量约146。神经冲动依靠特殊的小分子传递,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发现者为英国生理学家伯纳德·卡茨,他发现当一个脉冲到达了突触,上百万的乙酰胆碱分子被包裏在一些小袋子里面,并迅速地释放进入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这个空隙也就是突触,而钙离子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是钙离子把这些乙酰胆碱小袋子放出去的。伯纳德·卡茨于1970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人吃药为什么会产生作用?药效从哪里来?

科学家用乙酰胆碱作为工具,研究神经信号的传递。进而把一些当时使用的药物与乙酰胆碱进行对照。发现一些药物,如毒蕈碱、毛果芸香碱等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乙酰胆碱的作用;而另一些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可以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以乙酰胆碱来站队划线,人们把相关的药物称为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实验表明,拟胆碱药实际上是代替了乙酰胆碱的作用,与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传递了冲动的信号,由此产生了类似的作用;而抗胆碱药呢,则是和受体结合后,占着茅坑不拉屎,阻碍了体内的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削弱了乙酰胆碱对信号传递的作用,即阻断了神经的调节作用。

乙酰胆碱是现称为胆碱能神经的递质,该部分神经参与控制与调协人体的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胆碱能神经可控制腺体分泌(唾液、胃液、汗液)、收缩瞳孔、减缓心率和收缩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当胃肠道中的乙酰胆碱分泌不足或过度,都会出现疾病。不足时,表现出腹胀、胃轻瘫等症状,现采用拟胆碱药来治疗(乙酰胆碱易被破坏,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分泌过多时,即为胃肠道痉挛,可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来治疗。

阿托品是一个使用了上千年的药物(在古代使用曼陀罗、天仙子等的提取液)。现在人们使用来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农药中毒、胃肠解痉等疾病。这些症状都是因胆碱能神经的亢奋产生。而阿托品的毒副作用:口干(唾液腺被抑制),瞳孔散大(眼睫肌被抑制)、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等等,也无一例外,都与胆碱能神经被过度抑制有关。于是“药物阿托品为何有作用?”的答案就是:因为它抑制了相关部位的胆碱能神经受体的作用。现代科学给出的回答,就是这么简洁、明确,根据十足。

人吃药为什么会产生作用?药效从哪里来?

从对神经系统生理的研究出发,人们逐步揭开了相关药物有效的秘密(机制)。现在人们已发现了好多神经传递信号的介质,有好几十种。人们也找到许多模拟这些介质作用的物质——激动剂;或对抗这些介质,即拮抗剂。有的已开发成药物使用,用来治疗上百种疾病。这些神经系统的药物,不管是“拟”或“抗”,都是药物对人体固有的生理机能的放大或缩小,“药物不能产生新的生理机能”。但,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药物的作用来治病。

药物为什么有效?不是鬼神、不是奇迹,不是上帝的意志。而是药物分子参与、介入了生理系统的工作,使病态的生理活动的过量或动力不足,得到了有利的调整,于是便产生了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