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基本法:纵向深入分析和横向拓展联系

 老刘tdrhg 2018-03-09

文//吴炳忠

 

问题是一个点,点向上下延长,为纵;点向左右延长,为横。

纵向深入分析法就是把问题向上下延长,而横向拓展联系法就是把问题向左右延长。两个延长,构成纵横交错网,把论证编织得严丝合缝。纵向深入分析法和横向拓展联系法相结合,会使论述更加全面、深刻、透彻,会使文章层次丰富,论述充分。

 

纵向深入分析法,就是分析呈现出递进之势,向上向下推进、再推进、再推进。围绕问题这个点至少推进三步,然后逐层分段深入剖析。

起承转合是纵向的,它包括四个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纵向的,它包括三个点。吴炳忠。

每个点也可以作纵向地延长。如,分析问题:现象一一原因一一本质一一方法一一结果一一对策。如,分析因果:背景一一原因一一功能一一措施。如,分析核心概念:属性一一要素(分解分析)一一类型(分类分析)等。

其中,原因还是一个点,多个点构成事物的果的因,即一果多因。功能是一个点,事物的功能会有多个点,即多个功能。

每个点也可以作横向拓展联系。如,核心概念:与之相似、相反的概念的对比分析。

对中心论点既可作纵向分解分析、分类分析,也可作横向分解分析、分类分析。

纵向是一个个点(起承转合),组成的线(文章的结构)。“点”要作深入分析。

纵向深入分析依据整体性原则,横向拓展联系依据辩证法全面、联系的原则。前者解决作文的“深度”问题,后者解决作文的“宽度”问题。

 

横向拓展联系就是在纵线上找一个点,依这个点,找到另一个点,或找到其他线上的与这个点有关系的另一个点,把它们联系起来,讨论此点与彼点的内在联系、关系,这就是横向拓展联系。“有关系”的点,一般是与此点相似、相对、相关、相对、相反的点。吴炳忠

 

纵向深入分析要注意的是:一是要特别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说来,递进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二是要使文章步步深入,而深入的关键则是作者对问题的认识。

 

横向拓展联系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纵向深入分析则不仅要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还要向前推进一步,逐层深入地剖析。

 

一般说来,先横向拓展联系,然后纵向深入分析。

例如《拿来主义》:鲁迅在论述拿来主义的时候,横向关注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在论述闭关主义的时候,作了纵向深入分析:含义一一表现一一实质一一危害。在论述送去主义的时候,也做了纵向深入分析:表现一一实质一一危害。文章重点深入分析拿来主义:含义一一态度一一方法一一条件一一意义。吴炳忠

 

例如《荣誉与爱荣誉》:全文纵向深入分析论证了什么不是荣誉,什么是荣誉,我们应该怎样爱荣誉。在论说什么不是荣誉的时,横向关注了与荣誉相关的名誉、虚荣、野心、门第等,并做了纵向深入分析。在论述什么是荣誉时,作者分为四点、四段分别加以纵向深入分析。

 

例如,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选择“中国关键词”作文题。你所选择的两三个关键词是横向拓展联系,论述每个关键词时,就必须纵向深入分析。

 

例文:        不可惊扰的寂静

 

  学术的寂静,犹如天山雪莲,不可惊扰。

  (提出观点)

  ……纵观当今学术界,有多少学者被各种“门”缠身?

  先有阎崇年被掌掴,后又陷入“悬赏门”。再后来“季羡林遗产门”引起一片哗然。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向大众的学者遭遇非议……

  (反联现状:学术界失去宁静)

  原因首先是学者们自身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面对媒体的追捧,他们没有能稀释掉那些浮名,一人夸之,万人从之,接受与他们学术涵养不符的名誉,失去了寂静,从高位摔下也是必然。

  (原因1:“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

  然而,作为大众一员的我们,作为传播信息的中坚力量,慎于言,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普及的微博成了公民发表言论的又一平台,“微博骂战”也愈演愈烈。我们是否想过,传播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时,身为文化名人的学者们会遭遇怎样的惊扰与伤害?

  (原因2:“舆论制造者的惊扰”)

  复旦秦绍德“寂寞出学问”的呐喊是对学者坚守自身心灵净土的呼喊,亦是对公众给学者一片寂静天堂的呼喊。

  总有一些大师习惯于寂静。

  与当代文化名人们相比,季羡林老先生的三拒头衔是一种睿智,不问世俗尘埃,清净红尘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后过了半辈子的隐居生活,他逃离成人世界,逃离喧嚣,或许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书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作他的墓志铭:“我整天就干着这种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有一些人在慎言慎行。

  白岩松等微博名人正用尽全力地引领微博走向正义,走向公正,走向单纯。

  (明做法:正例——学者应坚守宁静,公民也应“慎于言论”,勿要聒噪。)

 

总评:这篇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不可惊扰的寂静》,采用的就是“引联议结”的结构。议的部分总体上由“分析问题”到进一步的“阐明做法”,采用了递进式结构;其中“分析问题部分”与前文的“联”则构成“剥笋式”结构,由现象探究背后的本质——原因或危害(文与析,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全文采用纵向深入分析:论点一一现象一一原因一一危害一一方法。在论述原因这个“点”时,采用横向拓展联系:分析了失去宁静的内因与外因。全文纵向深入分析,“点”上横向拓展联系。吴炳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