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黄家花园的澡堂子

 汐钰文艺范 2018-03-0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吃饭是个问题,日常的洗浴也是个大问题。那时大多数家庭住房都不宽裕,住平房的人家更是困难。像一间十一平米的小房住六七口是很普通的事。大男人平时洗澡就是借着煤球炉子熄火之前做壶开水,用毛巾上下擦擦就算了;小孩们只能坐在竹箍的长圆形木盆里洗两下;在家妇女只能借着平日下午家中无他人,男人上班,孩子上学,做两壶开水,挂上门帘洗浴。

 在成都道桥的桥口,公安医院与延寿里夹着的就是”吉园浴池“,后来改名”大众浴池“,它是黄家花园周围住家的澡堂子。

那时候人们要想真洗个澡就要去公共浴池,特别是每逢春节前,房子要打扫,人也要洗澡。黄家花园普通人家洗澡就要去吉园澡堂子。

吉园澡堂子门面临街并且很小。两扇对开门,门的上面半幅是玻璃,左面玻璃写着“浴”,右面玻璃写着“池”。进门后,是个不到两米的通道,通道的右面是一幅很窄的木楼梯,楼梯上去就是女部。通道的里头一边是一条狭长的柜台,柜台旁边是进浴池的门。掌柜的看到有顾客来,立刻用唐山口音吆喝一声“几位”,来客打了个二字的手势,掌柜的接着喊,'二位里请“”财物交柜“。进门是洗浴休息区,休息区域很大,沿着四周的墙用木板分割成许多小隔断,每个隔断两张床中间夹着一个联二柜,先来的有隔断换衣服,人多时,那就是柳编大筐伺候了。拖鞋是块厚木头钉着自行车外胎,走起路来特别响。

再进入洗浴区,先是一周淋浴喷头,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大温水池,和一个热水池了。另外,浴室还设有理发和修脚。

吉园浴池是这样的,当时其他的浴池的条件也跟这差不多。把吉园浴池记录下来,把那时人们的卫生条件描写下来,就是让后辈知道现在生活是怎样的幸福。当今天的人们哼唱着”我想有个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时,会想起黄家花园曾经有个吉园澡堂子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