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洗浴中心就有妓女服务

 eug 2013-03-31

  走遍神州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城市大小,都可以看到无数的洗浴中心。其实说白了,所谓的洗浴中心就是老百姓说的澡堂子。

  澡堂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时代的浴室叫做”(音毕)。《礼记·内则》不共湢浴……”意思是男女不在同一个澡堂子洗澡。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云:高辛氏始造为湢,此沐浴之始也。”高承考证,“”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发明的。

  真正意义上的澡堂子出现,应该在南北朝。据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载,北魏洛阳宝光寺后园,曾有一间浴室,“浴堂下犹有石数”,浴池旁五步有一口井,是洗澡的水源。

  北宋澡堂子已经很普及了。北宋诗人黄庭坚《宜州家乘》他被贬到广西宜州后的写的日记,记录了他多次到澡堂子洗澡的事。“浴于崇宁,崇宁就是当地的崇宁寺,说明寺中有洗澡的地方;“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说明私人开有对外营业的澡堂子;“沐浴于城南民家”句子,说明当地许多人家中都有可以洗澡的地方。

  南宋的澡堂子或者浴肆,或者浴堂。南宋洪迈《夷坚三志已集》卷第八《浴肆角莆》记载,顾客到京师浴肆洗澡后,角莆遗失于浴肆的事情。洪迈《夷坚志补》卷第八《京师浴堂》)记载:“宣和初有官人参选将诣吏部陈状而起时太早道上行人尚希省门未开姑往茶邸少憩邸之中则浴堂也厮役两三人见其来失期度其必村野官员乍游京华者。”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京城汴梁的公共浴堂很多,一般是前面设有茶馆供人饮茶休息,后面则是浴堂供人沐浴。

  南宋的澡堂子甚至还有了行业协会,实行统一管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卷十三:“开浴堂者名香水行。因为古人把沐浴用水称之为香汤,故用此名。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时的澡堂子有个统一的标志,“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

  南宋官府中也设有澡堂子,条件还非常好。南宋陈骙《南宋馆阁录》记载国史日历所在道山堂之东,北一间为澡圊、过道。澡圊就是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注文进一步说明:内设澡室并手巾、水盆,后为圊。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积垢,平地不得湿烂。

  这时的澡堂子已经不是单纯地洗澡了,还派生出其它一些服务,比如搓背。苏东坡曾在泗州雍熙塔下澡堂洗澡了《如梦令两首,其中之一为:“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就是擦、抹的意思。

  更有甚者,还有妓女在浴堂为顾客服务,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妓乐》里记录了当时许多“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宛转”的名妓,其中就有“浴堂徐六妈、沈盼盼、普安安、彭新等”。 清叶申芗《本事诗卷下·南宋辽金元·蒋捷玉漏迟》记载:“傅岩隐在武林,纳浴堂徐氏女子客楼。”南宋时,一个叫傅岩的隐居在杭州,就纳了一个浴堂徐氏女子为妾。

  元明时,澡堂子都叫香水、混堂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这秀才不能勾花烛洞房,却生扭做香水混堂,大海将来升斗量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六·义理类·混堂》混堂天下有之,杭最下焉。……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之所以叫“混堂”,是因为只要给钱,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男子被不洁者、肤垢腻者、负贩屠沽者、疡者、疕者,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焉

  这时的综合服务项目也很全。由朝鲜人边暹《朴通事谚解》曾记下了大都(今北京)公共浴池的一张价目表:洗澡5个钱,挠背2个钱,梳头5个钱,剃头2个钱,修脚5个钱,全套一共19个钱。价格应该是普通大众能够承受的。

  但澡堂子鱼龙混杂,治安情况一直不好。明人豫章醉月子选辑的《精选稚笑》中有一则混堂笑话云:义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毕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间,主人诮其图赖,义官愤甚,乃戴纱帽着靴,以带系赤身,谓众人曰:难道我是这等来的。

  到了清代,澡堂子的建造格局基本上和现代的公共浴池相差无几了。

  日本中川忠英整理的《清俗纪闻卷之二·居家》描述澡堂子:农夫、雇工等小户人家在浴堂汤沐,浴堂的浴池八、九尺方或一丈二、三尺方,其中灌满热水后,可供二、三十人入浴。浴堂有店主、管家和看管衣柜者,衣柜上编有号数,钥匙上也带有号数牌。有人来洗澡,就将带有同样号数牌的毛巾交给来人,衣裳放入柜中锁上。洗浴完毕,照毛巾和钥匙的号数开启衣柜,交了汤钱,穿上衣服。浴资一人三个铜钱。

  清代乾隆年间仪征籍才子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草河录上》对澡堂子的描述也甚为详尽并以白石为池,方丈余,间为大小数格:其大者近镬水热,为大池,次者为中池,小而水不甚热者为娃娃池。贮衣之柜,环而列于厅事者为座箱,在两旁者为站箱。内通小室,谓之暖房。茶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备极豪侈。男子亲迎前一夕入浴,动费数十金,除夕浴谓之洗邋遢,端午谓之百草水

  清人施鸿保《闽杂记》曰:闽县井楼门外有温泉焉,居民于其处开设浴室,谓之汤堂,夏日尤多。……近来又兼设酒馆,珍馐咸具,大食小烹,咄嗟而办。雏伶妙妓,挟筝琵,携管笛,往来伺迹其间,清歌艳曲,裂石穿云,夕阳在山,赠以缠头而散。

  到这里,的澡堂子终于完成了从一般澡堂子到洗浴中心的华美演变,真正成为了一些人的逍遥中心,里面不仅有吃的喝的,还有许多娱乐项目,和今天有些所谓的洗浴中心一般无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