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漳州有个村子像太极图,是人为还是自然?

 湖心书馆 2018-03-09

在福建漳州市平和县,有一个3.6平方公里的古村落,一条“S”形的溪流自东向西将村子一分为二,从高处俯瞰,像极了太极八卦图,这里就是福塘村。

福塘村坐落在一块四面环山的盆地中,周围是博平岭的余脉五凤山。“S”形溪流像一条阴阳鱼的界限,将村子隔开成阴极和阳极。由于这独特的地形,这里也被人称为是“太极村”。

福塘村自明朝时期创建,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由当时朱、杨、曾三姓村民共同建村,为了让三个姓氏能够和谐共处,自发立了一块乡规民约,石碑上镌刻“禁约碑记”,碑文记载着“天启四年十二月”,字迹方正圆润,章法严谨,主要内容是禁止众村民巧取豪夺。后来此石碑不知为何成了铺路石,无意中被人发现,重新扶起,立于宗庙旁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住在太极阳极(南)主要是朱姓后人,阴极(北)主要是杨姓后人。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极布局,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历史上福塘村曾水涝不断,康熙年间,朱熹的18代子孙朱宜伯因避战乱在此定居。朱宜伯将村中的直形溪改道为S形的曲溪。曲溪不仅减缓了溪水下泄的速度,还使溪道的体积增大,避免了山洪下泄造成的洪涝。此后的福塘村旱涝无虞,在清康乾时期一度是闽西南最兴盛的名村。

这次改道造就了太极村的雏形,朱宜伯叮嘱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土楼、修学馆、盖祠堂及民居住宅,并在穿村的小溪两岸种植树木,用现代的词汇就是百年规划啊。

福塘村在溪南“阳鱼”、溪北“阴鱼”鱼目处各建有一座圆形土楼,分别名为南阳楼、聚奎楼。溪南“阳鱼”的“鱼目”南阳楼已破损,而“阴鱼”的“鱼目”聚奎楼建造较晚所以保留完好,聚奎楼于1926年兴建,用了整整六年。

这种具备现代民居的风格,没有通廊,三间为一单元的封闭式布局,是目前发现的土楼中独有的,而且每户的底层设计都不尽相同,体现出房屋主人各自的品位,现在里面还住着两三户人家。

从福塘村走出去的名人不少,有经商的,有从政的。在太极村近代发展中,聚奎楼的建造者杨友政夫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为旅泰华侨,杨友政夫妇在泰国经商取得成功,先后投资了100万用于村中的基础建设,不但帮助村里扩建了道路,还创建了福塘小学和礼堂。

杨友政的儿子杨锦忠也不简单,他在泰国从事药业生意,成为了泰国华侨的领袖。1975年泰国代表团访华,杨锦忠做为翻译为中泰建交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朱、杨两家几乎是同时来到太极村,几百来一直相处融洽,要区分两个姓氏也可以看他们的民居,杨家这边大多是较新式的民居,而朱家则以古民居为主的布局。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这里曾是朱姓大户人家的聚居区,走在村中的古道上,随处可见设计精巧、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和其他地方的古镇相比,这里的民居布局颇为独特。由于有一部分客家人经江西辗转来此定居,因此有的民居外形上有江西古建筑的风格,而院内又借鉴了闽南式布局,各家的院落都是相通的,方便村民之间的往来。

村里早期建的房子上都有太极图案,当年绘画的动物花草、人物神话等精美木雕如今还依稀可见。有的村民说他们已是房子的第12代传人了,也就是说已经住了300多年,这些年除了内部装修和日常维护,并没有对房子进行过大的修补,仍然能正常使用。想来,能天天住在古居文物里,也是一种福分啊。

福塘村山好水好空气好,背山面水,是一块颐养天年的风水宝地,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八九十岁的老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