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

 乐乐书屋 2018-03-09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386篇原创文章


夏の喚く 来自医界书生 04:56



酸梅汤最常用于解暑,它的流行可以追溯到宋朝,周密《武林旧事》中提到的“卤梅水”一说为酸梅汤。该书所载的“雪泡缩脾饮”亦以酸梅为原料,将乌梅、砂仁、草果、甘草、干葛、白扁豆切碎混合浓煎,用井水凉浸或冰镇而成,解暑除烦效果尤佳。


宋朝京都夜市的鹿梨浆、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冰雪冷元子,简直可以出一期舌尖上的冷饮。


有记载酸梅汤可除疫

传言元末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干过贩卖酸梅的行生,当时瘟疫横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某天病怏怏的他经过库房,闻到乌梅阵阵酸味,顿觉精神振作,灵光一现,用乌梅、甘草、山楂煮汤服用,连服数日,其病自愈。后来江淮大旱,他还免费施放酸梅汤,救过不少病患。据刘佳崇璋《北京各行祖师调查记略》所记,当时卖酸梅汤小贩供奉的“祖师爷”是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们认为酸梅汤的发明人是朱元璋。当然,传言不足为信,民间供奉朱元璋也多是反清复明之士为躲避清廷监察想出的招数。


酸梅汤盛行清朝乾隆年间

比美国人发明出可乐早了百来年。满族起于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以畜牧渔猎为生,多畜猪,食其肉。尤其喜欢吃粘食和甜食,流传至今的 “驴打滚”、“萨其玛”都是当年的贵族零食。吃这么多肥甘厚腻不容易消化啊,满族先人就用玉米面发酵制成 “酸汤子”用来饭后解酒解腻。入关之后,时局渐渐稳定,大量满洲人迁入中原,八旗子弟再也不用南征北战,但是他们长期以来高能量的饮食结构并未及时改变,天天鹿茸熊掌猪蹄烤鸭,饭后高糖酸汤子,入大于出,日积月累,一个个变得肥头大耳、满肚肥肠,乾隆爷不乐意了,下令让御膳房想法子研发出新产品给子弟们寡寡油。御膳房的人是想破脑袋,四处搜集秘方,终于在民间酸梅汤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推出了皇家酸梅汤。据说乾隆帝对此是相当欢喜,长饮不辍。改良版的酸梅汤去油解腻效果尤佳,其瘦身效果从前后清帝画像对比可窥得一二。上层的大力推崇使得酸梅汤在民间也流行起来,据《清稗类钞》记载:“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


到了晚清民国时候

梅汤已经成为老北京的城市标志之一,最有名的当属京东琉璃厂的“信远斋”特制的酸梅汤,色如琥珀,口感冰凉,酸甜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让人舍不得下咽。《旧都百话》形容当时的情景,“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 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 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梁实秋先生在抗战胜利后返京,携子至信远斋,其子连饮七碗梅汤方休。如此滋味难怪周作人先生以未能喝一口信远斋的酸梅汤深感遗憾。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酸梅汤的配方简单,标配仅乌梅、甘草、山楂、冰糖和桂花五物。酸梅多为乌梅,是蔷薇科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也有白霜梅,是将青梅于盐水日晒夜浸十日许,可见白霜形成,功效宜忌与乌梅类似。



梅花开于冬,梅果熟于夏,梅的花、果、茎叶、根均可入药,后世对乌梅的药解可谓脑洞大开。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录“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本经疏证》对此条解释最为细致,论梅有青、红、黄、白、黑五色并分述其功效。《名医别录》所志最接地气, “无毒。止下痢,好唾,口干。”乌梅见方诸多,最有名的莫过于乌梅丸,在方药煎煮中也常用,如《本事方》独活汤、《局方》二陈汤方后均注加梅、姜同煎,去滓服,不拘时候 。与姜同煮一来复气机敛散二能调味。清代名医刘鸿恩更视乌梅为知己,自称知梅学究。所著《医门八法》列杂病61种,有52种治疗上用到乌梅。刘氏认为乌梅具补肝敛肝之奇效,可戢肝木鸱张,凡肝经病症,用之皆效。自创独梅汤,用乌梅单煎加白糖冲服,酸敛甘清,复肝脾异常;乌梅甘草汤用治肝气有余,肝血不足,所致的胃气痛;乌梅四物汤(乌梅、当归、生地、熟地、白芍)续阴气,治疗消渴。此外还有参芪乌梅四物汤、参梅汤、加减养心丸等等,不再赘述。后人对乌梅的应用已是登峰造极。


现在市面上卖的酸梅汤多是香精勾兑出的,味道太过妖艳。梁实秋先生当时不惜工本,购足材料在家制作也难做出同信远斋一般的味道。毕竟决定品质的除了相同的配方,还有经验、火候、做的人,就像同样的方子不同的医生开出,病人吃下去也有差。


马上立夏了,大家有南京好喝正宗的酸梅汤定位,就尽情地向书生砸过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