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一参,到底我们的心在哪里?

 愚人道缘 2018-03-09

唐末五代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贯休,出家前是个文人。有一次吴越王钱镠过生日的时候,贯休禅师递上两句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钱镠说:能不能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呢?贯休禅师就说:您老的福报和目前的福德智慧拥有十四州就不错了,四十州的气象,统领整个中国的气象还没达到。

钱镠很不服气,说:我今天在富庶的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要夺取中国那是易如反掌,你这个贯休太不给面子。

两个人因此分道扬镳,贯休禅师因此离开浙江进入到四川。到了四川,拜见了四川的一位禅师,递上一句话,'禅客相逢为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这位禅师将禅床一拍,一顿足:'贯休!此心是什么心?'

那么我们就要和禅师一起参一参,这个心到底是什么?我们平时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冷静?是不是能够对每个当下了然分明,安住与每个当下,稳定于每个当下,踏实地在每个当下做功夫?

在禅堂里,看打坐修行的人,从表情、举止、动作,一眼就能看出来到底有没有用上功,看到那些在妄想和不安中四处逃窜的心。

过去的修行人都是睡大通铺,老修行往往都不知道旁边睡着的是谁。他的用心只有一个,牢牢守住自己的心,正念相续。

你看再'念佛'两个字,一个是今字,念字上面是个今,下面是心,'今心',就是当下的心性的起现,就是念。'佛'字,单人旁,一个是弗,弗人,当下一念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坐也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凡夫的心没有正念,只能流落在分别、妄想之中,忘却了自家珍宝。

禅宗祖师叫我们去参禅,参的不仅仅是一句话头啊,参的是什么呢?'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

叫大家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是不是直接了当?不拖泥带水,要从这种习气的圈套之中、牢笼之中、概念之中、分别之中,直下解脱出来。这叫万法归一!

万法归一,

是来自于马祖道一大师的话,

请问诸位: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啊?

好好认真参究,

参究!参究!参究!参!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图片 | 玉 泉 禅 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