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值得借鉴和品读的验案

 369蓝田书院 2018-03-10

临证验案

    王某,女,65岁。2017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近半个月来,常头晕目眩,心悸乏力,昨晚突然昏倒,被扶起后神志清醒,至今头晕更甚。现有气短、声低、心悸、纳少、四肢麻痹、腰酸、面色(白+光)白、唇舌淡、舌尖有瘀点、舌边有齿印、苔薄白等症状,脉细、缓、代。血压:85/50毫米汞柱。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心脏彩色B超检查:心脏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处方:天麻15克,川芎10克,葛根15克,杭白菊10克,枸杞子15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10克,桂枝8克,黄芪30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4剂。

  4天后二诊:头晕、神疲、短气、心悸等症状均有减轻。效不更方,服7剂。7天后三诊:头晕目眩明显减轻,其它症状亦减轻。面色、唇舌红润。血压:95/60毫米汞柱。原方去葛根、杭白菊,加丹参10克,田七10克。服7剂。7天后四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到室外活动不觉头晕、心悸、短气。脉缓。血压:105/60毫米汞柱。上方再服7剂。7天后五诊:自觉身体基本康复,头不晕,睡眠、饮食、活动正常。舌边齿印消失,瘀点已退。嘱上方服10剂,巩固疗效。

  半月后电话报告身体正常。

  按语:眩晕病是老年的常见病,其病因以风、痰、虚、瘀多见。本例是心肾功能衰退所致。肾主骨髓,脑为髓海,髓海不充则脑晕。心主血脉,现心功能虚弱,不能运送气血上承于头,致眩晕。治以补心肾、益气血、通血脉为主。方中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益肾补骨髓,使髓海充盈。用生脉散、归、芪、芍、桂益气血,温通心之血脉,使气血上承于头。用天麻、川芎、白芍祛风定晕,用丹参、田七活血和血,用葛根助骨髓、气血上注于脑。

林某,男,81岁。2016年7月14日诊。患者于3月前出现入睡困难、眠后易醒、醒后难入睡的症状。现神清、精神疲、眠差、胸闷心悸、易疲乏、偶有头晕、双下肢稍浮肿、小便正常、大便秘结等症状。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尚可。近期未用药,未注射胰岛素。血压:142/93毫米汞柱。舌淡暗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处方:仙鹤草6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酸枣仁40克,火麻仁4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7剂。

7日后二诊:精神较前好转,夜可入睡2小时余,胸闷心悸较前好转,易疲乏,稍有头晕,双下肢稍浮肿,二便基本正常。效不更方,服7剂。7日后三诊:夜可入睡3~4小时,胸闷心悸好转。效不更方,服7剂。7日后四诊:夜可入睡5小时余,胸闷心悸少,无双下肢浮肿。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益母草20克,田七15克,防己12克,丹参12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山茱萸12克,陈皮12克。服7剂。7日后五诊:夜可入睡6小时余,无明显胸闷心悸,无双下肢浮肿。舌淡暗,瘀点有所减退,脉细。效不更方,服7剂。

  此为失眠症。属中医“不寐”范畴。辨为肝血不足,心神不安所致,酸枣仁汤加减。心藏神,脑主神明,枣仁、川芎、熟地、当归养血补肝调肝,宁心安神。仙、参、芪、熟、芎益气血,养心肝血脉。当归和血活血,用麻、芎、菊祛风止眩,用葛根助气血上注于脑。心宁神安则可安睡。老年久病气虚血瘀,心宁神安后则以扶正祛邪,益气活血为主,以使气血阴阳平调,心神久安。

附:

廖成荣中医师简介

  廖成荣,男,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坐诊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在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内科大楼住院部八楼;星期六、星期日则只是上午坐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