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髹器·相关 / 漆器日常器物展

 来来永胜 2018-03-10




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


器,qi,会意。从犬。

《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器物很多,用狗看守。

本义:器具。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策划这样一场漆器日常器皿展,是餐言两年前的计划。在创立之初,我们就确定食与器是同等重要的。食材要好,制作要精,盛放的器皿同样重要,而且必须具有审美。



餐言的四不原则里“不苟且”是最重要的。何为不苟且?其实就是不将就,但很遗憾,现代人在就餐这件事情上越来越不讲究了,或者说常常将就了事。一想到也许我们的后代白色方便餐盒将成为他们日常饮食的器皿,就不寒而栗。

 

漆器,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


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成都在汉代是著名的漆器生产重地,马王堆发掘出来的漆器全部为成都造,汉代成都就有了著名的漆器品牌“成市草”。


可是,现在,有多少成都人还在使用漆器?



策划这场展览之前,有两件事情特别的打动我。


其一,某次乘坐出租,我手里拿着王世襄所著《髹饰录解说》在阅读。

司机忽然好奇的问我“髹”怎么念?

我答:xiū。

他又问:“什么意思呢?”

我再答:“就是制作漆器的意思。”

司机忽然感慨起来:“哦,漆器,我小时候,家里有两只漆盘,逢年过节老辈子就会拿出来使用,现在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其实应该好好保存下来,对不对?现在的人都不用漆器了,是为什么呢?”

“嗯,可能是贵吧,还有就是怕有毒。”


于是,我们从这个话题说开了,聊了一路,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司机刻意放慢车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感觉现在的生活太没有品质了,老祖宗的传统都扔光了。”


那天,下车后,司机很认真的告别,而我一直目送着他离开,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一股暖意。


其二,和宋西平漆器工作室结缘之后,发现宋老师还在坚持做一些小件器皿,譬如碗、盘、茶盏等,很惊讶。在我的印象中,一旦成为非遗大师哪里还会去做这些小件呢?不都是奔着大花瓶大屏风去了吗?做小件器物,工一道不能省,时间也无法缩短,价格还没法定太高,值得吗?


可宋老师很平静的回答我:

“我还是希望有更多人使用漆器,更多的人用漆碗盛饭喝汤,不然这手艺就真的成了遗产了。”


宋老师的这番话真的让我感动,所谓器物就是要日常使用才有生命力,如果只是摆在博物馆里、展示架上,再精湛的手艺最后都成了摆设。

 


这场展览取名“髹器·相关”也是取“休戚相关”之意,再好的器物也得使用才有生命力。


餐言与緻艺漆器“成都宋西平工作室”联合举办这场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朋友,了解漆器,了解成都漆器,有机会使用漆器,并且爱上漆器。


本场展览,宋西平工作室提供了49件器物来展出,有些器物是宋老师制作收藏从未示人的,有部分器物是宋老师的传人张丹的作品。



本次展览緻艺漆器作品包含以下工艺:


平脱漆器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这种技法,汉称“金银扣”,唐称“平脱”,日本称为“平文”。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古代多嵌纯金、纯银,因其昂贵,现在很少应用。福州和成都都有以锡代银的技法,福州行话为“刣花”,做法如下:

备鱼鳔胶:因生漆粘合金属的性能不佳,粘贴锡片,需要熬鱼鳔胶,再与生漆调合一起使用。

涂鱼鳔胶:将加工好的锡片(约5×250px)用牛角刮刀刮上鱼鳔胶漆,力求均匀,再两张合在一起,务使两相贴实,以使两张锡片能平均粘胶。

贴锡片:将两张锡片揭开,一分为二,依次贴于装饰部位。两张相接处,稍加重叠,待稍干,在接缝重叠处,用利刀划线,多余部分剔去,接合处则天衣无缝。

置稿:把图稿用浆糊贴于锡片上。

刻锡片:用斜口刀依纹刻镂,刻时注意将刀锋微微向外倾斜,以使纹样边缘陷入刀痕而坚牢。纹样以外之余片,边刻边剔。

涂漆:或黒或彩,涂漆1-2道。锡片也被覆盖于下。

磨显:先以400﹟水砂纸初磨,再以600﹟水砂纸研磨,后用800﹟、1000﹟水砂纸细磨,锡片便逐渐清晰,并与漆面齐平。

推光、揩清。



此法可与银箔罩漆等技法结合起来,或者仅以锡片作为中介,最终将其剔去,另填他色变化多端。


赤宝砂


是著名的大漆工艺。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最后看到的“赤宝砂”色泽和樱桃相似——典雅的红色之中,又隐隐约约可见银箔。


这种漆的特点就是在多层底漆上铺一层银箔,再多次涂琥珀色透明红漆,最终形成层次丰富、色彩亮丽的效果。


雕填


用刀刻出阴文,再嵌入彩漆。此法有刻线与刻面两种,刻面如戗划,刻面如刻漆。与戗划、刻漆不同处在于刻纹饱填彩漆,最后研磨以求与漆面齐平。成都精于此法,日本称为“蒟酱”


过程如下:

画稿,刻划:用斜口刀依纹样边缘刻线,边刻边把不要的漆皮用平口刀铲起,刻刀要深浅合宜,太深伤地,太浅则漆皮不易被铲除。

填色:把干性好的稠厚色漆,用小牛角漆刮刀刮入阴纹里,不宜太厚,以免起皱。一般需刮三道方可填平。成都行话叫“嵌色”。

研磨:用细砂纸全面研磨,漆彩与漆面齐平,仿若嵌入其中。

推光完成。

填色可有多种变化,如可结合螺钿粉,还可以贴金银后再罩漆研磨。



本次展览,还有各位民间漆器爱好者提供的收藏品,其中不乏精品。


藏品提供者:又隐茶食、董柯君、宏业、余文静…


日本漆器,在和食、茶道、佛具诸方被广泛地使用着,它贴近和实用于日常生活,除去盛汤碗喝水杯,许多家庭会有新年用的一套装年饭的漆器盒“重盒”、一套喝屠苏酒的漆器“屠苏器”,本次展览就有一套屠苏酒具。



同时,各种莳绘漆器、沉金漆器,丰富的藏品,让参观者置身漆器的世界,被穿越千年的美所震撼、感动。




仅仅是观展,怎么够表达我们想要日常使用的观点?


本次展览,还特别安排了宋西平老师的分享会,让漆器爱好者们和宋老师面对面交流。



同时,本次展览还有四场特别定食,一场漆器茶会,使用漆器就餐,饮茶不但观展还亲用,相信一定能带来最特别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