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民俗】平遥漆器:流光溢彩 筑梦非遗

 来来永胜 2018-03-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2005年,国务院将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6年又将其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它同时融合了物质外形和非物质内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项传世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平遥漆器作为漆器家族的一员,究竟......拥有怎样特殊的身世背景


在中国,有一种漆树,割开树皮,流出的液体经由过滤,我们称之为天然大漆。将大漆涂抹于器物表面形成底色,而后将玉石骨贝制作成一定的形状镶嵌在器物表面,或用大漆调配的颜料进行绘画装饰,最终形成了精美绝伦的漆器。


漆器技艺又称髹饰技艺,髹饰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巾车》“駹车,雚蔽,然(衤冥),髹饰”。《诗经.唐风.山有枢》中又记载“山有漆,隰有栗”,可见我国有漆树的历史和制作漆器的历史悠久。明代漆工黄成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髹漆技术专著,其中讲到髹漆的原料、工具设备、漆器的分类、基本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毛病、漆器的修补等内容,对今天漆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用贝壳承接漆液


平遥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北京雕漆、福建脱胎、扬州螺钿),以描金彩绘工艺著称,有擦色、描金彩绘、堆鼓罩漆、三金三彩、沥金沥螺等多种工艺技法,画面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漆面色彩绚丽、光亮如镜,富丽堂皇,因其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等特点,于2006 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十里城垣完整的古县城雄踞境西北腹部,位于中国北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太原盆地西南,太行山、吕梁山两襟中央。光绪《平遥县志》记载“平遥,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平遥县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双林寺、镇国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副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县的自然资源为平遥漆器的产生提供了原料和制作所需的条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成为平遥漆器发展创新的源泉。


  

黑底推光漆堆鼓描金彩绘十景四页挂屏


仿绢色推光漆彩绘工艺


 在对漆器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一起看看,一件平遥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哪几道基本的工序呢?



木胎制作


木工师傅们借用简单的人造工具就能刨出平整光滑的木胎,机器的使用又使得木胎造型花样百出,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 手工制作木胎


漆器造型



 


裱布刮灰

在胎骨上糊裹麻布或其他织物,把大漆腻子刮到胎骨上,经过一道道工序的反复锤炼,漆胎更加坚固耐用、持久不变形,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裱布    



手掌推光


手掌直接作用于漆器表面,从此漆器就有了人的温度和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摩擦接触中,漆器照出了女工最美的模样。


手掌推光



装饰工艺


擦色工艺是用不调色的漆,画好之后趁未干透,将色粉撒扑上去,使其粘着在漆面。渐变的层次和素雅的格调是它的核心。


描金彩画工艺即漆地上加描金花纹,图案多绘有山水、花果、人物等。色彩的艳丽、用料的复杂,折射出人们对繁华的向往。


 擦色后的整体图案⬆


 堆鼓贴金的龙⬆


描金彩画漆器⬆

三金三彩宫廷柜



堆鼓工艺是用天然大漆堆成凸出漆面的图案。图中长龙跃然漆面之上,栩栩如生,龙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工匠不忘初心的见证。


20世纪70年代后期,平遥推光漆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薛生金师傅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三金三彩工艺。薛师傅讲,真正学技术的人需要有所钻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平遥漆器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它的图案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小编大致归类了以下几种:


1、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故事、通俗小说与戏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人都撷取其中的精华丰富自身,漆器艺人也不例外,他们用自己的理念诠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

薛生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2、体现修身养性为理想的人生追求

儒家文化将文质彬彬的君子塑造成为道德化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百年来为中国人孜孜以求。梅兰竹菊更有四君子美称,傲、幽、坚、淡的精神品性有永恒无限之美。

梅兰竹菊漆器挂屏


3、寄托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

一是从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取材;

二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家诸宝成为吉祥图案;

三是以吉祥的字、词变形为图案;

四是以名贵花木或珍奇异兽为装饰性图案。

企盼吉祥如意是中国人的集体精神诉求。

《吉星高照》


4、山水建筑图案

 寄情山水,畅游自然是寻求自我和超脱的理想选择,身在繁杂的社会中,哪怕是一瞥淡然的山水图,也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


薛生金山水建筑漆器屏风

看了这些精美的图案,你会不会想知道这些漆器除了有审美价值之外,还有着怎样的功用呢?其实漆器的使用渗透了平遥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婚嫁本是寻常之事,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平遥的婚嫁习俗是当地文化的积淀。在光绪《平遥县志》中讲到“(平遥)俗尚浮华,奢风竟至靡极也......虽唐尧遗墟而婚丧尤奢”。婚礼在清代奢侈的表现之一就是当时盛行嫁女时的嫁妆以漆器为必备品,大户为显示富有,陪嫁的漆器数量可观,这种陪嫁习俗也波及到了平遥平民家庭。平遥婚礼中,拜帖盒是用来放置请帖等的专用漆器。婚礼当天由媒人拿到新郎家,表示婚礼第二天,新娘家中的长辈要招待新郎一家。待媒人离开时,新郎的父母还要把上好的烟酒裹到装有拜帖盒的红布里,当是给媒人的礼物,辛苦她撮合成一对好姻缘。


现代婚礼中漆器拜帖盒子

 漆器店内的供奉



除了在婚礼中使用,大户人家丧葬时的棺木也请漆器师傅制作,棺木绘有百子图或其他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希望已逝的亲人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好好生活。平遥自古多信奉佛道,宗教祭祀或者民间家中供奉时也常用漆器的桌椅摆放祀品,以示虔诚。如果十几年前你去平遥人家中走一趟,就会发现家具摆设一应全是漆器制品,漆器可谓是无处不在。

总  结

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很多传统的工艺已渐渐不为人所知,但也出现了不少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新元素。目前,平遥漆器在现代市场经济冲击下,面临多方面的生存与发展难题,但借助非遗,平遥漆器市场又逐渐兴盛,作为一门传统民间工艺,它显示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以上就是小编对平遥漆器的介绍,看了漆器艺人那么多精美的作品,你是不是也沉浸其中。其实在祖国大地上还有非常多的传统手工艺亟待我们发现和保护呢。

参考文献:

1张锦主编《漫谈平遥漆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朱熹注《诗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明)黄成著 杨明注 王世襄编《髹饰录》(日本蒹葭堂藏本 朱氏丁卯年刊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世襄《髹饰录解说》,北京:文物出版社。

6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载《文物》1980年5期,第17页。

7(清)恩端修(清)武达材 王舒萼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光绪平遥县志》,南京:凤凰出版社。

8平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平遥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

作者介绍

王惠云


北京师范大学 

2015届民俗学专业硕士


公众号顾问:萧放  朱霞

公众号指导教师:鞠熙

栏目负责人:王惠云

撰文:王惠云

图文编辑:申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