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漆器器用概述 中国漆器的创造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需要的通常器物,在器物的造型和实用功能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韩非子集释》有记“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食器雕琢,觞酌刻镂”,说明从远古时期,漆器作为日常用具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夏商时期,漆林、漆圆的规模化发展,说明漆树成为了经济作物,故而漆器的使用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漆器作为祭器、礼器和日用品,被大量的使用,有碗、钵、觚、鼓、匣、盘、盒等等。 图1 西汉彩绘朱地漆棺 东周出土的铜剑,外面大都有漆木剑鞘,制作精良、精致玲珑另外,在棺椁的装饰上也常用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棺椁(图1)就有用漆加以装饰。 在浙江印山越王陵,其棺椁均用生漆髹涂,在80厘米见方的椁木上三面髹漆,表面光滑平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漆制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阶层。从墓葬出土的文物来看,统治者地位的陪葬品中,漆器逐渐增多,而青铜器逐渐减少。 图2 西汉彩绘神兽纹龟甲行漆盾、彩绘漆兵器架 战国时期在军事上用漆最多,对于殳、戟、弩等兵器(图2)都用漆作涂料防护标识。由于用丝线缠绕髹漆后既有韧性,抗拉强度又大,所以这种工艺广泛用于兵器制作。此外,大量的木制剑椟也用大漆髹饰,弓的制作同样采用丝与漆的制作工艺,质量大大提高,经久耐用。 秦统一后,漆大量的被应用,需求量惊人。秦王朝初期大兴宫室,西安附近有一条漆渠河,流经阿房宫,相传是当时为筑阿旁宫,运南山之漆而开凿的。秦二世“欲漆其城”,虽未成功,以期“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成为典故。 图3 西汉彩绘夹紵胎双层九子奁 汉代漆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套的日用漆器大量出现,如奁内套盒(图3),有五子奁、七子奁、双层奁,还有套装盒、连体盒,也显示了包装装潢艺术的水平。 另外髹漆纺织品也大量出现,运用战国楚地的一种特殊髹漆工艺,用丝线缠绕再髹以大漆,既增加强度,又具有美化的功能。此外漆还运用于帽冠之中,称为漆纚纱冠。马王堆的漆纚纱冠是将生漆髹涂在网型的织物上,做成精美的帽冠,既有织物的柔软,又有一定的坚硬度,挺拔柔韧。 三国时期的漆器遗存较少,但种类和修饰品种却不少。魏武帝曹操的《上杂物疏》中有纯银参镂带漆书画案、漆画韦枕、黑漆韦枕、漆圆油唾壶、上车漆画重几、纯银漆带镜、银镂漆匣、油漆画严器等。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在释迦牟尼生日那天有行像法养仪式,将佛辇舆出寺,环城绕街,供万人瞻仰。而使用夹纻胎制作的漆像轻便,适合行像仪式,因而被大量使用到佛像的制作上。 图4 九霄环佩紫漆琴(正反面)
唐代古琴(图4)以漆髹饰,传世的唐名琴有朱色的“飞泉”、紫色的“九霄寰佩”、栗壳色的“大圣遗言”、黑色的“玉玲珑”等等。 随着时间发展,到明清时期,漆工艺不仅体现在生活日用和小型工艺品上,从建筑上的画梁雕栋到家具中的各式用具,均用大量的漆工艺进行髹饰。 明清时期在建筑上用漆量非常之大,无论是皇朝行宫、佛堂庙宇还是贵族的园林宅第,乃至城镇民居都大量用漆装潢。皇室用漆之多,从御前围屏、摆设器具到龙床、龙桌、箱柜,无不用漆。清代还设有造办处,其中漆是重要部门,大量的漆饰需求刺激了漆的生产,促进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明清家具运用漆工艺装饰,极具特色,有桌椅、案几、橱柜、床榻、屏风、花几、乐器及文房四宝。在厅堂装饰上有屏风、挂屏、插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