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妨把当代艺术放一放

 盛海泳 2018-03-10


    时隔8月之后我再一次来到北京,北方寒冷的空气和室内凶猛的静电让我变得小心翼翼。站在北京街头的寒风中,我精神抖擞,猛然想到四月北京给予我的那种疲惫感。让我试着分析一下当时那种疲惫感的构成吧。

    第一,摄影的内在野性缺失。包括三影堂和希帕画廊——当时三影堂在展出年度摄影奖作品,希帕画廊正在展出浙江新摄影展——展厅中充斥着观念、策略和经过精确计算的深思熟虑的艺术方案,“摄影内在野性和不可预测的一面(西蒙·贝克评述三影堂作品展)”缺失了。摄影在遭遇当代艺术之后,它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生活、生命的原创性和野性在慢慢地稀薄,摄影从娘胎里带来的记录功能在慢慢地淡化。而摄影它实际上是应该和生命相结合、和命运相伴的。展厅中传统的纪录作品少了,摄影的偶然性、瞬间性、不可预见性相对稀缺。很多似乎可以归入当代艺术的以摄影作为媒介方式的作品,也只是源于一两个灵光乍现的念头、某个新奇的概念。所见是“系统化的观念分类传统以及事先决定了的策略化目标”。它们疑似在强调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和思想性,然而并不是什么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反观当下的这些所谓的当代摄影作品,有一些实际上无异于沙龙摄影,依然陶醉在摄影的物理、化学特性上,只是它们做得可能比沙龙摄影师更加的高明、更加的机智。所以很多当代摄影作品沦为画廊作品、沦为美术作品,有些甚至是一种装饰的工艺。这实际上是摄影师在对摄影的纪实性和使命的回避。还有一些摄影作品只有空间感,没有源于摄影师长期的关注、长期的记录所引发的作品的时间感。摄影的拍摄难度变成了挖空心思的行为,而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对于摄影对象倾注一种长期的关注。

摄影记录所带来的社会性——如何让影像介入现实,来深刻的揭露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某些真相,这就需要艺术家去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突破拍摄的盲区和禁区,这才是我们当代摄影师所要认真去思考的议题。特别是80后、90后更年轻一点摄影师,他们中有一部分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世界性、国际化、全球化的图式他们掌握的非常好,但是他们的作品严重缺乏社会的向度、情感的温度。

第二,媒介的意义被过分强调。所谓的当代艺术,在媒介的使用上更加多样、更加多元,将众多的媒介为其所用,超越了摄影的二维画面,在这一点上大大突破了摄影的边界。那一次所见的诸多摄影作品体现了对媒介的重视,融入视频、声音、装置、综合材料,强调多媒介特性,并且把这种媒介不断地放大,还包括对陈旧多时的技艺的重启,西方技艺方式的模仿。这种对形式过分的重视往往导致对思想内容的淡化。一些来自美术学院媒介专业的摄影师,他们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对媒介的重视,然而这恰恰也是他们作品让人非常腻烦的所在。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中国。一些摄影师对于发生在当下中国的一些社会景观,意识到它们的巨大价值,然而只是重视它的奇观性和戏剧性,通过作品你看不到底下更深的、更基本的、更本质的东西,看不到大的世界观、价值观,只有观看的奇趣。摄影师在处理这种变幻莫测甚至有一些魔幻化的社会景观的时候,显然缺乏处理和驾驭复杂而庞大的中国经验的能力。在摄影师的作品中,看不到中国的经验,看不到自身在这个时代的位置,以及在这个时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那迎面而来的复杂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摄影师是对时代和世界作出了简单化的反应。

    2017年丽水摄影节的主题是“超媒介的时代的摄影”,超媒介,实际它揭示当代摄影可以突破二维画面的形式,可以借助流动的画面,可以加入声音和装置等。但是真正超越媒介是很困难的,在这一届的摄影节上我们依然看到的是“多媒介”而非“超媒介”,大多数作品没有真正涉及所谓超越媒介的本质意义,应该超越媒介、和媒介达成更紧密的互动,呈现作品更深刻的思想性、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绵密的情感。

    第三,摄影本体语言创新被搁置。走出展厅,我依然觉得过去讨论N年的关于摄影要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不是强调的过多,而是还不够,特别是在面对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崛起的中国,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中国经验,我们的摄影师还是没有过多的办法。至少我们从所见的展览中还是有种种陈旧的视觉经验,包括一些被用烂的图式,就是摄影的表现形式还是有太多的套路和太多的模仿。虽然我并不反对艺术生成过程中模仿的意义,但是我们对于这种摄影的表现、语言的选择,还是过于迁就了,包括更多的摄影展览都是迁就这种模仿,迁就于这种图式化的现象。

    应该说摄影师生活于中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中国有取之不尽的拍摄话题。那么怎么拍就成为一个很巨大的问题。我们的摄影师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新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更成熟的属于摄影家个体的视觉语言的系统。而在当代摄影遭遇到当代艺术之后,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似乎被暂时性的搁置了。

    以上三点,实际上就是我所谓疲惫感的构成,是一种纪实性的感受。但我真正想说的是,当代摄影遭逢当代艺术的这么一个阶段,我们的摄影人把当代艺术放一放又何妨呢?不忘初心,保持记录,对复杂的、庞大的、陌生的、异质化的中国经验进行深入的表述。

所谓当代摄影不是多么炫酷的技术和手法,而是要对当代社会保持关注,要独立思考,记录现实,保留复杂的中国新经验,并且能够提供有贡献意义的价值认识。   

                                           

(2018年2月13日《中国摄影报》专栏“写真写假”)

                                             2017年12月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