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尾大不掉:机构臃肿,指挥失灵是一种病——五经四书里的儒商智慧之190

 茶墨幽香 2018-03-10

《左传·昭公十一年》中云:“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末:树梢。折(shé蛇):断。掉:摆动。这话大意是: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末与本,尾与身是矛盾的统一,末大与尾大都超过了树与动物承受力的限度,所以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树被折断,尾不摆动。可用于对世事的体察和对矛盾转化哲理的说明。

尾大不掉典故: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陈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亳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这个典故,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造成机构庞大,指挥不灵的原因有四:

其一,权力运行机制创设不健康。企业法人的治理,其内在逻辑,是需要一个权力配置系统驱动。一是以儒商为核心的决策权,同时下辖执行权、修正权和监督权。若决策权使用适当,则容易造成执行权空转,比如强势的董事长,容易造成总经理无所适从,最终把总经理阉割成部门经理了;同样,修正权和监督权若没有设置或形同虚设,就是发生许多运行失灵的问题,最后一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命任命救火队长,不知不觉就变得机构臃肿起来。

其二,因人设岗,机构庞大。企业法人治理过程中,人才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为了占有人才的数量,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如何使用好人才上,无异于慢性自杀。二战时,英国的一位炮兵将军去视察炮兵组的演习,发现一组7个人当中有6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唯独一个士兵从头到尾一动不动。诧异的将军向他是干吗的,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再问他的上级,上级的上级,谁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个组从来就是7个人。最后将军找到50年前的史料才发现原因:当年的大炮是用马拉的,开炮的时候需要一个人牵着马防止马惊。后来虽然有了汽车,但是这个岗位依然留着。企业职务岗位的设置原则是:每个职位岗位必须有存在的理由和目标,不能因为有了一个萝卜,就必须得找一个坑来安置。

其三,授权过度,赋能失当。合理的赋能授权,是必要的。逻辑上来说,这样做意味着为了追求企业的整体利益而给予员工更多参与决策的权力。理论上,赋能授权是为了消除妨碍员工们更有效工作的种种障碍,其思想出发点是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尤其是员工们自主工作的权力,使员工们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能够,行使更多的控制权。但,这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因为赋能授权的对象是有资质要求的,即给受过职业训练,且有执业能力和道德的法人组员,是必要的,因为能更合理地调动其积极性。但是,若德不配位,赋予其更多额外的权力,反而会造成指挥系统失灵。

其四,公器私用,拥兵自重。爪牙易自伤。当一个企业做到特别大的时候,总是有人将心思花在如何培植所谓的自己人上。久而久之,形成拥兵自重,公器私用的癌变问题。

儒商智慧启示:

1.机构不在大,而在运行灵便高效,否则为了搞排场,不仅不高效,反而会搞笑。

2.一个坑一个萝卜。不能为了一个手上的萝卜去硬生生地挖一个坑出来。

3.警惕尾巴异化成一个集团利益群体,那就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