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何处有此境 鸿雪吴江篆成行

 文山书院 2018-03-10

 561
人间何处有此境
鸿雪吴江篆成行


        接着昨天的话题,今天再说吴咨。


        吴咨早慧,13岁就有颇为纯熟稳练的多字印刻成。当时师法邓石如的印人寥寥无几,地域分散,未能产生与浙派抗衡的群体。除了吴熙载,唯吴咨能得皖派神髓。江阴适园主人陈式金服膺邓石如,爱屋及乌,对吴咨也极为青睐。道光末延请吴咨至家,篆刻陈氏姓名、字号、斋馆和诗文句等印二百余钮,辑为《适园印印》。吴咨生前刻印数逾千百,但“耻于自炫,故不以存”,随刻随弃。其追宗皖派的作品,皆印从书出,强调书法笔意,线条圆转流畅,布局虚实相生。《适园印印》中的小篆类朱文印,已与吴熙载成熟期作品相近。皖派初期一些生涩已被尽行褪去,所作得生动自然、婀娜刚健之神妙。吴咨个别巨构,章法饱满开张,用刀雄浑圆健,气象骏迈,开拓出皖派古拙奇肆之新面。本博客对吴咨篆刻略作归纳:


         
吴氏开风气:金文入印


        金石学研究至乾嘉时进入了鼎盛期,出土的商周青铜彝器和原器拓本也极为丰富。嗜好钟鼎铭文的吴咨“所见金石文字极多,凡点画之微,偏旁凑合,屈折垂缩之细,皆能悉心融贯,虽繁文沓字,位置妥贴,无不如意”。乾隆间出土于陕西凤翔的散氏盘,其铭文为西周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引起了后世学者与书法篆刻家的极大关注。年轻的吴咨在杭州时参古玺章法,集散氏铭文,镌成“子贞氏”一印,章法疏朗空灵,在其他嘉、道印人作品中确属罕见,也与当时风靡印坛的浙派作品和自己摹效的皖派作品拉开了距离。

        本文标题联上联正是吴咨篆刻“人间何处有此境”:句出自苏东坡《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不知人间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吴咨此印以汉镜铭文字入印,充满隶书意味,穿插了很多斜线。如“人”字斜线伸入“间”的肩部,而且贴到右框;“处”字斜线穿到“间”的左竖;“此”字斜线贴近“境”字右上角;而“境”字末笔原应是竖弯钩,也作斜线与底边相接。

        这种取法印外文字的创新比后来的赵之谦等都先行了一步。赵之谦后来刻“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等就用镜铭入印,黄士陵也有仿作,可见吴咨这方印是开了风气之先的。吴咨此印为后人激赏。民国期间,王冰铁、韩登安都临仿过此印。韩登安在边款上说,叶铭曾得到吴咨“人间何处有此境”的隶书横幅,将其摹刻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崖石间。如今在杭州孤山上还能见到这块摩崖石刻,七字结体与此印完全一样。


          吴氏新尝试:以砖制印


        陈式金辑《私艾斋篆古砖印》为吴咨印作原钤印谱,邓传密在《私艾斋篆古砖印》序中这样记述:“……余获古砖琢磨为砚,破裂不任者因其华离就以制印……”说明吴咨刻砖印是用琢砚琢坏的废砖来进行创作的,并非是刻意的,他的印存世量并不多,而以砖为载体的印就更少了,因此《私艾斋篆古砖印》在吴咨的篆刻生涯里显得尤为重要。
《私艾斋篆古砖印》中有、仰振赢-诗赞吴咨的篆刻:



缪篆风流祖相斯,玺文刻玉重当时。
千秋遥接源头远,活活猩云吐印池。
残砖六代费推商,鸿雪吴江篆几行。
真与赢镏承绝学,手民深刻古痕香。
髯翁铁笔冠当今,方寸浑涵万里心。
凤舞鸾回窥意象,未嫌一字抵千金。
登龙翰墨重斯文,养一斋寒起暮云。
老子摩挱当日意,瓣香思替后生焚。



        本文标题联下联“鸿雪吴江篆成行”正是由此诗中“鸿雪吴江篆几行”化出。因平仄需要,将“篆几行”调整为“篆成行”。“鸿雪”即雪泥鸿爪,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处当理解为像篆书一样的痕迹。“吴江”或为泛指。


          吴氏导先声:以书入印


        吴咨篆刻上追三代,充分利用不断面世的先秦青铜器铭文和学术考据成果,甚至将触角延伸到不被当时正统金石学家所重视的两汉镜铭,取字入印并印化,突破了传统印章的配篆范畴,对邓石如“印从书出”理论作出了新的诠释。吴咨作品对晚清印人王大炘等极有影响,也成为赵之谦大范围地撷取铜镜泉币、砖瓦权量等出土文字入印的先声。
对于吴咨的褒扬之辞还见于:



        汪昉《吴圣俞传》:“……少长又工写生,独追黄、徐遗意,而其摹印尤精。圣俞尝自言:吾生平所作篆字及花卉,固可凌躐时辈,而于摹印,实有心得。盖其所见金石文字极多,凡点画之微,偏旁凑合,屈折垂缩之细,皆能悉心融贯,虽繁文沓字,位置妥贴,无不如意。其视文、何、徐、李辈蔑如也……”


        沙孟海评吴咨篆刻:学问审博,法度精严,沉着稳练,自有面目。



        吴咨作印亦学时风,但最为人注目的,是他以金文结构偶而参入古玺格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而古玺一路的印,一来过去未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识,不知此为哪代物;二来文字剥杂,也难于用篆,且多为姓名官职,因此承袭者鲜见,以之光大发扬者则更罕见。吴咨取此为蹊径又不囿于此,而是毅然引为多字印。其中参法金文真器拓款,以金文书法直接入印,可谓古艳。

        昨天介绍吴咨时说过,文化自有文化的精微之处, 更多的时候,它的表现形式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兴亡更替无休止,但我们的弦诵不断,正是有如吴咨者使之薪尽火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