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演讲的结束语耐人寻味

 老刘tdrhg 2018-03-10

就演讲而言,结束语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留给听众的最后印象,也是最容易影响终场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高明的演讲者不仅注重演讲过程中的情理表达,而且善于在演讲的结尾,选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让结束语更加耐人寻味。在演讲的结尾,如何表达,才能让结束语耐人寻味呢?

充满情味

同学们,等待你们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未来的生活,你们可以一杯茶、一卷书,感悟“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也可以审时势、敢打拼,享受“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而我,只愿你们,在做任何选择时,都不曾忘记今日在这风雨操场把握的初心。同学们,道不尽的是离愁,说不完的是别殇。就要说再见了,可我知道,你们幸福转身的一瞬,是母校为你们驻足凝眸的一生;我更知道,无论时光多么久远,母校永远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今日,我们挥手作别,只望他日,你们都能欣慰,种种选择,千般道路,此生不负!


——周绪红演讲《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

 

周绪红预示毕业生的未来生活,可以“宁静”,也可以“潇洒”,而作为校长,他只愿大家不忘初心。演讲者把学子“幸福转身的一瞬”和母校“驻足凝眸的一生”关联起来,深情地表达了今日挥手作别的“离愁”和他日选择道路的“欣慰”。如此情真意切的结束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值得现场每一个同学久久感应,细细寻味。

蕴含意味

儒与道,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中国人生命的河床两岸。人生永远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但能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这一生如果是水流,究竟是活成一条涓涓小溪还是宽阔的大河,这取决于河床的两岸在哪。也就是说这两岸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不要怕冲突,不要怕反差,不要怕矛盾,正是这些东西给了我们一个宽阔的河床,拓展得宽阔,人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于丹演讲《感悟中国智慧》


于丹把儒和道比作“中国人生命的河床两岸”,它决定了人的一生是活成小溪还是大河,而河床的两岸“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告诫青年人不要怕冲突、反差和矛盾,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让人生的可能性更大。演讲者意味深长的结束语,蕴含着透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无疑能使听众在会意和寻味之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

三、富有趣味

我不懂文学规律,写起小说来提纲都没有。画画也不打稿,我是个外行,是界外的人,所以胆子特别大。其实胆子的问题呢,前几年我住院已经把胆囊取掉了,所以朋友就笑我,给我写了副对联的上联,求对下联,到现在没有人对上。这个上联是这样的:“无胆比有胆者胆大”。胆子大并非艺术,没什么了不起,我心无大志,作品马马虎虎,只是劳动态度还过得去。论劳动态度牛比我好多了,所以也算不上什么长处。谢谢!(热烈鼓掌)


——黄永玉演讲《文化漫步——绘画与文学》


黄永玉首先对自己写小说和画画,进行明抑暗扬的评价,接着称自己是个“外行”,所以“胆子特别大”,由此联想到本人取掉胆囊的事,并引用朋友所写的对联加以印证,最后,通过与牛的对比,先扬后抑地表明自己的劳动态度也“算不上什么长处”。这一番耐人寻味的结束语,让听众在忍俊不禁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演讲者幽默的个性和语言的风趣。


演讲的结束语,应当是有“味”的。这“味”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情味、意味,还是趣味,好的演讲结束语,总是耐人寻味的。这就像在聚会收场的时候,再饮上一杯老窖酒,或喝下一碗龙井茶,足以让人品味再三,寻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