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原膴膴,探访宝鸡西周青铜器展

 手写版 2018-03-10

《诗经》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三千多年前,周先王古公亶父率领姬姓族人,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脚下的周原。肥沃的周原土地成为周王朝的发祥地和畿辅要枢,西周许多王公贵族在此居住,死后亦葬于此,当时正处于我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代,因而这一地区的出土青铜器蔚为大观,不乏国之重器。

老猪本来打算到大同博物馆探访北魏王朝的历史过往,事前并不知有此展,到达展馆后被一张鲜红的海报所吸引,一张硕大《周原膴膴-宝鸡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展》的宣传图片赫然于前,激动之余兴奋的操起家伙事儿先刷了此展,故而有了此篇图文琐记。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坐标:山西,大同博物馆。

行脚系列之西周青铜器展 。

作为西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是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载体,《左传·成公二年》载“器藏于礼”。周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稳定,制礼作乐,将一些日常所需的青铜器物(多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赋予特殊意义,使之专门用于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重要场合,并通过对青铜器的组合与使用数量的规定来划分阶层、区别地位,确定等级关系。

逨鼎

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周原遗址出土的大量珍贵周代文物,对研究礼乐文明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佐证。

西周早期至中晚期,青铜工艺开始由鼎盛时期的豪华精致向端庄厚重转变,器型的简洁实用和纹饰的朴实简约相得益彰。

食器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酒器逐渐消失,列鼎、列簋和编钟制度形成,花纹由具象变为抽象,由兽面纹、龙纹等变形为曲波纹、重环纹、窃曲纹等,以往纹饰的神秘气氛逐渐消退,变得朴素而略显单调。

下面都是一些代表型的器物。

周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的发祥地,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上,都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周文化在周原兴起之后,成为缔造一代礼乐制度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影深远至今。周原考古出土的这些器物实证能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以及礼乐等级制度。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周原作为周人最早活动的地方,迄今还遗存有许多先周到西周晚期的文化堆积,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精美文物的破土而出,我们期待着历史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本文来源: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