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奠基者》

 山诗寒舍 2020-08-07

  

 在中国,长子的地位在家里同辈中是最高的,责任也是最大的;在中国,继承权的归属是从长子到次子再到女子逐级过渡的;在中国,是极力倡导尊老爱幼,纲常礼教的;在中国,工资高者是要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这些到现在依旧植根于我们骨子里的观念或规矩它从何而来,中华民族这千百年的文明又从何时开始奠定。这一切,都要从周王朝开始说起。

    周王朝作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四种制度上。分别是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首先是井田制,它是周王朝较为普及的一种经济制度,概括来讲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归周王所有,贵族只拥有使用权,且贵族要定期向周王交税,因其土地被划分为“井”字方块,故称井田。

     其次是宗法制,这是一项继承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继承家父所有的财产和权力,之后再由嫡长子给家中的兄弟姐妹以财产和权力的归属,这种做法到现在也在被广泛使用。也是由此开始,嫡长子在家中同辈里占了相当高的地位。

     再说到分封,简言之就是分配封地,例如嫡长子如果是天子,那么他的兄弟姐妹就会得到天子给的相应封地,成为诸侯。诸侯再往下分封就是大夫,大夫下面就是士,士下面就是庶民和奴隶。由此,随着宗法和分封的相继实施,周王朝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划分,以及“家天下”的局面。

     最后是礼乐,礼乐应当说是为宗法和分封服务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做人的准则,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例如什么样的身份穿什么衣服,祭祀的时候吃什么东西,可以配多少乐舞等,这些形成了我们民族最初的纲常礼教,引导周人更有秩序地生活。

     中华文明的定音鼓,就此敲响。周王朝所奠定的,并不是完善的,但也却是不可磨灭的。日后的中国,正是在这些制度和观念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才有了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但无论怎样,哪怕时至今日,我们也依旧能些许感到那些来源于历史的缩影,这也许就是一个奠基者所应做的吧。

2019.6.6山诗寒舍作于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