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病情分析

 王大海v皮肤病 2018-03-10

【湿热型湿疹】
是湿疹中常见的一种,它的发病与患者体内热火旺盛,加之喜食辛辣之品,不离烟酒浓茶,伤脾伐胃,水湿内停,导致湿热结于皮表,气血运行不畅,继而引发湿疹。湿热型湿疹的症状较为复杂,但偏湿与偏热的湿热型湿疹症状也有所差别。偏热湿热型湿疹:此类湿疹的发病急,病程短,症状类似于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部位的丘疹、红斑、水疱,严重的出现渗液现象。患病部位有剧烈的瘙痒,常因搔抓导致病情加重。此类湿疹有时还会伴有口渴、发热、胸闷、心烦等全身症状。
【血虚风燥型湿疹】
经疹是指在月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此病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月经疹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不外热盛风动、血虚生风以及经期外受风邪侵袭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 血虚型
多由久病失养或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不足,经行阴血更虚,生风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入夜尤甚,月经量少,错后,色淡,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治宜养血散风、消疹。方选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芍、防风、荆芥、陈皮、蝉蜕、首乌、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外风型
多因行经期间血失体虚,卫外不固,风毒之邪乘虚侵袭所致。疹块均在行经期间出现,疹色淡红,疹块融合成片,似风团状,瘙痒难忍,遇风加重,常伴身困头痛、恶风发热等风邪外袭之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止痒。方选清风散加减,药用防风、蝉蜕、牛蒡子、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苦参、地肤子、川芎、连翘、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热滋腻之品。
月经疹虽与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疗与之有异,在本病的辨证治疗中,应注意顾护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可过用寒凉、破瘀、驱风之剂,以免引起月经失调等。
这就是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症的解释和一些解决方法。现在由于环境的变化,和雾霾天气等恶劣的环境影响,有很多朋友会患上这些我们平常不是很清楚的湿疹。患上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朋友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给自己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