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吗?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3-11

    最初接触《论语》时,老师说:“《论语》是一部伦理学书”,我也这样认为,这个观念持续十多年。后来发现这个观点存在问题。这不仅仅是伦理著作,更全面来讲,《论语》是一部人学著作,是一部如何成人的著作,是关于成人的方法的最早的最权威的著述。

    其实我们任何人生下来,只是个人样子,与动物差不多,离开了文化,是不可能成为人的。人一生下来,在人中有人权,正如动物一出世,在动物世界也有动物权一样,动物权是否实现,那是生成斗争法则。人权的实现是不能按动物的生成斗争法则的,而是看是否成人。人形样子,并不是就一定是能成人的。希特勒是一个人形的人,可按孔子的观点,他并没成人,算不得人。事实上我们也不把希特勒当人看,一个魔王!这个如何成人?《论语》给我们提供料一整套完整的成人方法。西方为纠其文化之偏,产生了人学。什么是人学?什么是人性?这都是一个人的问题,而不是动物性问题。现实是二则混淆不清。人学,面向个体和世界,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最后才能成人。它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要为个体找到最适合的存在方式。它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人学是通过反思人自身,通过思维边界来反求诸己进而重新认识内外的一种学问。而《论语》正是这样一部著述。

    人的起点是什么?在孔子看来就是家庭,从孝悌做起。这本质看也是人学的起点,个人的起点。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更以孝悌解本。以仁释道也。言孝是仁之本。若以孝为本则仁乃生也。仁是五德之初。举仁则余从可知也。故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如何由家庭而达人生,由人生而达社会,再由社会而达政治?这一点在《论语》中叙述的很多。可以说:孔子以《论语》为万世立极,这一点其现实意义和作用超过了西方的宗教。难怪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宗教。而后来的佛教,道教不得不与孔子的思想合流,在此基础上才立住脚。为什么如此说?关键在于论语抓住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不是人,谈什么成仙成佛,也谈不上基督的天堂。这些全是人的世界,而非动物世界。如果说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关注人,人为起点,人为归宿,那么后之道教、佛教大而化之,认为万物含灵,经过修炼即修行也可一步步为人。

    后来的曾参作《大学》,进一步把《论语》的内容体系化,明确提出如何把《论语》的内容落实:“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而个人到天下,天下到个人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路径,这成为后之世落实为己之学的核心,这是东方的个人主义,有效地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既让个人成为自己,成就自己,也让个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融入社会,形成中国文化的基础。其极端是个人的专制。这不同于西方的原子式个人主义,独立于世,其极端在社会形成丛林文化。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论语》关注不仅仅是伦理问题,而是以伦理为起点,如何形成一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基本论点却值得我们弘扬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