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什么是最愚蠢的竞争手段?没有搞死同行,却害了自己!

 Andy7798 2018-03-11


近日,各大财经网、科技网纷纷爆出了一则爆炸性新闻:

“ofo通过抵押车辆获得阿里巴巴投资:17.7亿元”。

这新闻一出来,立马将ofo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之间,很多人对ofo的存活问题持质疑态度,网曝全国各地许多市民也纷纷开始着手ofo的退押金手续。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领域就开始进入寒冬期,随着酷骑、悟空单车、町町单车接二连三的倒下,连骑行口碑很不错、用户量第三的小蓝单车,也因为没有融资被迫卖身。

自小蓝单车倒下之后,全国共享单车领域进行了一番全新洗牌,幸存的“摩拜单车”和“小黄单车”两大巨头也紧锣密鼓地开始着下一轮更残酷的角逐,两大巨头争锋,谁能笑到最后成了国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如今,网曝:ofo快不行了。

因为阿里对ofo的这笔借款,说是救命钱你也不为过,经过去年年中的 7 亿融资之后, ofo 就再没有获得融资,反观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 摩拜,2017年到2018年,接二连三地获得了三笔融资,最后一笔融资是2018年1月24日,金额超10亿美元!简直人比人气死人啊!

为何ofo有种走上“穷途末路”的既视感?

表面原因是它得不到融资,其实本质原因是它战略上出问题了!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最愚蠢的商业竞争手段:光靠打价格战。

2017年下半年伊始,ofo和摩拜开始在共享单车领域进行最后的较量,其实那时ofo就开始后劲不足了,一整个下半年再没得到融资,但ofo还是秉承着以往的竞争战略--靠打价格战跟摩拜死磕。

怎么死磕?摩拜你敢推 5 元季卡,我就敢 0 元让大家骑!

从去年下半年,除了押金,估计全国人民都没咋在共享单车的骑行上掏钱。那时候真的是0 元卡到处飞,不用花钱就能愉快出行!

网友口中盛传的“出门专车接送”,专车一词意思就是指:小黄。

除此之外,小黄车还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投放,跟摩拜死拼,在价格战上面毫无下限。

果然,大半年下来,ofo就开始要“歇菜”了。

无下限价格战,自身弊端只会越来越大!

共享单车行业的烧钱速度是惊人的,其运营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再加上共享单车企业近年来疯狂地侵占各大城市,因而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大笔的资金。

Ofo半年来无下限地烧钱,这种盲目的“价格战”行为毫无利润可言,“没有利润,谈何生存?”

最终只能引火自焚:ofo终于烧空了自己的钱库,出现了经营困境。

今年 1 月份的时候,腾讯就爆料,ofo 资金链断裂,账面上的钱只能支撑 ofo 运营一个月,而欠供应商的款却有 25 亿。

而本次有幸获得阿里的17.7亿元注资,这种结果对ofo来说也难言成功,因为阿里巴巴向ofo注资17.7亿元,获得了超过1000万辆ofo共享单车的产权。

公司经营最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归于阿里,也就是说失去了单车,ofo即将成为一个空壳!

网友评论,本次融资毫无底线,堪称“破产轮融资”!

盲目价格战,对竞争对手毫无打击力度!

纵观ofo和摩拜的竞争,Ofo这一方选择了“价格战”,原以为可以靠价格取胜和投放数量击垮对手,没想到毫无节制地烧钱只是自损的一种方式。

非但没有击垮摩拜,还给了摩拜韬光养晦的机会。

应对ofo的价格战,摩拜选择的是“做好自己”: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针对共享单车成本高,损坏度高的特点,摩拜将精力投放在“单车设计”上面,半年来,摩拜在每一次推新车的时候,车身的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车身成本高,损坏率也大大降低,并且,还可以通过GPS寻找到单车。

摩拜单车质量的提高也开始让全国各地大街上出现这样的场景:

摩拜单车基本被手机用户扫开了就能骑行,用户的体验非常好,不少市民不断被圈粉;

而放眼望去,大街上总出现成堆的小黄车被毁坏后堆积在一起,跟废弃的废品堆一般无二,偶尔在某个小区的隐蔽角落,你还能发现有人毁坏小黄单车的车身二维码,将其占为己有。

Ofo面对竞争,越来越疯狂以至于失去自我,而摩拜面对竞争,泰然处之,用质量强大自己。

俗话说:“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ofo现在开始急了。

价格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不能自拔。

长此以往,打价格战的一方只会出现产品越来越次,质量越来越没有保障,受伤的只有自己。

商业竞争最愚蠢的手段莫过于此了,光靠打价格战,没有搞死同行,最终却害了自己。

想要压敌致胜,只有用心做好自己:守住财库,节约成本;续上资金,保持后劲;注重设计,提高质量;圈住用户,把控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