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规曹随”,为什么曹参其实比萧何更不容易?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8-03-11

跟随者曹参

华说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有两个“小伙伴”,一曰萧何,一曰曹参。当年在沛县,刘邦做亭长,曹参是狱掾,萧何则为主吏掾,都是基层的芝麻官。从官员级别上说,萧何最高,曹参次之,刘邦垫底。刘邦职位最低,举事反秦时为什么会推他为首领?除了其“混不吝”的性格确乎适合担当造反之事外,也与萧何和曹参的小算盘小心机不无关系:“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曹参心里清楚,造反这买卖风险极高,一旦失败,领头者有灭族之灾,就让这傻小子冲在前面罢。当时,有一个女人与他们“英雄所见略同”——“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世说新语·贤媛》)不出头而跟随,“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说得多么透彻明白!萧何和曹参的心思,亦如此而已。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群雄并起,秦亡。此后便是长达五年的楚汉争霸,最终,刘邦击败对手项羽,一统江山。刘邦自我总结,胜出的原因,在于懂得用人之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夺得天下,萧何、曹参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坐上皇帝宝座后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曹参列第二。萧何的功劳,上述已经提及,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曹参又如何?自刘邦起兵,曹参参加了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这战绩,非军事天才不能为之,令人惊奇:刀笔吏出身的曹参,何以武功如此之盛?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这是沾了韩信的光:“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参和萧何两人之间的交往,前后有变。《史记》记载说,“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这是说,两个人没有发达之前,甚为友好,及至各自出将入相,则彼此心生嫌隙,不相往来了。从来“贫贱之交易,富贵相处难”,似乎也不奇怪,然而微妙的是,萧何临死之前举荐的唯一的继任者,是曹参;而远在齐国的曹参闻听萧何去世,朝廷的任职通知还没来,便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吾将入相”。《汉书· 萧何曹参传》载: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两个人相知相识至此,可谓心有灵犀,则“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为将相,有郤”云云,大抵只是一场戏,是为了保全身家而已。这场“将相不和”的戏演给谁看?自然是坐在皇帝位上的刘邦。

想当年,当刘邦还是一介草民在咸阳服徭役的时候,亲眼看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其喟然长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及至即皇帝位,刘邦知道,他的四周,如他当年一样,心里想着“大丈夫当如此也”之人,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数之不清。一如在这位置上的每一个人,他不能不疑虑重重,尤其是那些接近他而又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格外需要警惕和戒备。打天下功劳排在第一、第二的萧何曹参,自然是首当其冲。刘邦对萧何的猜疑和戒备,从两件事情上可见一斑: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原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史记·萧相国世家》)

为了打消刘邦的猜忌,萧何不得不散其家财作为军饷,不得不故意低价强买民田以自污名节。面对着这样一个多疑的主子,功高权重的萧何和曹参如果来往密切,其后果和下场如何,聪明如萧何和曹参岂能不知?唯有将相不和,昔日的好友翻脸不认人,彼此不同相容,有郤,才能让主子刘邦安心,才能保全彼此家族。是的,曹参和萧何的“将相不和”,一出彼此心照合力演出的“双簧”而已。

萧何去世,曹参到京城接任相国之位。新官上任三把火,人们期待着曹参锐意改革之举,新举措,新作为,然而,他让这些人失望了。出任相国之后,曹参“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不止此也。他“日夜饮醇酒”,花天酒地,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他无所事事,纷纷上门相劝,可是这些人一上门,“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国府的后院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非常闹腾,整天有人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属下的随从官员们对此很是厌恶,却也无可奈何,于是邀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希望曹参听到官吏醉酒高歌、狂呼乱叫之后,将其召来加以追查。没有想到,曹参非但没有处罚这些官吏,反而与之相呼应:“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曹参的行为,终于让汉惠帝看不下去了:“曹参莫不是轻视我?”曹参的儿子曹窋时为中大夫,也在朝廷做事,于是汉惠帝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怎么来忧国忧民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从朝廷归来,趁着父亲空闲之际,把汉惠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规劝曹参。不料,曹参听后大怒,打了儿子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于是汉惠帝诏见了曹参,直言此事与曹窋无关,是我让他规劝你的。接着,君臣有一段对话,非常精彩: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联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日夜饮醇酒”的曹参可不是真的醉生梦死,他脑子之清醒,举世无处其右者。他知道,连年战乱之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萧何制定的治国方针是切合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他所需要做的,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坚定地按照既有路线走下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曹参深谙此道,在别人眼中消极无为的他,在官员的选拔一事上积极的很,他亲力亲为,提拔老成持重者,将沽名钓誉之徒驱逐出去——“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萧规曹随”,一个成语,两位贤相。两个人都是大智大慧之人,相较之下,作为跟随者的曹参其实更不容易。制定明智的政策路线,需要智慧和见识;坚守明智的政策路线,不仅需要同等的智慧和见识,还需要极大的定力!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孔子对宁武子的赞叹。移过来作为曹参的评价,实在也是极为恰当。余以为。

2018/3/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