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版抗流感药 没了板蓝根

 随风0317 2018-03-12

本报讯 近日我国多地在遭受寒潮袭击的同时,也遭受了流感的侵袭,且流感的流行强度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其中,0~4岁和25~59岁年龄组人群占比最高。

据央视报道,国家卫计委日前就此发布最新版流感诊疗方案,并明确推荐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部分中药纳入其中,这是流感诊疗方案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最新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新方案明确了流感的定义、症状、潜伏期等,在推荐药物方面更加明确。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

新方案明确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等,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西药:

只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相比旧版方案,新方案在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方面更加明确。抗流感病毒的西药,只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等。

中药:

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类

新方案将中药治疗纳入其中,成人推荐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类等中成药,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另外,旧版方案中曾被推荐的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新方案称该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儿童:

推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新方案首次推荐了儿童抗流感的中成药,包括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并特别提醒,没有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给儿童使用。

■延伸

流感可控 假期患者或将减少

此次流感季的就诊症状为发热、咽干、恶寒、咳嗽等,且多数患者起病后发热迅速,难以退热,发热反复,在疾病的后期会出现长时间的咳嗽症状。

往年流感以甲流为主,今年主要表现为乙流。再加上今年冬天整体气温偏高,所以有利于流感活动的增加。

有专家预计,随着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放寒假和春节假期的到来,人群聚集性减少,流感活动强度将会进一步降低。

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能小觑

财经评论员万喆认为,流感对经济的危害其实也不小,比如2009年时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全球性流感,刚好是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当时世界银行就给了一个报告,预计整个全球大概就要影响5%的GDP增长,整个损失可能要达到2万亿美元,之后包括在香港发生禽流感时,我们发生猪流感的时候,养禽场的老板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当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不是直接的损失,而是包括商务这种跨国间贸易,包括有一些金融市场对它的影响,这个经济损失是咱们平时没有想到的一个危险。

■预防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5种一般预防流感措施 1.勤洗手;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4.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5.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抗流感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

成人:成人剂量每次75毫克,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儿童:1岁级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千克者,予30毫克每日2次;体重15~23千克者,予45毫克每日2次;体重23~40千克者,予60毫克每日2次;体重大于40千克者,予75毫克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

注意: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扎纳米韦

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

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毫克(分两次吸入)。

注意: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帕拉米韦

成人用量为300~600毫克,小于30天新生儿6毫克/千克,31~90天婴儿8毫克/千克,91天~17岁儿童10毫克/千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

注意: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流感

风热犯卫

指风热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风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热毒袭肺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嗽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