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肿病人做皮试,与众不同哦!

 隐形翅膀梦之区 2018-03-12
  水肿病人做皮试,与众不同哦!

  临床话题

  @护士阿静:科里有一个患者蛋白低下,水肿四肢都有,皮外有渗出液,皮试后皮试液会不会和水肿肢体的渗出液混合?这皮试不好观察、判断啊。

  请问各位老师,对于这种四肢凹陷性水肿的病人,如何做皮试?

  案例分享

  女,62 岁,因「间断性心慌、气短、双下肢水肿 15 年,加重半月余」收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心尖部可闻及 Ⅲ 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底部闻及少许罗音;腹膨隆,叩诊浊音,腹壁皮肤水肿,四肢高度水肿,并有浆液渗出。

  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按常规方法选择皮试的部位,皮试时试敏皮丘均于数分钟出现皮丘消失——来源: 学海网。

  皮试看似小事,却关乎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防止过敏反应,在使用致敏性高的药物前,除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外,还应作药物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的方法通常以 0.1 mL 的试验液进行皮内注射。

  根据皮丘变化及患者全身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该药物进行用药治疗[1]。

  皮内注射法为基础护理常规操作方法之一, 其注射部位常选择前臂内侧下 1/3 作为皮试常规之选。

  但临床在严重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病人的试敏中,常因四肢严重的凹陷性水肿,会出现以下情况。

  水肿病人皮试,会出现哪些情况?

  其一,注入的药液因皮肤弹性降低而从针眼流出,导致注入药液剂量减少而影响试敏结果;

  其二,因皮下水肿,注入的药液易被稀释,而影响试敏结果,直接导致皮试结果难以正确做出判断;

  其三,由于水肿,试敏皮丘消失,判断困难,而重复试敏,增加病人痛苦。

  由此可以看出,临床上这种严重凹陷性水肿的病人,做皮试后数分钟皮丘常消失, 使之难以判断皮试结果。

  水肿病人的皮试,还真是个临床难题。患者常常会因为无法准确观察皮试结果,影响了药物的使用,也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对医院和病人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水肿病人做皮试,哪些原因影响皮试结果

  1. 全身高度凹陷性水肿、皮肤弹性降低,故注完药后,药液易扩散。

  2. 浮肿的皮肤,影响护士临床判断,导致护士对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把握不足。

  3. 消毒液应用不当产生假阳性。

  皮试部位

  一定要在前臂内侧吗?

  不一定,但是常规选择是在这个部位做皮试。因为这里是神经、尺神经结合部,神经末梢较为稀疏,痛感较轻,容易观察。

  对于一些烧伤的病人,也可以在皮肤完好的其他部位,如腹壁、胸壁、大腿内侧做皮试。

  凹陷性水肿病人,皮试可以选择哪些部位?

  1. 双侧锁骨中线与胸骨连线的三角区域处

  水肿病人也可选取双侧锁骨中线与胸骨连线的三角区域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2]。因该区域高于心脏水平,很少发生浮肿或浮肿程度较轻。

  优点: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试敏结果容易判断。操作方便且安全。适应证:除适应于严重浮肿病人之外,还适应于双上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和双前臂烧伤患者。因该处暴露病人少,且疼痛轻,痛苦少,病人较易于接受。

  2. 选择锁骨中点下 2 cm 处为皮试部位

  上述案例中的最终结果,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解剖特点,于患者左锁骨中点下 2 cm 处按常规方法进行皮试,皮丘未消失,20 min 后观察结果为阴性,皮试成功。临床实践获得满意效果[3]。

  选择以锁骨中点下 2 cm 处为试敏部位,取其利:

  a. 该处皮肤薄、皮色较淡,无大血管、神经分布;

  b. 且该区域高于心脏水平,很少发生水肿或水肿程度较轻;

  c. 该操作方便安全,皮试容易成功;

  d. 该部位适用于严重水肿及其它原因致双上肢皮肤损害,无法做皮试者。

  3. 选择耳廓背面的部位作为皮试部位

  高度浮肿患者在做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时,若按常规做法,试验液全部漏到皮下,无皮丘隆起,无法观察结果,临床可选择耳廓背面作为皮试部位。

  方法:左手食指从耳廓背面将耳甲腔内面皮肤顶起,常规消毒,右手持皮试针管将现配好的试验液皮内注射 0.1mL,20min 后按照操作常规观察结果[4]。

  特殊部位,皮试应该怎么做?

  以双侧锁骨中线与胸骨联线以内的三角区域为例,阐述特殊部位的皮试操作方法。

  1. 部位选择:取双侧锁骨中线与胸骨联线以内的三角区域作为试敏部位。

  2. 操作准备:严重浮肿病人因呼吸困难常取端坐位,故操作者应尽量站在病人右侧,既方便操作,又不妨碍病人的呼吸和视线。常规做好皮试前准备,备好抢救用药。

  3. 操作方法:消毒、进针角度、注药及判断同常规皮试方法。

  特殊部位皮试,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把握每一个操作细节:护士在做皮试时应注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各种影响因素,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降低阳性率,减少脱敏注射和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 正确做出临床抉择:皮试液注入皮内后无皮丘或皮丘立即消失,说明皮试不成功。皮试液注入皮内后皮丘不消失,且 20 分钟后出现皮试结果,说明皮试成功。

  3. 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加强责任心, 重视低年资护士的「三基」培养。

  4.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可选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或提前做好皮试部位的皮肤清洁,操作时可不消毒。

  来源:护理时间

  参考文献

  1. 基础护理学/李小寒等主编.-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2. 余美娜. 水肿病人非常规部位皮试 70 例总结。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8

  3. 刘群,金葵花,袁琰琴等。高度水肿病人皮试部位的选择。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2,17(11)

  4. 张玉英,王泉莉,刘艳霞。高度浮肿患者做皮肤过敏试验的新方法。齐鲁护理杂志,1999,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