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欧阳修写西湖的唯美宋词赏析

 昵称41082923 2018-03-12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是欧阳修归隐颍州后所写的咏西湖风光《采桑子》组词的第四首。此词重在表现见乐景而由乐转哀的审美感受,写西湖暮春美景与惜春之叹。大致可分春残、天晚、人散、雨燕四个小片断。

上片首句总写暮春残景,虽万花纷谢,落红满眼,仍不失为一种美,因为这是在西湖秀丽的背景上。如美人未经梳洗或残妆垢面,仍无碍天生丽质而不失国色。且因词人是来游湖,并非赏春,所以眼中的春残芳谢,更别有一番景致。你看那“飞絮濛濛”不就是非此芳节而无从领略的吗?还有那栏杆边依依垂柳,整天价在微风中拂动着。“尽日风”,写出了此时湖畔的冷清无人。正由于在一片寥廓之中,尽日为风吹拂的垂条才会如此惹人注目。

下片“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又着一“尽”字,遂强调了作者的复杂矛盾心理。整日风吹柳摇,还未令人对空旷的游览胜境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但日将尽,清静既久,追忆起昔时笙歌欢语的热闹场景,方才“蓦地”悟出当初的喧闹还真有些让人留恋。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什么东西在眼前的时候,并不怎么觉得它的可贵;一旦失去了,方才备感其价值。惜憾之情也随之而生。湖光犹在,然而笙歌不存、景残人去,仍不免让人觉得似乎有些缺憾与索寞。这第二个“尽”字,既写出了春晚人去,又含蓄地回应前一个“尽”字,暗示天色渐晚。于是作者的兴致也渐渐地消褪。可正这时,细雨纷纷飘洒湖天,作者既无余兴,只好“垂下帘栊”,痴痴地瞩目雨中飞翔的双燕:这对小生灵相亲相爱,低语呢喃,真令人艳羡。

“微雨燕双飞”的场景,伴随着细雨带来的一阵轻寒,又加重并烘染了词人“落花人独立”的心绪。喧极归寂,乐极转哀,唯有雨中双燕反衬出赏玩暮春残景的词人凝眸湖波烟雨的无奈神情。

古人多感春生恨,而欧阳修这首小令却写出了春意阑珊中,词人力图摆脱春恨模式框范,在春空野静中赏美寻趣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终归没有成功。西湖再好,难慰孤寂。结句细雨归燕,引出词人莫可名状的惆怅。这首小令常为人称道,大概就是因为纯以景传情,而无限深意自在其中的缘故吧

【白话】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