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岗农场养虾能手谭照远

 tssenpujgg 2018-03-12

在水塘边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就对水里的鱼虾情有独钟;工作后,他又走上了自己一直希望从事的行业——水产养殖。凭着一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一人富裕不如众人共富”的思想,他在取得丰硕养殖成果的同时,也赢得了众人的称赞,他就是平岗农场东区的养殖户谭照远。

潜心钻研学习 成为技术能手

谭照远高中毕业后,起先跟父亲开车,但那不是他钟情的事业。“我从小就喜欢养些小鱼小虾,因此搞水产养殖一直是我的理想。”谭照远说,“2000年之后,村里好多人搞起了水产养殖,有的逐渐富裕了起来。于是我也想试试。”

2005年,他利用仅有的4500元积蓄,又举债10万元,一咬牙在平岗农场承包了20多亩水塘养虾,可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一、二造的养殖结果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时没有经验,水中的藻类、菌类比例调节不当,导致一、二造200多万尾虾苗全部死亡绝收。”

经历了这两次失败的惨痛教训后,谭照远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捧起了书本,参加了平岗农场举行的水产养殖培训班,经常请教老师、前辈学习。不久,他就悟到了改善水塘水质的妙招——养鸭。“当时鸭的市场价格每斤2.3元,摆明了要亏本,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养了600只,目的就是让鸭粪改善水塘水质。”谭照远说。

经过一系列准备后,谭照远又筹了一笔虾苗钱进行第三次投苗,此后他每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在塘边观察水质,还常常潜入水塘里观察虾苗进食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收网时,看到活蹦乱跳的对虾,谭照远的脸上终于露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一造就收获了2.3万斤虾,净赚20多万元,之前的损失都补回来了。”谭照远说。经过这一轮失败和成功后,谭照远更加明白“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此就一边搞养殖,一边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钻研养殖技术。

2007年,对电脑原本一窍不通的谭照远,却花6500多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回来,并用了一个月时间摸索上网、使用电脑,之后便开始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了解水产养殖行情,还经常与江苏、福建、珠三角等地的养殖户在网上交流经验。

几年的钻研和实践,如今谭照远已基本上可以凭肉眼观察,来判断水塘水质情况,包括藻类、菌类比例、PH值等数据,而且与精密的仪器检测的结果相差无几!“现在我只要一支手电筒,就可凭肉眼观察,判断哪个水塘是否适合养虾。”谭照远自信十足地说。

创新养殖理念 灾年照样赚钱

2007年,中国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虾产品出口遭受重创,当年鲜虾收购价格狂跌至每斤7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连饲料成本都不够,因此当年养虾户普遍亏本。”谭照远说。但令其他养殖户不解的是,谭照远当年不仅没有亏本,反而还净赚了10多万元,对他自己而言只是比往年少赚了些钱而已!

从搞养殖首年开始,谭照远就探索鱼虾混养的模式。之所以探索鱼虾混养的模式,源于平岗农场的一次水产养殖培训课上,有人提出“养殖生态链”的概念,引起了他强烈兴趣,回来后他又啃书本、查资料学习,并积极在实践中摸索。经过2007年的价格风波后,许多养殖户才意识到鱼虾混养的作用,于是以鱼虾混养为主的生物防控、生态养殖理念,在平岗农场迅速推广应用,而谭照远正是最早探索、实践这种创新理念的养殖户之一。

据平岗农场生产科科长敖志军介绍,鱼虾混养的主要好处在于:一是鱼虾双产,提高了水塘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效益;二是可有效减少使用生物药剂,鱼类可以吃掉病虾,排泄物既对水质没有影响,还可以成为虾的食物,减少病害的同时还可节约饲料;三是投放饲料时,可以鱼料为主、虾料为辅,从而大大节约饲养成本。

摸索出好的养殖模式后,谭照远不想还是经历了一次沉痛的教训。那是2009年,由于对天气判断不准,谭照远在鱼塘里投放了微生物药剂,不想很快就下雨,导致水塘内菌类繁殖迅速加快,耗氧量陡然增加,塘内的虾大量缺氧死亡,损失8万多元。但由于应对处理妥当及时,谭照远迅速补苗投放,当年依然是扭亏为盈。

经过这一劫后,谭照远更加谨小慎微,在投苗、投料、防病、天气判断等涉及养殖的方方面面,都是精益求精,并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每年都要抽空到外地去学习5、6次,了解最新的饲养技术和行情。去年,谭照远成为我市唯一受邀参加海大集团组织的珠海对虾养殖技术交流会的养殖户,会上他对浙江养殖户提出的“低密度、大规格”的对虾养殖理念很感兴趣,回来便开始进行实践探索。

致富不忘乡邻 慷慨分享经验

去年,由于天气不稳定,虾苗品质也比较差,许多养殖户都亏本了,但谭照远凭借自己精准的判断和过硬的养殖技术,依然净赚达40多万元,并且在市区买了栋100多万元的房子,还有小车。

“养虾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受天气、虾苗质量、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稍微把控不好就可能要亏本。但谭照远从2005年至今的7年多里,虽然经历过一些挫折,但总体上每年都赚钱的,在整个平岗农场近600户养殖户中屈指可数。” 敖志军说。
谭照远告诉记者,本来按照他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实力,完全可以成倍地扩大养殖规模,但他仍然坚持50多亩的养殖规模,就是因为确保每个养殖环节都能亲自操控,而不是请人来操作。如今,他和妻子仍然守在虾塘边,除了收获时请人帮忙外,投苗、投料、下药、管护等每个环节,他们都是亲力亲为。

近几年,不断有从阳西、湛江、江门、珠三角等地的养殖户慕名而来,请教获得巨大成功的谭照远,有的养殖户养殖规模甚至远超谭照远。面对这些求教者,谭照远也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讲给他们听,有的养殖户由于语言不通,还带来录音、摄影设备,记录谭照远的讲述。

除此之外,谭照远还主动带领乡邻,加入到养虾行业,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不完全统计,这几年经过我直接带动的养殖户,目前养殖规模总量已达到250多亩。”谭照远说,他所在的高新区平冈镇那棉村,现在有很多村民都从事水产养殖业,其中有很多都是他传帮带出来的。

■ 撰文/任绍华 敖友弟 尹怀良
■ 摄影/周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