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大人们各有妙招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3-12
                          
过完年又到了开学季,对于不少“宝妈”来说,又要陷入“宝宝总是不爱上幼儿园”的烦恼中。宝宝撕心裂肺的哭泣让妈妈们又心疼又生气。不过近日,重庆某幼儿园为了防止乱停小车,在门口画了迷你的停车位。因为车位少,所以只有早到的孩子才能有地方停车。为了抢夺“停车位”,孩子们积极地早起来到幼儿园。对此,网友们纷纷笑称:“好省心!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了!”在国外,幼儿园更像是个游乐园,它的设置和开办是以让孩子玩得开心为目的,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独立能力。许多寓教于乐的游戏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会说“妈妈我想早点去幼儿园”或者“我觉得上幼儿园就是和小伙伴去冒险”。

     

美国:让孩子玩得开心,培养其社会性
“妈妈早!咱们快些吃早饭,我想早点去幼儿园!”这是住在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的乌特福德一家早晨的日常。乌特福德家的小儿子彭特惦记着幼儿园里没有搭完的积木,想早些去幼儿园继续搭积木。

   

彭特所上的幼儿园是劳伦斯当地一家评价不错的幼儿园。老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动手活动让孩子玩得开心,以此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园十分注重教室的布置,并将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这种布置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室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目前有手工区、绘画区、读书区、剪纸区、积木区、厨房区等。各个分区被隔开,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区。彭特最喜欢的就是积木区,他已经用积木搭建过小医院、小邮局,正要准备搭建小游乐场。

作为彭特的老师,温莎从不会强迫彭特去做什么,比如彭特没有午睡的习惯,得到温莎老师的允许后,彭特会继续去搭积木,玩耍时不能影响他人休息;到了吃饭时间,如果彭特不想吃饭,温莎老师就任他去读书区看画册。她认为,彭特饿了自然会去吃。温莎老师在彭特父母接孩子的时候,时常与彭特父母交流:“上周彭特很喜欢在厨房区玩耍,用特制的锅碗瓢盆和玩具蔬菜瓜果给小伙伴做了一顿火鸡大餐。这周他更喜欢搭积木,我觉得彭特的兴趣很广泛,你们可以买一些积木玩具放在家里,让他周末时多动手多动脑。”

     

劳伦斯这家幼儿园的老师都像温莎老师一样,努力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创造性,这使该幼儿园在当地颇受欢迎。幼儿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是美国幼儿园三大学派之一的沃尔多夫学派,学派的主旨是崇尚自然和天性,主张通过培育孩子的灵魂、精神和身体来发掘孩子的兴趣。这类幼儿园会开设许多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意的动手活动,例如绘画、种植、烘焙和软陶等,让孩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进行随意创作。大部分老师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外面的个人物品箱,家长来接孩子时可以带回家。

幼儿园也会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大自然去亲密接触。虽然幼儿园处在城市中,没有广袤的森林公园,但温莎老师会经常组织孩子们去社区的小农场参观。小农场里有鸡、鸭、兔子和小山羊,农场里还有菜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蔬菜,分辨茄子和土豆,了解松土和施肥。比起搭积木,彭特对参观小农场并不是很感兴趣,温莎老师在与彭特父母交流时也表示理解:“孩子的兴趣各有不同,我觉得他在搭积木方面很有天赋,并且玩完积木后,他会自觉地收拾整理。”彭特父母也不在意孩子不喜欢农作活动,他们说:“是啊,孩子都会帮我们叠毛巾了,前两天还给家里的宠物狗穿衣服。”

比起劳伦斯这家幼儿园采取的沃尔多夫学派教学方法和理念,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的一家幼儿园采取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当地也很受欢迎。蒙特梭利教学派创建于19世纪,创建者是医生和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官能力、学术能力和实际生活技能有益于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该学派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鼓励为辅助,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自我发现和探索,必要时老师可以提供指导。

   

莱克伍德的这家幼儿园将孩子分成了三个班,分别是婴儿班、幼儿班和学前班。幼儿班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和穿衣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学前班的孩子要学会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和小伙伴沟通,还要能和老师和家长沟通。这样分班是方便老师根据年龄不同,为孩子制定兴趣和发展计划。孩子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相互作用,培养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老师非常注重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习惯。比如,早晨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能将孩子送到门口,孩子进幼儿园后自己叠好或挂好外套、换鞋、摆放书包等个人物品后进教室。如果需要上厕所,孩子需要举手向老师报告,然后自己去厕所。到了零食时间,肚子饿了的孩子可以吃东西,幼儿园提供新鲜水果和小点心。吃完饭后,孩子需要清理餐桌,并将餐盘端到指定位置。而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去户外玩游戏、滑滑梯、玩沙子,老师陪同保护。该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一致认为,年幼的孩子需要社交和关爱,需要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能为他们以后尽快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家幼儿园里有一项活动很受孩子们欢迎,即“圆圈时间”。“圆圈时间”固定在上午十点半和下午两点半,时间到了,老师便组织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地毯上,教孩子学习颜色、天气、数字等生活常识,或者教孩子唱歌,这也是该幼儿园里唯一的学习时间。对于老师的提问,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答,答对了还有奖励。就这样,孩子们一边玩耍,一边学习,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除了沃尔多夫学派、蒙特梭利学派,美国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还有一个学派,即艾玛莉亚学派,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幼儿园在美国不多见。艾玛莉亚学派的教学理念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提倡让孩子自由探索。该学派主要有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让孩子创建小课题,比如孩子对蝌蚪变青蛙有兴趣,老师会引导孩子去养蝌蚪,观察蝌蚪如何变成青蛙;另一种方法是让孩子用拍照和写作的方式,记录每天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奥地利:给孩子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奥地利的幼儿园注重为孩子打造一个童话世界,他们的理念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故事与艺术中对社会工作有大致的认识,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树立自信心。

位于萨尔茨堡的一家幼儿园设置了不同的教室,有童话故事教室,还有古典音乐教室以及工农业教室。在童话故事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大灰狼、米老鼠或唐老鸭,根据每个孩子装扮的不同,他们要对童话故事进行改编,构造一个新的故事,演给其他小伙伴看。在古典音乐教室,孩子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家,穿上哈布斯堡王朝的服饰,通过简单的哼唱来进行一场“知名音乐家的聚会”。在工农业教室,孩子们学习使用缝纫机、斧头等工具,体验烹饪的过程,在基本的劳作中了解社会分工,懂得奉献和服务等概念。

德国: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德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更像一个野外公园,透过落地窗能看到室外的草坪和绿树。这和德国幼教的理念有关。老师们认为,只有让儿童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和适应环境。相反,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被过度装饰的环境里,他们会因为不适应产生各种安全问题。

  

在法兰克福的圣毕莫潘幼儿园,孩子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户外,家长会提前准备好雨鞋和防雨裤,供孩子活动时换上。例如,木工课程就是在户外,孩子有机会接触刀、锯、钻等工具,利用轮胎、木板等废旧材料并动手制作。老师并不固定制作方法,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材料进行使用和搭配,不必局限在某个框架里,因此,孩子可以自由探索新的玩法,甚至也可以将木工和自然结合起来,动手做秋千或梯子。

圣毕莫潘幼儿园还有一个“森林教学日”,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森林,认识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长特点。老师也会组织多种多样的游戏,比如让孩子闭着眼睛坐在树下听风声和鸟叫,或者用手去触摸动植物,感受生命的力量。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动物如何在森林中生存,学习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森林教学日”的设立就是为了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兴趣,给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孩子们还很喜欢去参观公共场所,这也被老师写在孩子发展目标的计划中。针对每个孩子,圣毕莫潘幼儿园的老师都会制定秋季发展目标、本月发展计划,详细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带孩子参观警察局,孩子要学会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后会学习灭火常识;参观邮局时了解信件的投递过程;参观市政府后了解政府的运作,有可能会见到正在工作的市长并向他提问;去超市和市场的话,孩子就能学会拿钱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见识到成年人工作时的敬业态度,以此对职业选择和未来规划有大体了解。

像圣毕莫潘幼儿园一样,德国其他幼儿园也同样注重把幼儿情感目标放在首位,只有让孩子到环境中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的美,才能让他们真正热爱自然,关心环境。

 

[链接]
德国专家建议“入园四部曲”
给孩子适应时间
孩子上幼儿园都有一个入园适应期,德国的幼教专家指出,入园适应期和孩子的年龄没有关系,主要由孩子的性格和与监护人的关系决定,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入园适应期才会越短。对此,德国幼教专家总结出了“入园四部曲”,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陪伴,当进入到新的环境,孩子要面对陌生人时,科学的方法是应由妈妈或爸爸陪同去幼儿园,当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后,父母再放手。

第一部曲,适应。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呆一个小时,充当陪伴的角色。看着孩子去认识新的朋友,或者去和老师交谈,如果孩子需要家长的保护,家长要随时欢迎孩子回到身边。无论孩子玩得多么开心,时间一到,家长必须带孩子离开幼儿园。

  

第二部曲,短暂分离。当孩子有了新的朋友后,家长要试着离开半个小时后回来,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玩,妈妈30分钟后来接你”。在短暂分离期,如果孩子和小伙伴玩得很开心,完全没有因为家长的离开而被影响,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如果孩子情绪不稳定,家长需要立刻回来,重复第一步曲“适应”。

第三部曲,复习。孩子适应了和家长短暂分离后,可适当地延长时间,从30分钟到一个小时,再到两个小时,或者是“吃完午饭来接你”。这时家长要给孩子一种“一定会回来接你”的安全感,让孩子放心地在幼儿园里玩耍。在复习阶段,如果孩子有不安的情绪表现,家长需要随叫随到。

 

第四部曲,完成。随着孩子和新朋友越来越熟悉,他在幼儿园里也会有像在家里时的安全感。即使没有父母的陪护,有困难时,孩子也会像老师求助。到了这个阶段,说明孩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早晨只要把孩子送过去就好,并且用语言鼓励孩子:“祝你在幼儿园玩得高兴哦!”

在“入园四部曲”中,家长的陪伴不可缺少,老师的帮助也必不可少。有的幼儿园提倡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主要负责老师,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其他幼儿园则指定一名老师来负责某个孩子,从孩子入园的适应阶段就跟孩子接触。同时,幼儿园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带一样“熟悉物品”,比如家里的毛绒玩具,或者靠垫、抱枕,当孩子哭泣时,老师给孩子递上“熟悉物品”,孩子就会有家的感觉,很容易止住哭泣,而且这种“熟悉物品”对孩子的午睡也很有帮助。

   

新西兰:跟着小伙伴去冒险
新西兰的幼儿园希望让孩子在和同龄人玩耍中锻炼胆识,学会思考和与人交往,具备基本的团队协作能力。其中,基督城的一家幼儿园以此为目标,设置了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园长伯尔姆称:“我们的孩子都是迫不及待来上幼儿园,有许多孩子告诉我,觉得上幼儿园就是和小伙伴去冒险。”

那么,这家幼儿园有怎样的“冒险”活动呢?说是“冒险”,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新鲜的、有意思的活动。幼儿园里有块菜地,孩子们会参与种植过程,并给植物浇水,他们认识西红柿和黄瓜,也能叫出草莓和卷心菜,知道哪个苹果可以摘了,哪个苹果还没熟,等熟了的时候,孩子们直接摘了吃。幼儿园里有个音乐教室,喜欢乐器的孩子们时常聚在这里开音乐会,弹吉他、敲鼓、吹长笛,他们会邀请其他小伙伴当观众,尽管合奏并不那么动听,小伙伴也会礼貌地报以掌声。

孩子们喜欢玩沙子,幼儿园就准备了沙坑和挖沙子的工具,还准备了大水桶。孩子们一起和泥,用泥去堆城堡,比较谁的城堡更漂亮,即使全身上下脏兮兮也没关系,老师早就通知家长准备换洗的衣服,玩完沙子后,孩子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洗干净手并自觉地换衣服。幼儿园还时常举行野餐会,老师会提前跟家长打好招呼,孩子们就能带着点心和水果来到幼儿园,用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小伙伴交换。野餐会的间隙,他们一起骑自行车、玩滑板车、荡秋千,老师和家长则抓紧时间交谈孩子的表现。完全不担心他们磕碰,老师早就备好了一个小药箱,用以解决孩子受伤等突发状况。

  

到了秋天,园长伯尔姆会和其他老师一起带着孩子去郊游,大家一起采集秋天的落叶和松果,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把颜料涂在上面,将它们去做成拼贴画或其他小制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的作品会被搁置在幼儿园的展示柜里,代表着他们的成长。伯尔姆说:“很多孩子起初并不喜欢画画,但用颜料去涂在树叶上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我们希望孩子多接触自然,让自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艺术的灵感和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