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3-12

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增加,城市郊区旅游、城市周边旅游和短线区域旅游重合。100千米成为围绕城市开展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一些大城市郊区,能提供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称为“环城游憩带”。环城休闲游憩带的出现既是城市扩展的过渡和衔接,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不少大城市发展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从城乡结合部到郊区形成环城市度假带。

休闲农业在宏观布局与发展上必须客观地考虑各地的经济基础、区位及市场特征、资源条件,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环城游憩带理论为区域休闲农业宏观层次上的划区、分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以及实例借鉴,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在城市周边分布主要有两个密集带,最密集地带出现在距一级客源地城市30km左右的地区,次密集带出现在距一级客源地城市80km左右的地区。在距主城区30km左右内侧,基本上属于“城乡结合带”,这类地区受城市辐射影响,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应该把握好距离,选址不能过远。

农学谷专注休闲农业领域,欢迎关注了解更多休闲农业资讯!

城里的人想出去,是想看看城里没有的蓝天,白云,绿草地;尝尝城里没有的农家菜;放慢脚步的同时放松心情。

环城游憩带正好符合了这种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好的模式,带来良性竞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