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楹联作品盘点NO.56【梁健咏茶联120副】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NO.56【梁健咏茶联】

作者简介

About of author

       作者梁健,广东广州人,联都网站原副站长、广东楹联学会副会长、《楹联家》杂志副总编辑,历年来创作的赋体文、诗词、对联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的各类赛事中获奖,原创作品《荒唐对韵》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代表作还有《百家姓》联作释谈等,颇受关注。

梁健咏茶联120副

賦得詠茶聯一組(120聯,附詠茶詩26首)
舞文弄墨自堪嗟,無事閑來好詠茶。
願得中泠三掬水,逍遙入韻品新芽。

是為序。

●題序7聯

01.

差似人生六階段;

歷經世事幾滄桑。

02.白茶

白葉銀毫舒稚態;

春風秋露沐天恩。

03.綠茶

帶笑春風留澀韻;

含煙翠色蘊毫尖。

04.青茶

湯映天時連七泡;

杯斟世事歷三生。

05.黃茶

秋近乎冬防驟冷;

色濃於味覺微醺。

06.紅茶

歲月留痕晴複雨;

人生有感澀還甘。

07.黑茶

滄桑百載尋常事;

混沌平生寂寞人。

●茶類55聯

01.龍井

舒爽清泠,春欣芽劍陣;

新鮮明活,人醉豆花叢。

02.碧螺春

漫透泉翻飄瑞雪;

溢餘香沁映芳華。

03.白葉單樅

冷暖人情留碗盞;

陰晴世態映茶湯。

04.鐵觀音

品評七碗珍芽味;

思憶三春鐵韻香。

05.武夷大紅袍

傲比王侯彰大氣;

香偏醇厚蘊耆英。

06.雲南普洱

大理老樅凝歲月;

哀牢薪火續詩章。

07.海南白沙綠

天涯雨潤三春露;

翠嶺晴明一縷魂。

08.雲南七子餅

歡慶團欒福祐;

甘濃滋味永恆。

09.屯溪炒青

脈脈春風和雨潤;

嬌嬌玉蕊沁蘭香。

10.平水珠茶

芽映清瓷塵可濯;

珠翻碧浪舌含芳。

11.雲南滇紅

天地靈光凝瑪瑙;

春秋精魄化瓊脂。

12.得雨活茶

點白猶能招蛺蝶;

煙青未可染凡塵。

13.金駿眉

金品名揚飆駿逸;

玉英眉展賽龍團。

14.茉莉花茶

葉潤湯泉蜂蝶亂;

花翻雪蕊舌喉舒。

15.下關沱茶

洱海情心和雪月;

滄山玉手擷風花。

16.萬壽龍芽(壽眉)

長生有術調中氣;

萬壽無疆歎早茶。

【註】歎:品飲,下同。

17.廬山雲霧茶

飄渺煙雲明世象;

翻飛芽葉鑒春秋。

18.祁門紅茶

露結葡萄調碧乳;

風凝琥珀泛玄光。

19.狗牯腦

茶本珍奇留史鑒;

口餘鮮活過山香。

20.都勻毛尖

如舌可隨鶯囀;

開心就歎春尖。

【註】都勻毛尖:據傳雍正帝曾賜名曰“雀舌”。

21.鳳凰單樅

紅鑲玉葉凝冰雪;

桂伴蘭香起鳳鸞。

22.齊雲瓜片

奇芽得享緣多福;

極品思嘗待小鮮。

【註】齊雲瓜片與蝠糞相關。

23.正山小種

野葉金鉤存雅韻;

松煙玉蕊惹風騷。

24.鶴山古勞銀針

片葉坡山留古跡;

滿甌珠水記芳魂。

25.臺灣凍頂烏龍

馥鬱三巡才得味;

甘醇一盞最怡神。 

26.蒙頂黃芽

雨潤雲封,山蘊蜀茶聖品;

露芽雲液,壺斟天地精英。

27.宋種單樅

千載茶王香片葉;

一春山水育單樅。

28.敬亭綠雪

偏坐孤禪逢夜冷;

沈思一葉待春甦。

29.君山銀針

湘楚神靈添馥氣;

巴陵風月化銀毫。

30.湖南茯磚

青海珍藏之黑玉;

益陽秀出乃金花。

31.武夷奇種

奇種單樅縈慧苑;

丹山碧水育珍芽。

【註】僅慧苑坑便有380餘名種名叢茶樹。

32.黃山太平猴魁

春風孕出坑中露;

猴子撓來壑上英。

【註】據傳猴子可以訓練採茶,故有是説。

33.安溪黃棪(黃金桂)

杯盞何妨存氣韻;

世人偏愛重馨香。

34.武夷岩茶

育閩北精華,三盞隨園知味否?

聚天心秀氣,一叢慧苑報春來。

【註】最著名的“大紅袍”就是長在天心岩的古名叢茶樹;“三盞隨園”,事見《隨園食單·茶酒單》。

35.連山銀針白毫

肥濃飽滿連春雨;

湯潔香清映月光。

36.銀珠(茉莉)花茶

輕揉團玉葉;

九窨蘊銀珠。

37.天心岩水仙

大氣晚成凝玉露;

天心萃選擷玄英。

38.雲南滇綠

好品漫香人快活;

稱心愜意舌留鮮。

39.安溪本山

橙花流翠色;

竹韻沁蘭香。

40.蜀茶(緊壓茶)

厚重醇濃,南路龍團稱寶;

韻香沉鬱,西康鳳餅揚名。

【註】龍團、鳳餅,均南宋時之貢茶。

41.六安瓜片

新葉雨前猶帶露;

奇株品後漫留香。

42.臺灣東方美人

玉雪翻飛銀絮閃;

烏龍旋轉碧毫開。

43.南京雨花茶

建業烽煙和白露;

鐘山靈氣化清明。

44.信陽毛尖

穿雲破霧凝精魄;

碎玉飛花蘊嫩香。

45.安溪毛蟹

一盞清心留亮澤;

片香雋味憶鮮黃。

46.永春佛手(香櫞)

無邊法力調甘味;

名種奇方制蜜茶。

47.竹筒香茶

姑娘字號多珍重;

糯米清香慢品嘗。

48.臺灣文山包種

青澀回甘醇馥鬱;

蘭香入韻品悠長。

49.英德綠茶

嶺南風月彰靈氣;

珠水岩泉育翠薇。

50.湖紅工夫

多感日光偏暗重;

長舒氣韻盡悠閒。

51.臺灣高山茶

黃地白毫和美酒;

青心紅葉蕩澄波。

52.廣東黃枝香(單樅)

茶湯黃亮鮮醇爽;

葉片油光厚潤香。

53.黑磚·湘尖茶

揚名八字知安化;

進貢三尖紀道光。

54.勐海普洱

大葉陳香摶七子;

老樅珍味憶三巡。

55.八仙茶

暑熱蕩然蘭麝苑;

清芬疑者桂花叢。

●茶飲13聯

01.廣西龍珠茶(蟲屎茶)

消暑盅茶真妙品;

寧神砂粒顯奇功。

02.大埔苦丁

苦澀人生,雖難如意;

老殘歲月,尤記在心。

03.八寶茶

融和八味成佳味;

交往深情話世情。

【註】由茉莉花茶加上桂圓、杞子、紅棗、菊花、羅漢果、葡萄乾、西洋蔘、冰糖等組成。

04.炒米茶

炒作一鍋膨脹;

消除滿腹嚴寒。

05.菊花茶

若凝魄霜天,含英秋月;

正除痰潤肺,降火舒肝。

06.金銀花茶

祛濕清涼微苦;

順喉解毒餘甘。

07.五花茶

疏肝解熱一瓢飲;

驅濕澄心五朵花。

【註】即金銀花、白菊花、木棉花、雞蛋花和槐花。

08.桂圓茶

神寧思敏銳;

底足氣綿長。

09.五葉蔘(絞股藍)茶

固本培元降火;

寧神養性舒喉。

10.紅棗茶

補血扶元寬眼界;

養顏滋腎盡心思。

11.紫背天葵茶

紫氣東來端府境;

珍苗天育鼎湖山。

【註】肇慶古稱端州府;鼎湖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在肇慶市區。

12.花草茶

莫談茶道侃花事;

漫賞芳華鑑玉壺。

13.西洋蔘(花旗蔘)茶

重洋遠渡成珍品;

奇種調甘出美名。

●茶藝24聯

01.淨心

平心靜氣真難事;

脫俗忘機不易為。

02.焚香

淨室無塵空腦海;

香煙一縷息心神。

03.選茶

緊潤鮮明盈亮澤;

柔和肥壯透清香。

04.煮水

雞扒聆妙曲;

蟹眼滾花球。

【註】雞扒井:廣州第一名泉,位於白雲山麓,此據百歲老人梁儼然先生廿多年前所講。蟹眼:水燒開狀。

05.洗器

熱浪翻冰魄;

清波濯玉龍。

06.開香

滌塵除穢氣;

潤色沁清香。

07.聞香

盞留香逸遠;

湯助韻綿長。

08.初品

平和消俗慮;

靜逸褪煩憂。

09.再品

舒心融妙韻;

回氣化甘津。

10.燙杯

有澀應勤洗;

留香貴添溫。

11.三品

變化分層次;

舒緩見潤甘。

12.回味

七泡茶餘堪嚼舌;

三巡品罷正回甘。

13.沖罐(茶壺)

薄皮白玉聞金石;

厚質紫砂顯性靈。

14.飲盞

分甘同味期三泡;

品茗聞香盡一甌。

15.公道杯

閑話江湖,世道何嘗公正?

曾經風雨,人心自得持平。

16.茶海

推己及人,有心容瀝;

殘山剩水,留意清盤。

17.茶點(小食)

淺嘗起癮;

欲罷真難。

18.檀香

呼吸天然,雅和茶藝;

心思哲理,煙佐茗香。

19.音樂

輕清雅淡趨佳境;

弦管絲簧擅勝場。

20.字畫(諧謔)

憑弔無言唯養眼;

品題有道論知心。

21.淨室

識濁焉能悟道;

心清獨愛逃禪。

22.桌椅

線面品題,簡潔留清韻;

方圓修飾,澄明盡匠心。

23.雅主

好茶邀友品;

誠意喚君嘗。

24.嘉賓

謙和有道休提利;

來往真心莫論名。

●茶趣20聯

01.春聯㈠[玻璃聯]

赤日出重霄,元春開美景;

東風回百里,雨水品香茶。

【註】玻璃字字字左右對稱。本聯為繁體對稱字。

02.春聯㈡

每逢佳節思親友;

好趁春風品茗茶。

03.茶廳門聯[鶴頂格嵌字“陸羽”]

陸海談文,曾否論《茶經》三卷?

羽觴罷令,不妨邀“博士”一回。

04.茶室門聯

世間幾許閒聊,偶然中得聯成句、敲詩當話;

此地無須拘謹,隨便就會友邀朋、品茗聞香。

05.茶室聯

水沐菁華,亦閑亦雅;

鍋翻泉浪,宜趣宜莊。

06.客廳聯

一樹桃花開燦爛;

幾杯春茗樂逍遙。

07.書齋聯㈠

奉茶饗客;

下榻談心。

08.書齋聯㈡

好句多隨香茗到;

清心每伴妙音來。

09.書齋聯㈢

文追秦漢常懷璞;

時近清明便想茶。

10.廊柱聯㈠

妙語蘊精華,雲霧雨花、龍芽雀舌;

名山藏極品,銀針紫筍、玉桂金萱。

11.廊柱聯㈡[簡體字玻璃聯]

茶香谷雨天,玉蕊春尖同品赏;

月出中元日,南零惠水共思尝。

12.廊柱聯㈢

老罐多閑沾玉露;

蓬門半掩對毛峰。

13.網絡聊天聯

唉,誰無三句怨?

嘻,我有一杯茶!

14.閑聯㈠

每有應酬須劈酒;

常因感冒便思茶。

【註】劈酒:一口連一口、一杯接一杯狂乾。

15.閑聯㈡

泉水一甌,欣舒雀舌鳴春後;

茶園十里,採擷毛峰趁雨前。

16.閑聯㈢

漫天雲霧凝杯盞;

四野春風潤葉芽。

17.閑聯㈣

不覺烹茶吟夜半;

方知落葉悟秋深。

18.閑聯㈤

濁酒三杯添意氣;

香茶一道淨靈臺。

19.閑聯㈥

新茶舊帖閑中品;

明月清風夜半吟。

20.閑聯㈦

湯映人生,涼熱苦甘留印象;

茶喻世事,翻飛舒卷任沉浮。

●《新竹枝詞·茶之詠》26首

01.鬬茶

傾杯灌水試芽忙,邀約聊天論短長。

話到今年風雨順,新茶款款比清香。

02.嘗新

新茶榖雨好登場,翠葉翻飛細品嘗;

惹動神思如浪湧,一觴一詠自含芳。

03.圍爐

緃談天下事無窮,飲盞茶爐伴晚風。

感慨英雄多異數,古今原在一杯中。

04.所悟

兼濟蒼生仗鐵肩,退思日省下茶田。

窮通未怨人情薄,憂樂肯為天下先。

【註】肯為原作“敢為”,自問遠遠做不到,故改。

05.知音

碧蕊甘泉白玉罄,高山流水寄心聲。

情濃品出真滋味,弦管絲簧也共鳴。

06.逍遙

苦短人生莫執迷,逍遙自在樂無為。

利名於我幹何事!漫啜香茶賦小詩。

07.交易市塲

你話芽肥飽粒多,他言採製得天和。

茶人但愛談茶事,句句難離值幾何。

08.喫茶去

訪得名山尋古寺,塵埃盡滌喫杯茶。

悠然不覺清心魄,一盞香飄帶晚霞。

09.茶禪

仲春野寺白雲飛,驟見山僧汲小溪。

漫話茶緣融佛性,心神明澈証菩提。

10.茶道

煮水分香撫七弦,神思飛越伴檀煙。

斟杯共賞留甘韻,道法精純衆妙圓。

11.摘茶

圍裙半攬氣方舒,抄起篾籮邀小姑;

茶嶺山歌聲起伏,嬌娃檀口吐珍珠。

12.撲蝶

帶汗輕羅撩彩蝶,留香玉指挼新芽。

春風雨潤茶山秀,喜得騒人衆口誇。

13.萎凋

擺放攤平流熱汗,鋪開分隔透清風。

忙完一灌山泉水,阿姆閑言暮色中。

14.品題

點將巡城把玉甌,清茶一品潤嚨喉。

餘湯瀝盡香猶在,叩盞連連鳳點頭。

【註】鳳點頭:將茶盞中的餘湯甩出的動作。

15.古意

取來鴻漸中泠水,借得子昂筆意求。

天眷茶人多韻事,每將奇句誌風流。

【註】鴻漸:陸羽字,曾撰《茶經》;子昂:趙孟頫字,曾繪《鬬茶圖》。

16.紫砂陶泥

岩壑坯砂古穴尋,搓磨揉捏勝黃金。

煉成姿彩萬千態,長伴春光好唱吟。

17.江遊

春江蕩破下中流,瀧急灘平策筏舟;

遠近山林生暮靄,和風夕照淡歸鷗。

18.歸元

今宵返樸盡歸真,成敗興衰已不聞。

一盞清茶香滿室,春風縷縷散煙雲。

19.龍井茶

時到清明春意濃,千般炒鍛聚芽鋒。

東風拂面回甘味,盡在青豇緑滿叢。

20.鐵觀音

湯潤碧凝如瑪瑙,盞珍胎薄勝胡桃。

尤期七泡留香韻,道道回甘興味高。

21.安吉白片

芽肥四月沐東風,漫沁清香春意融。

色膩如脂調玉蕊,方知天目大神通。 

22.普洱磚

原生老樹出名門,易武江城覔本源;

茶馬悠悠來古道,濃醇香氣漫山村。

23.佛手(香櫞)

老樅新葉調甘味,巧製揉春和蜜茶。

佛手綿長連九泡,香櫞溢韻衆人誇。

24.平水珠茶

珠圓玉潤顯嬌嬈,粒粒沈香素手挑。

細數猶然留幾顆,分甘同味待明朝。

(外)奧運兩題

其一

福娃起舞喜洋洋,古雅中華禮義芳。

偏借東風香滿路,鮮茶歳歳渡重洋。

其二

奧運中華氣象新,清茶笑臉迓遊人。

伴隨一炬傳天下,杯盞香飄四海春。

跋 編餘的話

  我自幼“承家训”嗜茶。

    外祖父特嗜鐵觀音,而他飲茶是不用花錢的。據母親說,抗戰時在澳門,他長年幫茶行(為收購回來或自己加工、拼配的茶)品評、定價,茶行亦一直免費供他飲茶,這個特權好像直至他去世為止。舅舅們也承襲了這衣缽:有嗜鐵觀音的、也有嗜紅茶的。

  小時候見家裏上天臺的樓梯底(裏面放滿雜物)有一個大鐵罐,我們叫它做“火水罐”,火水就是煤油的俗稱。那鐵罐表面生銹嚴重,是抗戰期間祖母帶著父親避難逃到廣西容縣,勝利後返廣州時帶回來的,裏面滿滿裝了幾十斤黑茶和蟲屎茶,一直存放了二十來年。六十年代後期我讀書時,祖母每逢夏天暑熱天,就會泡一大壺茶來給我喝。

  因而我很小時候就有口福常飲好茶。及長,也學會將幾種茶各沖一盞、各試一口地比較品評這一手以及其他品評茶葉的竅門。後來陸續交了各式嗜茶或賣茶的朋友,時常交往中談茶比品女人多得多多……非不好色,蓋因更有所好者也!

  我與茶友們稍有不同的是,除對茶的品類、茶事、泉水、茶具、茶藝等探究及對好茶、茶具有收藏癖好以外,尤喜搜尋古人論茶的文字,並於暇日對古今茶事作些無聊的印證。也鍾情於歪文學,常常邊飲茶邊舞文弄墨;行文不正經,不為名利想,時常遊戲於出位文字之間……

  而這組對聯所寫的品種,絕大部分我都曾經品飲過;若論飲過的茶,最貴價有值十多萬元(拍價)的鐵觀音,最便宜的是不到十元一斤的烏龍茶梗、普洱或壽眉。

  在與“茶”相關、以之為衣食父母的專業人士之外,我與茶的緣分也算深厚了。單是紅茶一種,已起碼飲過正山小種(包括頂級金駿眉)、鳳慶的滇紅、祁門紅、湘紅、湖紅、英德紅、海南五指山紅茶,甚至明朝的貢品——江西寧紅,還有印度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紅茶。在別人看來不常見的茶中,我飲過好些不常見的品種,如武夷岩茶就飲過大紅袍、水金龜(均可能是嫁接的後代)、玉桂和天心岩水仙等,黃山茶也飲過毛峰、猴魁、屯綠炒青等;臺灣凍頂飲過兩次,有一次是一位香港茶友請飲的,作為交流我也請他飲珍藏十多年的老普洱。宋種單樅雖然珍罕,據說原株的茶年年都有專人全部收購,但我口福不淺,有機會不止飲過兩次……

  有的品種所題詠的背後,甚至是一段史跡又或一個故事,如關於武夷岩茶就有袁枚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裏作了精彩的描述,而潮汕地區功夫茶的起源,已見諸清人筆記,我也曾校註過幾篇。

  品茶以賞,掩卷而思;不以謀衣食,不為求聞達。流連茶與行文之天地,予自得其樂,茶友可知乎?聯友可感乎?

  吟詠之餘,記下了這段文字。

 2018年2月20日梁健記於燈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