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经验

 陈梦邯 2018-03-13
1,促排卵泡汤
柯新桥等

当归、白芍、熟地、山药、女贞子、菟丝子、首乌、香附各15g。
(2)促排卵汤
当归、赤芍、熟地、丹参、枸杞、鸡血藤、益母草、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各10g。
(3)促黄体汤
当归、白芍、山药、川断、寄生、香附、仙茅各15g,丹参、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各10g。
若肾阳虚者可加仙灵脾、巴戟天;肾阴虚者可加女贞子;气虚者加黄芪;血瘀者加鸡血藤、赤芍、丹参;输卵管不通者加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鹿角胶;气滞者加柴胡、郁金。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促卵泡汤于来月经或撤退出血的第8〜12天服,促排卵汤于月经或撤退出血的第13〜15天服,促黄体汤于月经或撤退出血的第16〜28天服,来月经的第5〜7天也可服用少腹逐瘀汤。此外可配合针刺、耳压等方法综合治疗。西药主要针对黄体功能不健和无排卵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功效主治
滋阴壮阳,理气活血。主治排卵功能障碍所致不孕症。
临床运用
共观察504例,其中原发不孕406例,继发不孕98例。
结果:374例妊娠,其中足月产的325例,自然流产16例,宫外孕和葡萄胎各1例,不详31例。疗程最长20个月,最短1个月。总妊娠率为74.2%。
经验体会
不孕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约10%左右。从本文统计资料来看,504例中有249例无排卵,占49.4%;有255例黄体不健,占50.6%。祖国医学认为,排卵功能障碍的主因是肾虚。肾藏精,主生殖及生育。因此治疗当以补肾为主。本文所观察病例,一律于月经前半期即卵泡期,以补肾阴为主,用促卵泡汤;月经后半期即黄体期,以补肾阳为主,用促黄体汤;排卵期以滋阴活血通瘀为主,用促排卵汤,并随证加减用药,再配合西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应用促排卵药物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内分泌情况,对无排卵闭经的病人,要查清闭经的原因,注意病史及全身检查,排除全身疾病所致的排卵障碍,并注意排除一些卵巢早衰的患者。应用排卵药物期间,要严密监测有无排卵,以免盲目加大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加味真机散(外用)
药物组成
食盐30g,巴戟天、川椒、附子(先煎)、肉桂、仙灵脾、紫石英、香附各10g,川芎等、小茴各6g,麝香0.1g,生姜片5〜10片,艾柱21壮如黄豆大,麦面粉适量。
治疗方法
①制法:先将食盐、麝香分别研细末分放待用,次将其余诸药混合研末后备用。
②用法:嘱患者仰卧,先以温开水调麦面粉揉成面条,将面条绕脐周一圈(内径约1.2〜2寸),然后把食盐填满脐窝略高1〜2cm,接着取艾炷放于盐上,点燃灸之,连续灸7壮以后,去脐中食盐,再取麝香末0.1g纳入脐中,再用上药末填满脐孔,上铺姜片,姜片上放艾炷点燃频灸14壮,月经第6天开始,每隔2天灸1次,连灸6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补肾阳。主治无排卵性不孕症。
临床运用
共观察109例,结果受孕33例,虽未受孕但经基础体温测定证实已排卵者34例,仍不排卵者42例。其妊娠率为30.3%,排卵有效率为61.5%。
经验体会
本方食盐入肾走血,巴戟天、川椒、附子、肉桂、仙灵脾、紫石英温补肾阳,川芎、香附行气活血,小茴、生姜、艾炷暖宫祛寒,麝香活血通经达络,诸药合用则有促使真机(排卵期)的到来之功。验之临床,本方对肾阳虚型无排卵疗效较好。
重用茯苓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重用茯苓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作者/仝小林
病历摘要:徐某,女,34岁。2007年2月4日初诊。因月经不调15年就诊。患者15岁以后出现闭经,间断口服黄体酮维持月经周期。2003年月经量突然增多3倍,并有大量血块,最大者似鸡蛋大小,患者未予重视。2007年初上症再次发作,经血量大且淋漓不止,终行清宫术方止血,之后规律口服避孕药以维持月经周期。B超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刻下症见:乏力,困倦,气短,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006年12月查胰岛功能:Ins 0h 341.4pmol/L,1h 1246.9pmol/L,2h 2050.1pmol/L;C-P 0h 1.02nmol/L,1h 2nmol/L,2h 3.69nmol/L。身高160cm,体重68kg,BMI=26.6kg/m2。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诊断:癥积
辨证:痰瘀阻滞,癥瘕结聚
治法:活血祛瘀消癥
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减
茯苓90g,川桂枝15g,桃仁12g,白芍30g,莪术30g,鸡血藤30g,丹参30g,黄连30g,黄芩30g,干姜6g,生山楂30g,红曲15g。
患者服药90剂,气短消失,乏力、困倦减轻90%。血糖控制理想,FBG 5~6mmol/L,PBG 6~7mmol/L。复诊前胰岛功能检查:Ins 0h 86.5pmol/L,1h 194.3pmol/L,2h 629.2pmol/L;C-P 0h 0.85nmol/L,1h 1.2nmol/L,3h 1.67nmol/L。胰岛素抵抗明显减轻。
按:患者自幼闭经,曾有两次崩漏病史,可知其体内瘀血深痼,积成癥瘕;其形体肥胖,素有痰湿内蕴,加之瘀血内阻,津液代谢障碍,则加重痰湿,影响脾之运化,故痰、瘀为致病之本。本案重用茯苓,一方面求其健脾化痰利湿之力大功专,另一方面引领诸药抵于癥痼而攻之,使瘀结去而新血无伤。
四张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葛根汤、五积散、大柴胡汤、温经汤。
方人合一疗顽疾——四张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作者/李淑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会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增加。
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月经稀发、闭经、不孕、淋漓不净、痤疮、多毛、肥胖等等。该病已受到临床高度关注。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困惑临床医生,我想从黄煌老师方人病学说谈谈对该病的治疗。
1.葛根汤
葛根汤条文中“项背强几几”,“几几”意为小鸟的翅膀张不开,古代比喻为项背强痛。今人认为这是一种从后头部至后背部的肌肉拘急疼痛,范围可长达到腰部。患者主诉可变为头项强痛,或肩颈部酸重,或腰背酸痛,也有但诉说头昏、头重、头痛,甚至仅诉说全身困重。
黄老师认为头面部许多病证所出现的头痛、头昏、头晕、耳鸣等不适感,或背部皮肤的毛囊炎、痤疮等,也可以看作是项背强痛的延伸。体检时医生可用手指沿其风池穴往下向脊柱两侧用力按压,两夹脊肌肉有抵抗感,患者可诉说疼痛感或酸重感,有的患者可以扪及块状、硬结或条索状的软组织。这种项背强痛感,一般多见于肌肉较厚实的患者。
临床上葛根汤人多表现为体格强健,肌肉厚实,或身体平素强壮,皮肤粗糙干燥,体毛偏重;面色黄暗或暗红,背部以及面部多有痤疮,身困重、疲劳欲睡,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受凉后易肌肉酸痛。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皮肤多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肤色多黄暗,缺乏光泽。
本人用葛根汤治疗PCOS,患者体格壮实,面色黝黑或黄暗,一定伴有面部、项背部痤疮,颈部皮肤肥厚。常用合方: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适用于兼夹瘀滞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痛经,经血夹有血块,痤疮色深红,或质硬;合当归芍药散适用于体内有水湿,轻微浮肿貌患者。
2.五积散
黄师常把五积散人的外形比喻为土豆型。
五积散是古方,以专治气、血、痰、寒、食五积病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该类患者怕冷无汗,仔细询问患者会告诉医生即使夏天也不易出汗,并有身痛、呕吐、腹胀、易腹泻,平素怕动,以及月经后期或闭经,属寒湿体质。五积散的人看上去脸暗沉,脖子有黑棘皮症状,有点呆笨、慵懒。临床使用五积散,如内寒严重可加附子,闭经日久者可加桃仁。
葛根汤人与五积散人区别:葛根汤人偏瘦一点,水湿体征不明显,项背不适,或背部痤疮明显;五积散人的脸更黄更暗,体型更胖,身体困重感、怕冷比葛根汤人更明显。五积散人有半夏人所有的神经症且更明显,喉咙有痰且有异物感,是麻黄人与半夏人的结合体,还有平胃散所有的胃肠道症状且重。五积散患者可见有便溏或便秘,便秘则用生白术30g,葛根汤则可治便溏。
以上两方均有麻黄。麻黄可以催经。《本经》说麻黄“破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说麻黄“通九窍,调血脉”,都没明说通经。不过,麻黄发散风寒,激发阳气,阳气一通,月经自然能够按时而至。黄师常说子宫、卵巢与人的汗腺一样,都是人的腺体,麻黄既然能发汗,也就能通经。
3.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心下急,心下痞硬,心下按之满痛,呕吐,郁微烦。
黄师认为心下,剑突下三角,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按之心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腹诊时以坐位放松较好,医生在按压上腹部以及右肋下时,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抵抗感不明显。也可以问问患者吃多了是否胃胀嗳气、腹胀等。
呕吐可理解为呕吐而下利,或呕不止、心下急,或呃逆,也可以表现为食后易嗳气、腹胀,或反流酸水、流口水等。
郁郁微烦,表现为抑郁、不开心,胸闷、焦虑不安、莫名其妙烦躁、脾气暴躁等是大柴胡汤方证的精神心理特征。
黄师告诉我们,学经方,不仅要学平面条文,还要学立体人,学画人像。大柴胡汤的人群特征为体格壮实,肌肉坚紧,上半身宽大饱满,头大、脸大、肩宽,脖子粗短,胸围大,脾气暴躁,易汗,便秘或大便黏滞、臭秽,苔厚腻。这是大柴胡汤的典型体质。
临床还有一种身体偏瘦,但营养状况良好,肌肉坚实,精力旺盛,或脾气暴躁,或胃肠动力不佳的实瘦者。大柴胡汤证是少阳阳明合病,阳明是多气多血脏腑。大柴胡汤体质的人大都营养状况好,气血充盛,易瘀易滞,临床上都和桂枝获苓丸合方治疗月经失调,经常用于两种患者:一种是更年期无排卵出血,还有一种是瘦型PCOS患者,LH偏高,脾气急躁。
4.温经汤
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1)温经汤方证的体质要求:女性,身体虚弱,十分憔悴和消瘦,手掌、口唇皮肤干燥、脱皮、萎缩,甚则开裂;或自觉发热或发冷。
(2)腹诊:有腹痛、腹坠、无力等,按压腹壁菲薄而紧张。
(3)该类女性有不孕、闭经、漏下等病证。
黄师把适合温经汤的人细化为:
①枯瘦,体型中等或者消瘦,少有肥胖者亦是没有光泽,没有浮肿貌。枯瘦特别表现在肌肤,干枯、黄暗,缺乏光泽;反映于嘴唇则干瘪、开裂、脱皮;表现在手掌为干燥,摩擦会沙沙响,指甲旁有毛刺,指掌角化症;表现在腿部见皮肤干很薄,无毫毛,腿细,腓肠肌菲薄;表现在毛发见稀少、枯黄,头发易脱落、折断。
②月经特点,见月经稀发,2~3月1次,或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黑,或痛经、便稀。
③体力下降,见疲劳、性欲低下、腰酸、易头痛,午后身体稍有发热感;也有表现为失眠,黄老师曾用本方治疗顽固性更年期失眠者。
④有导致体弱的病因,产后大出血和多次生育或流产;长期腹泻,营养不良。
温经汤治疗PCOS患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青春期或年轻女性,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用温阳益气补肾之品少见疗效,体瘦,面色无华,皮肤干枯、体弱,平时缺乏运动等温经汤体质特点,可加生麻黄3~6g。
50年临床挑选出3味治崩漏的妙药

张志远老中医从事医学临床五十载,治疗崩漏最富有心得而效果十分彰著者,则首推地榆、贯众、白头翁。
这三味药物,皆为苦寒之品,有凉血作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言有治崩漏之力,事实证明,的确其效甚伟。
它们在止血方面的区别是:地榆味酸偏于收敛;贯众促进宫缩,侧重清热解毒;白头翁祛瘀生新,兼消积聚。
配伍一起,不仅能清热泄火,尚有“涩以同脱”和祛瘀生新相辅相成的特殊功能。
用量视人与病二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15~30克,最大量可用至50克,每日1剂,连服5剂。出血若停,减去二分之一量,再服3~5剂以巩同之。
而后则改用四物汤加减为基础,增入养肝益肾、调理冲任之品以恢复月经周期,常选药物为:淫羊藿、肉苁蓉、紫石英、枸杞子、何首乌、桑寄生、黄精、杜仲、狗脊、胡桃、补骨脂、鹿衔草、龙眼肉、红糖、益智仁等。
除紫石英、何首乌、桑寄生、黄精、红糖外,均以小量兑入,每味药不能超过10克。
回忆1958年笔者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执教时,见一位三十余岁妇女,患崩漏4年,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多法医治,时止时发,终未获痊。
此次血出不止,血随腿流,乃给以黄连解毒汤加地榆30克,贯众、白头翁各30克,3剂即止。
复诊更方减半。善后用补益冲任药物收功,过了10年于泰安相遇,彼云已彻底治愈,月经已正常,周期按时来潮了。
经验提示:地榆、贯众、白头翁对血热妄行之崩漏证,不仅治标,也可治本,主要是取其凉血作用使血行“遇寒则凝”、火去“妄出自息”而获得治愈目的。
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实际效果常超越其他同类药物,且符合验、便、廉的应用标准,值得予以重点研究,向医界推广。
笔者曾以之和《证治准绳》宏扬的子芩(生用)丸相配,各等份,水煎浓缩制成片剂,名妇女良友“崩漏丹”,每次3~5克,日服2~3次,方便患者,甚受欢迎。
另外,我的师门传授,必须结合食物疗法,从用药之日起,每天以黑木耳15克佐餐,根据复发次数多少,连吃l~6个月,最易收到良效。
妇科专用的舌象望诊法

望舌,是观察舌的颜色,舌的形态和舌的质地;望苔,是观察舌面上苔垢的颜色和厚薄。舌以候气血之盛衰,苔以察病邪之浅深。
至于分部,可区分为五:
1.舌尖,候上焦心肺之病。
2.舌中,察胃肠之病。
3.舌根,察下焦肾与膀胱之病。
4.舌旁,主要察肝胆之病(一说包括脾)。
5.舌边察两胁之病。
经验证明,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而起刺;胃有积滞则舌中生黄厚苔;脾肾有寒湿,则舌根多滑腻苔;肝胆湿热,则舌旁黄腻;肝胆虚热,舌边必红。方寸之地,部位分明,是可以参考的。
清医粱特岩说:“舌居肺上,腠理与肠胃相连,腹中邪气薰蒸酝酿,亲切显露,有病与否,昭然若揭,亦确然可持”。这对望舌苔而知病情,说得较合情理。
临床辨舌,一般先看舌苔,但妇科病须先察舌质,这是个人的经验。舌苔虽恶,舌质红润,不过是胃中浊秽内滞;而舌质和形态则关系到内脏的病变、气血的盛衰和瘀积。
因此,本文着重叙述舌质和舌形,对舌苔只略提与妇科病有关部分,其涉及伤寒、温热病的,各该专书均有详细论列,这里不揽入。既避免喧宾夺主,也表明各有重点。下面分别叙述。
一、舌形和舌质
舌关系列内脏,已如上述。进一步从舌质上辨别病证的虚实寒热:一般虚证的舌体松、质嫩或凹陷,色淡(妇女血崩出血过多,或病程过长,多见此舌象)
实证的舌体胀、质厚、色红。用于热证的,舌体胀大满口,边有齿印,舌质结实,色红或深红,属于寒证的,舌体薄、质嫩、色淡。
概括地说,舌质以胀大结实为实,舌色以鲜红紫绛为热,苔色以老黄为实,实与热常混合发现,如体松、质嫩、舌心有凹缝为虚,舌色淡为寒,苔以浮淡为虚,虚与寒也容易并见。
但是临床上也有实而寒、虚而热者,则须以全身症状及脉象参合研究。
舌质干者津亏,润者正常。瘀血内郁,舌色多紫暗,望之如干,摸之却湿润;气虚津伤的,舌有薄白苔,望之若润,摸之则燥。
舌质不论红、绛,或淡白,或紫暗,总以色荣润者为吉;不拘有苔无苔,凡舌质枯萎者都属内伤精血之证。
舌短不能伸出,病在脑;舌强硬,运动不灵活,肝经(包括神经方面)有病变。
又如舌边有齿印,多为脾肾不足,不少脾虚带多的妇女,往往舌质浮胖,舌边齿印明显,重证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也常见红绛光剥舌。说明舌质、舌色的变化关系到内脏器质性病变。
再如急性盆腔炎患者,舌质也见胖大,苔必厚腻,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如腹痛减轻而苔腻不退,则表示病情末减,甚至会复发加剧。这也是一个佐证。
还有个别妇女,患痫厥及胃气久痛的,舌体多有浅蓝色隐隐,此系肝胃有郁血或肝气不舒之故。因此,凡舌面上见青蓝色,皆属血分有病,且多为瘀血证。
此外,舌色如硃柿、如去膜的猪腰,或如干缩之荔壳,其外层或洁白如雪花,或呆白如腐渣,或如嚼碎饭粒,或起糜状小点;都是内脏精气衰竭的严重证候。
二、舌苔
舌之有苔,如湿土上生绿苔一样。土之苔,湿气上薰而生;舌之苔,脾胃湿热上蒸而生。所以称做“苔”。
平人舌上,常有浮白或浮黄之薄苔一层,夏月则较为黄厚,但不满布和板滞。如见满舌白腻苔,必脘中满闷,食不下,孕妇脾胃有湿热而气机不舒的,每见此舌苔,即恶阻证之特有苔。
舌苔黄白厚腻,或舌中灰黄,妇女下焦湿热结滞,多见此种舌苔,其病为带下黄白,为两少腹部隐痛,临床上常见于慢性盆腔炎的患者。
另有灰黑苔,在伤寒、温热病为里实证和里热证,黑润舌为阴寒证,这里不叙。
妇科见黑苔,多用血瘀;灰苔,则是血瘀而夹痰。妇人患热性病,最容易生黑苔,这是瘀热互结之故,特别在月经将行或月经正行及产后恶露未净时期患热性病,往往血与热结或热与血结,更易成瘀热证而出现黑苔。
医书上都以黑苔的湿润细腻和燥裂起刺分寒热,我常见瘀血黑苔,虽内有热结而仍不起刺,(惟吸烟多的患者,黑苔易起燥刺)而必非内有真热,不过是肺胃津伤。
产后见灰黑苔,必须考虑瘀血内结,如有恶寒发热的,要防神昏谵语(蓄血证);无寒热的,胸胁间常有积热,或腹中有瘀块,内烦而夜不安眠(瘀热证)。
又有一种瘀积苔,舌色舌苔如常,惟舌上有紫黑斑点隐隐于膜下,或在舌边,或在舌中,少则三三点,多则十余点,此为有瘀血积于某处之特征。如黑苔而舌体僵缩,语言不利,或身重不能转侧,及一边不得眠,则是重危病。
总之,舌苔无论黄白或灰黑,多数是实证,多数容易治疗,如果舌质有变化,多是气血亏耗或瘀滞的内伤病,甚则是内脏器质性的病变。这是看舌苔的概括。
卵巢囊肿验方
2017-10-15  陈梦邯  转自 学中医书馆
修改
微信 分享:











(一)
【辨证】血瘀凝滞。
【治法】破血软坚,理气行滞。
【方名】加味化坚汤。
【组成】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丰明德方。
(二)
【辨证】热犯血分,热与血结,凝聚少腹。
【治法】破瘀,调气,逐积。
【方名】加味核桃承气汤。
【组成】桃仁3克,桂枝10克,大黄16克,芒硝10克,甘草6克,水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兰凯方。
少腹逐瘀汤加味 治卵巢巧克力囊肿
2017-10-12  学中医书馆  摘自 中华秘方网  阅 41  转 1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 分享:

献方人:梁医生
材料: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炒五灵脂、香附、乌药。
用法: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15g)、当归(20g)、川芎(10g)、官桂(3g)、赤芍(10g)、蒲黄(10g)、炒五灵脂(10g)、香附(12g)、乌药(10g)。上方每日1剂,水煎成400ml,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评按:
《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根据中医理论,卵巢巧克力囊肿属于中医“瘀血”范畴,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凝滞。治疗多以活血祛瘀为大法,选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少腹逐瘀汤为主。
少腹逐瘀汤可用于:患者有感腰骶部疼痛不适,月经先后无定期,部分病人有痛经史,个别患者诉性交时下腹部胀痛,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情况。
应用上方时应注意:
原方加入香附、乌药二味意在增强活血化瘀之效果。
顺手的痛经方

傅山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治疗经水未来腹先疼,疼痛数日后,经来多是紫黑色血块,其病机是肝中之郁火焚烧,用此方补肝血、解肝郁、利肝气、降肝火。
组成:白芍(酒炒)15克,当归(酒洗)15克,丹皮15克,山栀(炒)10克,白芥子(炒研)6克,柴胡3克,香附(酒炒)3克,黄芩(酒炒)3克,生甘草3克,川郁金(醋炒)3克。水煎服,连服四剂。
此方的证候为:经水未来腹先疼数日,经来多是紫黑血块。
但据我的临床体验,这些症候即使对典型的病例也只能作为其中一部分诊断依据,对于较为复杂的病例,就更不能作为诊断要点。
我归纳为如下三点。
1 主要是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血瘀胞络而致的痛经病。
痛的时间,经前,经后,有在行经期中,不似傅氏所讲,仅在经前疼痛。
其月经多表现为先后不定期、经行不畅、少腹作胀、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脉弦等症。
至于疼痛的性质,胀痛厉害者,可加台乌、沉香等行气之品;如刺痛明显者,可加蒲黄、五灵脂等活血止痛之品。
2 经来时,可以是紫黑色的血块,但也可以是淡色的血液,经量较少和经行不畅等肝郁气滞证共见。
3 舌质红,舌苔或白或黄一般不厚,口干,口苦,脉弦数,心烦易怒,头痛耳鸣,眼睛有红丝。
不论是单纯的,或是兼挟较为复杂的肝经郁火所致的痛经病,只要在肝气郁结的基础上,再具备痛经、月经量少、舌质红、口苦、脉弦数等主要证候,都可以使用此方。
再根据临床上的其他具体情况,加减出入,皆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试举两例虚寒和肝热并存的痛经验案,说明以上诊断要点的临床运用。
使用此方的诊断要点为:痛经,经来量少,舌质红,心烦,口干,口苦,脉数。其中特别是痛经,量少,舌质红(临床上主要是舌边尖红)为必具的症状,这几点在行经期间其表现尤其明显。至于经来有血块、色紫黑等,乃是对典型证型的叙述罢了。
使用此方治疗痛经,最好是在经期阶段服用。在开始有疼痛感觉时,服药至月经干净,只有在这个时候服用此方疗效最佳。若平时服用,有的人根本毫无效果。而平素虚寒者,甚至可能有副作用。
经久不愈的滴虫性阴道炎,可以这样治!

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结构的原因,容易被各种妇科疾病所困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阴道炎了。阴道炎中,滴虫性阴道炎不但给女性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还极易复发,迁延难愈。
这不,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例饱受滴虫性阴道炎困扰数年之久的病例,看看中医是如何药到病除的吧——
王某,女,38岁,已婚,渔民。1999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外阴瘙痒,带下增多,反复发作2年有余。1997年5月开始出现带下增多、阴痒,当时检查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用“甲硝唑”内服及阴道内上药治疗后阴痒止。此后时有发作,均自用“甲硝唑”数日,痒止停药。丈夫未治疗。近来养鱼较忙,经常下水作业,阴痒带下复作,月余未止,用甲硝唑也不见效。伴有小便频数,小腹疼痛,口苦,心烦易怒。月经常提前3~5天,最多8~9天,末次月经8月6日至8月15日。上“O”形节育器3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妇检:外阴产型,略红肿,阴道畅通,充血,内有较多黄绿色分泌物,有少许小泡沫,宫颈中度糜烂,充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不活动,触痛(+),双附件(-)。白带常规检查:滴虫(+),脓细胞(+++),清洁度Ⅲ度。
诊断:带下病(滴虫性阴道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子宫体炎)。
辨证:肝经湿热证下注,虫毒侵扰阴中。
治法:清利湿热,杀虫止带。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百部12g,木通9g,炒栀子9g,车前子(包)9g,泽泻9g,柴胡9g,白鲜皮12g,蛇床子12g,生地黄12g,当归9g,滑石30g,黄柏9g,赤芍15g,甘草6g。5剂。水煎,每剂2/3内服,1/3坐浴。
二诊:8月26日。患者用上药后带下明显减少,阴痒已止,小便通利、心烦、口苦、腹痛等已不明显。舌红苔黄,脉弦。守上方5剂,用法如前。
三诊:9月2日。以上诸症悉除。妇检:外阴(-),阴道(-),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后位,正常大小,不活动,触痛(-),双附件(-)。复查白带常规:滴虫(-),脓细胞(+),清洁度Ⅱ度。停药,为其丈夫开上方7剂内服、坐浴。
四诊:9月17日。阴痒未作,有少量白带,月经如期于9月日来潮,量中等,5天净,无不适。妇检未见异常,白带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按语:带下一病,病因与湿有关,内生或外感湿邪停留于体内,伤及任带二脉,致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带下。
患者从事渔业,长时间作业于霖露雾水之中,伤于湿气,湿邪困脾,运化失司,形成湿郁之体。滴虫邪气,乘虚直犯阴中,而成带下阴痒。由于治不彻底和配偶未治,导致滴虫病反复发作。又因经营之难,愁产愁销,加之长期病痒困扰不堪,情志不宁,肝郁化热,与体内湿气相合而肝经湿热下注,损伤冲任带脉,以致血海不宁而月经先期,经期延后而量多;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带下缠绵。如是更有利于滴虫毒邪入侵、繁殖,加之未行正规治疗,产生耐药,故而反复不愈。虫蚀阴中故阴痒难忍。湿热下注,影响膀胱气化而小便频数不畅。伤于肝脉而小腹疼痛。肝热上犯则口苦、心烦、易怒等。龙胆泻肝汤是为对证之方,对妇科病属肝经湿热者,以黄柏易黄芩,意在清下焦之热。用蛇床子、百部、白鲜皮旨在杀虫此痒。加赤芍活血调肝治腹痛,配生地黄、当归、柴胡等以调经。时值夏暑之季,患者多在野外劳作,外伤暑热,其心烦、尿短是也,加滑石配甘草以“清心利小便”,正为治暑之法。泻肝热、利湿邪旨在清利肝经湿热,冲、任、带脉得固能约,经调带止,以除虫毒生长繁殖之所。配合外治和治其配偶,以杜绝滴虫传染之源,如是,2年难堪之苦,得以痊愈。
国医裴正学治疗子宫肌瘤的妙招

裴老认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于中医“癥瘕”的范畴。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指腹内结块坚硬,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是指腹内结块痞满无形,聚散无常,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癥瘕并称。《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裴老认为,《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丸是治疗癥瘕最为经典有效的方剂,对癥瘕的治疗以缓攻为主;鳖甲煎丸具有扶正消积化癥、除痰散结之作用;大黄蟅虫丸则有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能够缓消瘀血癥积,为治疗妇人癥瘕的良方。《妇人规·下卷》:“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散气之法,止在行气,盖气行则散也。但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指出对气实瘕聚者应行而散之,宜排气饮、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四磨汤之类,并根据兼次症加减用药。《医学入门·妇人门》:“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
裴老认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
1肝郁气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10g,陈皮6g,香附6g,枳实10g,川芎10g,白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甘草6g。
按:柴胡、青皮疏肝解郁,消积行滞;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瘕散结;当归、白芍活血养血止痛;香附、枳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若小腹胀痛甚者,加木香、乌药、益母草以理气行滞。若月经过多者,经时去加牡蛎、阿胶、茜草、炒地榆以固冲止血。
2血瘀阻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暗,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治则:活血破瘀,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6g,当归10g,生地黄12g,赤芍药15g,川芎10g,蒲黄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没药10g。
按:用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行血,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瘀;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小腹冷痛者,加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积块坚牢者,加鳖甲、穿山甲、山慈菇、黄药子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丹参、香附、益母草、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三七粉、水蛭、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脾胃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丹参、木香、草豆蔻以健脾和胃,扶助正气;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暗黑,但体质尚壮者,常以大黄蟅虫丸治之。
3痰瘀阻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除湿化痰,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苍附导痰汤加减。
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6g,赤芍药15g,苍术10g,半夏10g,滑石10g,香附10g,桃仁10g,川芎10g。
按:苍术、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滑石渗利水湿;桃仁、川芎、香附行气活血,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行血,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除湿化痰,消结散瘕之效。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纳差神疲者,加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肾虚腰痛加桑寄生、续断、杜仲、牛膝;兼痰瘀阻滞者,加海藻、昆布、路路通、穿山甲、皂刺、三棱、莪术以软坚散结化痰,使瘀去而痰化。
4毒热互结
症见:小腹有包块拒按,小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解毒除湿,破瘀消癥。
方药:桃仁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桃仁10g,丹皮10g,冬瓜子10g,大黄10g,桂枝10g,芒硝10g,甘草10g。
按:丹皮、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桃仁破瘀血内闭;大黄下瘀血积聚,荡涤热邪;桂枝通血脉,散下焦蓄热;芒硝软坚散结;甘草解毒,并缓和诸药之峻猛。下焦湿热明显,加黄柏清热坚阴,苍术清热燥湿。气滞血瘀加丹参、三棱、莪术、海藻、昆布、皂角刺行气破瘀,消瘕散结。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带杂下,臭秽难闻,加蒲公英、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以清热解毒消瘕。
罗元恺积累了几十年的妇科望诊经验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而知之谓之神”。罗元恺教授积几十年之经验,根据妇科特点,对望诊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较切诊更为客观。
望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望月经、带下、乳汁、恶露等变化,可测知病情。
一、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望神的重点在于眼神、表情和动态。在妇科急、重症中望神尤为重要。
若病人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失灵,要考虑为血崩、流产不全或宫外孕等大出血类的急症,并注意晕厥与休克。
若病人双目无神、眼眶凹陷,表情淡漠,肌肤干燥,大肉已脱者,常是气阴两伤的重症。在望神中,神志尤为重要。
二、望面色
观察病人面部的颜色与光泽,可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气虚血虚或肾虚生殖功能不正常等妇科病都可有面色的改变。
1 㿠白。一般提示病在肺。在妇科多为气虚、血脱。长期失血如崩漏、月经过多者常见面色㿠白无华。
2 苍白。是白中带青的面色。乃气血俱虚兼有肝风之象。可见于失血后的头晕、头痛,或经行头痛。
3 萎黄。是面色淡黄,枯槁无光泽。多为脾虚、血虚。可见于月经过多、闭经、漏下或孕期产后失血过多,或胎萎不长。
4 红赤。多为实热。可见于实热导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发热或急性盆腔炎。
5 颧红。为阴虚火旺之候 。如出现阵发性烘热汗出者,是绝经前后肾阴阳失调 , 阴虚阳浮的表现。
6 晦黯。罗教授认为妇女之面呈晦黯,常见于生殖功能不正常的慢性病。面色晦黯或兼有面斑为脾肾两虚尤以肾虚为主。
不论阳虚或阴虚都可见晦黯无华之象。须结合出现的部位来辨证。若眼眶黯黑,上下眼眶均黯黑者,多为肾虚;下眼眶黑者脾虚为多。面颊黯黑,常有面斑,多属脾肾虚。
上述黯晦面色及眼眶黑,多见于不孕症、滑胎、闭经、月经过少、崩漏或早衰者。常可因病情进展、加重而黯晦加深、范围加大;病情好转或治愈,黯斑可渐退。
例如罗教授曾治一妇人,邓某,崩漏2年,面色晦黯,眼眶黯黑,颊部黑斑明显,舌色淡黯。四诊合参诊为脾肾虚损之崩漏,用健脾补肾法治愈后,上述部位的黯晦色渐退。
又如治沈某,西医确诊为无排卵型功血,面色晦黄,眼眶黯。经罗教授用补肾为主治愈后,终于受孕分娩,患者面色也逐渐好转至正常。
三、望唇色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妇科诊断上,口唇色泽还与冲任有关。
如唇黯,罗教授认为主脾虚,亦主冲任亏损。因冲任二脉环唇口。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月经病、不孕症、滑胎等病常见环唇黯黑,尤以上唇更为多见。
多年前我请罗教授指导诊治一妇人,他通过四诊后曰:此病人环口黯黑,尤以上唇为甚,是要注意的病色。
临床上凡妇女环唇黯黑者,多有月经病或难于生育。大多由于肾虚或兼有血病。
经妇查此病人宫颈有黄豆大之瘀斑,子宫直肠窝有多个痛性结节,子宫后倾 , 活动欠佳。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
此外还常见有唇淡、唇红、唇紫和唇烂,多为虚、热、瘀及阴虚火旺之征。
四、望舌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通过经络与舌相联系。舌质以荣润红活为善。罗教授认为舌诊在妇科颇为重要,尤以舌质更有诊断价值。
1 舌质
若舌质淡白,为气血两虚或内有虚寒。多见于月经过多或过少、崩漏、闭经、产后血晕或宫寒不孕。
舌质暗红,多为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常见于月经先后不定期、瘀热蕴结痛经或盆腔炎、癥瘕。
舌质红,为血热。舌尖红赤为心火或兼肺热,或血热而致经行量多。舌边红赤为肝胆火炽,往往见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倒经、胎漏、产后发热、阴疮等。
舌上瘀斑,多为血瘀。临床上多见于痛经、闭经、癥瘕、不孕症、产后腹痛、恶露不绝。但短期有瘀滞,不一定反映出舌有瘀斑。
舌淡黯,多属脾肾虚。尤其在滑胎患者中常见。舌黯滞则以肾虚为主。全舌黯与舌尖边有癖斑不同。前者主肾虚,后者主血瘀,均为妇科常见的一种舌象。
若唇色与舌色不一致者,应以舌色为准。因口唇外露,受外界影响较多。例如唇红舌淡以舌淡为准。
妇科病舌胖多于舌瘦。舌胖多为气虚、脾肾阳虚,见于崩漏、月经过多、经行浮肿、带下病、子肿、子宫脱垂等。
舌胖湿润如水泡猪肝样者,多以湿重为主。而舌瘦多是反映慢性病的血虚、阴虚、津液不足。
如舌瘦薄而色淡者,多为气血两虚,舌瘦薄而色红且干者,多为阴虚内热,可出现于月经过少、崩漏、胎漏、绝经前后诸证、严重恶阻等。
2 舌苔
寒热湿邪为妇科常见病因,导致舌苔的改变较明显。
如舌苔为润而厚者,内有寒湿,多见于寒凝痛经、虚证带下病或子肿等。
苔黄者属热,苔薄微黄,邪热尚轻;苔厚深黄,内热炽盛;黄厚而腻 ,为湿热壅盛 ; 苔厚而干 , 为热盛伤津。多见于热邪导致的月经过多、经间出血、湿热带下病、盆腔炎、产后发热等。
舌红少苔或无苔主阴虚内热;湿邪易与其他邪气相并为病,总以苔厚或腻为多。
五、望形态
1 全身形态
女子如年逾18岁月经不潮,身材矮小,乳房平坦,肌肉瘦削,形同幼女者,为先天肾气不足,可见闭经或月经不调,或婚后不孕。
在妇科病因中,罗教授特别强调体质因素、体质与体型有关。在妇科有两种典型的体型要注意:
一是肥胖型,以阳虚阴盛,气虚痰湿为多,易疲劳,多汗。常见于月经后期、月经稀发、闭经、带下、胎动不安、子肿、宫寒不孕、阴挺等。此类体型多可受温补。
另一种是消瘦型,多肝郁、多火、多阴虚,易激动、多愁善感。常见于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月经前后诸证、胎漏、滑胎、子晕子痫,肝郁不孕、癥瘕等。此型着重滋肾填精,养肝疏肝,不宜温补。
2 局部形态
毛发。毛发润泽、疏密适中,为肾气旺盛,阴血充足;毛发脱落、阴毛稀疏枯黄为肾气虚惫,精血不足。可见于肾虚经闭或产后大出血之血枯经闭或宫寒不孕。
若眉毛粗浓,唇口生须或乳头长毛、体毛粗长,或阴毛呈男性化分布者,多为肾虚痰湿之征。可见于闭经、崩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
乳房。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肾经入乳内。月经初潮前后,乳房渐丰,乃正常生理现象。
如乳房平坦、乳头细小或凹陷,乳晕色淡,多为肾虚之征。
孕后乳房渐膨大、乳晕加深扩大,若其后反呈乳房松软不胀,多为胎萎不长甚成胎死腹中。
孕期乳汁自出为乳泣,多为胎热,肝郁化火迫乳外出所致。
产后乳房松软、乳汁清稀者,多为气血虚弱,可致缺乳。
若乳房胀硬,红肿热痛,乳汁稠浓,为肝郁化热化火,可发为乳痈。
若非孕期、产后,却溢乳而经闭或经不调者,为脾肾亏损 , 肝气逆乱 , 肝木乘脾或肝郁化热 。
乳头溢血则为乳衄,要注意乳癌的可能,需进一步诊察。
外阴。属肝肾所主,宗筋所聚。古人所称之“五不女”多属生殖器畸形,为先天不足。
若外阴平塌不荣,阴毛枯萎,是肝肾虚惫。
外阴红肿热痛为肝经湿热。
外阴色素减退多为寒、瘀所致。
六、望月经
罗教授总结了以问、望月经及带下辨寒热虚实的诊断规律,主编全国教材中详加叙述,使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浓或有小血块者,多为血热,热邪煎熬津血,迫血妄行。
若经行先期量多但色淡质稀者,则多气虚,以脾阳不振,气虚失摄也。
经行后期量少,经色暗滞或有血块,伴小腹冷痛者,多属血寒,以阳虚则寒盛,血为寒凝。
经行后期量少而色淡质稀,则为血虚,以来源不足,血海空虚也。
经行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断续不匀,经色紫黯夹小血块,胸腹胀满不舒者,多属肝郁血滞,气血运行不畅,疏泄失调。
经色紫红,量多或淋沥不断,血块甚多而腹痛难忍,血块排出后痛减者,多属血瘀,以瘀阻血行,气滞不通而痛,瘀血不去,新血难安,则经血量多或淋沥不断。
七、望带下
带下病应通过望带下的量、色、质情况及阴部病变以辨寒热虚实。
若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白如涕如唾者,多属脾虚湿盛。
若最多清稀如水,多属肾阳虚衰,失于闭藏。
带下色黄或赤,淋漓不断,外阴搔痒者,多属肝经湿热下注。
若杂见五色带下如脓如血者,多为热毒或湿毒;倘兼有恶臭气者,应注意是否恶性肿瘤,宜进一步详细检查。
八、望恶露
罗教授认为对产后病要重视望恶露的色、质。恶露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最多为血热;色淡质稀为气虚;色紫黑有块为血瘀,要注意有无胞衣残留宫腔。
如恶露色紫黯如败酱,有臭秽气者,要警惕感染邪毒之危重症。
中医偏方治疗女子“带下病”,一治一个准!

女子带下量多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中医辨治妇科带下证,主要有黄带、白带、赤带等,其中带下色黄大多属于湿热,其治当清热燥湿;带下色赤常与血瘀有关,其治当活血理血;而带下色白既有生理现象者,又有病理病证者。
假若带下色白量少质稀,则为生理现象,不必治疗;假如带下色白量多,则为病理特征,必须进行治疗。
带下色白病变证机常与脾气虚弱有关,其治当健脾益气,燥湿止带。
扁豆山药汤对于治疗脾气虚弱所引起带下色白量多有明显治疗作用,若非带下色白量多则不宜用之。
如刘某,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已多年,其主要病证之一是带下量多色白,屡经中西药治疗,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辨证诊为脾气虚弱带下证,遂用扁豆山药汤治疗。服药20余剂,其病证表现消除,至今已3年余,未再发作。
方药组成: 扁豆24克,山药24克
苍术12克,白术24克
茯苓18克,车前子18克
用法服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还可作丸剂。
汤剂制法:将上述6味药置于砂锅内,加水约500毫升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药汁去药渣,即可服用。用药7天为1疗程,病轻者需服用1~2疗程,病重者需服用3~4疗程。
丸剂制法:将上述6味药研为粉状,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每日服用2次,用药7天为1疗程。病轻者需服用2~3疗程,病重者需服用4~5疗程。
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粉状,每次服用约10克,每日3次,服用疗程同丸剂。
作用特点:健脾燥湿,益气止带。
临床运用:脾虚带下证:带下色白,质稀量多,或阴部潮湿,或少腹不舒,或阴部瘙痒,或小腹胀痛,少气乏力,四肢倦怠,面色不荣,舌淡,苔薄白,脉弱。
加减用药:
若带下量多明显者,加白果、芡实,以健脾固涩止带;
若阴部瘙痒明显者,加花椒、地肤子,以温化止痒;
若四肢乏力明显者,加人参、大枣,以益气补虚;
若少腹拘急者,加桂枝、白芍,以温通缓急经脉;
若头晕目眩者,加当归、川芎,以补血养血等。
临床扩大应用:
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以及慢性结肠炎等病证表现而具有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治疗。
使用注意
邪热内盛者,湿热蕴结者,禁用本方;气血郁瘀者,大便干结者,慎用本方。
当子宫、子宫颈、阴道出现病变或有其他原因时,白带的量、颜色、粘稠度发生变化,称为白带异常,又称带下病。患有此病的女性,除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饮食疗法也值得一试。
山药莲薏汤
将30克山药(去皮)、30克莲子(去心)、30克薏苡仁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800毫升,用文火煮熟后即可食用,每日服食1次,一般10~14天见效。适宜于脾虚型的白带异常。
莲子枸杞汤
将30克莲子(去心),30克枸杞洗净,加水800毫升,煮熟后食药饮汤,每日2次,一般7~10天见效。适用于白带增多。
山药莲子汤
鲜山药250克、莲子(去心)50克、粳米50克,煮粥,分3次服完。对脾虚有湿或肾虚不固的带下病有效。
冬瓜冰糖汤
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冬瓜子捣碎加冰糖,开水冲服,早晚饮用。有利湿止带之功,适用于一般带下病。
甘草茯苓汤
茯苓12克、金银花15克、海螵硝12克、白果肉10枚、淮山药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该方具有清湿热、杀菌、消炎等作用。
治疗不孕不育的一二三四五

《辨证录》说:“凡男子不能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曰精寒,二曰气衰,三曰痰多,四曰相火盛,五曰精稀少,六曰气郁。”
一曰精寒:冰冻、凉饮、生冷水果都应该戒掉,俗话说: “冰冻断人种,烧烤毁人容。”北极南极终年冰寒,寸草不生。赤道周围温暖如春,草木生生不息。老师也强调,空调决不能对着背吹。
二曰气衰,人年纪老了,叫年老气衰。如果没有修道,不能生育孩子,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言多伤中气,多话者不利于生孩子。服务业、跑业务的,一天讲话不停的行业,患这种病症的几率也较多。
三曰痰多,痰是粘滑之物,能够使精子活力减退,不能游动。平时喜欢吃鸡蛋、肥肉、糯米、动物内脏、糖果的人,都是偏于痰湿体质,血液粘滞、精子活力差。
所以孕育首先要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鱼生痰,肉生火。还有西餐大都是粘性食物,容易生痰助湿的。
四曰相火盛,哪种人相火盛?熬夜的人特别容易相火盛。老师交代他们要把熬夜上网戒掉,别以为上网只是伤眼睛,眼睛模糊戴个眼镜就好,从中医整体观来说,肝开窍于目,肝主筋,熬夜上网,抽用的是肾精肝血,损伤的是筋骨。长期面对电脑、手机也是令浮火上腾于双目的一种举动。浮火上亢了,腰肾便寒冷,精子动力便差。
五曰精稀少,纵欲者不治,老师说,精子要七十多天才能长成。所以治疗精少、没精的病患,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除非是精子活力差的。
六曰气郁,生闷气的令肝经收缩,不能疏泄。肝经是下络阴器的,精子要足够动力,必须靠肝疏泄畅达,有不少阳痿不育的患者,仅用几味疏肝理气的药物便可解决,如四逆散加蜈蚣。
说明,生闷气是很杀精的,他会把精子郁死在下焦,正如老师说,你累了,它也累了,你烦躁,它也烦躁,你走不动,它也走不动。
病人,说话声音低怯,底气不足,很明显是虚证为主。老师建议他吃聚精丸,并说着聚精丸是由鱼鳔胶与沙苑子两味药组成,偏于粘稠,可以用苍术泡水送服,然后老师开方。
把老师这个方子总结了一下,叫不育一二三四五。?
一味鸡矢藤消积,二芪当归补血虚。
三药入肾续杜皮,四君五子衍宗奇。
若还晨勃无气力,蜈蚣鹿片仙灵脾。
首先鸡矢藤消积化滞,有积滞便有气郁,有气郁身精子便乏力。鸡矢藤消积滞的同时,也消滋腻的药物,是身体易于吸收。因为补肾的药物大都偏于滋腻,鸡矢藤消积开胃气,使身体易于受纳。
当归补血汤,是气血并补之方。专门治疗气血两虚、贫血、出血等病。
续断、杜仲、五加皮,三味药转入腰肾,引药入肾,补而不腻。
四君子健脾养后天之本,五子衍宗丸补精助先天之本,以子通子。
老师说,病人成勃正常后,生育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这蜈蚣、鹿角片、仙灵脾(淫羊藿),都是兴阳之品。
特别是淫羊藿,大大增加繁衍生息的能力。
当今临床上用以治疗男子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效果极佳。
淫羊藿配石楠叶,可治疗女性性欲冷淡。
这淫羊藿又叫仙灵脾,也是沾仙带灵的药草,需要重视起来。
如果是女性不孕的,老师便常把四君子换为四物汤,原方打底不换。
黄元御五代传人治痛经只用两方,思路真独特!

痛经按照发作时间可分为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和经后腹痛。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错后,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提前。
(一)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者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脾主大腹,故症见下腹作痛。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小腹冷坠。腰为肾之府,阳虚肾寒,故症见腰痛。胞宫为肾所主,肾虚寒凝,故多见宫寒不孕,绝产不生。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经来艰涩不利,或紫黑成块。经水既来,则经脉疏通,木气松和,经来痛亦自减或全止。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理气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12g,粉丹皮9g,肉桂5g,广橘红9g,炒桃仁12g,法半夏9g,泽兰30g,延胡索9g,草蔻仁6g,丹参12g。水煎温服。
[加减]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肉桂,加全当归9g,疏肝止痛。脉弦、月经后错者,去肉桂,加川芎9g,通经止痛。下寒者,加炒干姜6g,温暖中下祛寒。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肉桂,加柴胡6g,生地炭9g;或加大熟地9g,以清胆经之郁热,濡肝家之枯燥。脾湿腹胀、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g,利尿去湿。胃热呕恶者,去肉桂,加淡竹茹9g,煨生姜6g,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二)
行经腹痛
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之始终者,亦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柴胡6g,或加黄芩炭9g,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g,破结通经,潜阳止带。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闭者,加补骨脂9g,温肾通经。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g,痛甚加骨碎补9g,温肾以止痛。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g,行瘀破结。
(三)
经后腹痛
经后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后者,系因水寒土湿,血虚肝燥,陷泄不升,因而多见月经先期而至,行经期长,断续不止。肝木枯燥郁遏,贼伤脾土,故症见纳差运迟,小腹隐隐作痛。脾湿肾寒,故症见腰腿困乏无力,大便稀薄,甚则宫寒不孕,即使怀孕,也易流产。脾湿肾寒,肝木郁陷,故脉现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薄,或白薄腻。
[治则]温中暖下,润血疏肝,行瘀止痛。
[方药]茯苓9g,甘草6g,桂枝6g,炒杭芍9g,粉丹皮9,全当归15g,石菖蒲9g,泽兰15g,炒干姜6g,阿胶(烊化)9g。水煎温服。
[加减]脾虚运迟者,加草蔻仁6g,暖中醒脾。月经量多者,去泽兰,加炒莲房15g,棕榈炭9g,调经止血。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g,化瘀止血。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g,利湿止血。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g,或加骨碎补9g,温肾止痛。官寒不孕者,加石楠叶10g,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化裁以治之。腹泻者,加炙米壳5g,暖下涩肠止泄。痛重者,加延胡索9g,疏肝止痛。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茱萸12~15g,敛肺止血,或加生黄芪15g,益气止血。
【按语】
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多因肝气郁滞、经脉结涩所致,因此,疏肝理、化瘀止痛为不易之法,但亦当适可而止,以免肝气疏泄太过而致崩漏。非白带过多,不用泽泻,以防利脾湿而伤肝阴。
经后腹痛多因血虚木燥、陷泄不升所致,多见上有标热,而本属脾肾虚寒。血虚木燥,宜补血润血;脾虚肾寒,宜温中暖下。但不宜过用香燥、大热之品,以防助阳太过而灼伤肝阴。更不可见有标热径用寒凉,戕伐脾肾本已虚惫之阳,致成堕胎、宫寒不孕之祸。
痛在经前多伴有月经后错,痛在经后多伴有月经提前,故当与月经先期、月经后错互参,灵活变通而治之。
何任:这是一味善治黄褐斑的奇药

补肾养肝菟丝子,善治面部黄褐斑
菟丝子,辛甘,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多用治肝肾亏虚,不孕不育,遗精崩漏,腰痛,两目昏花,耳鸣之症。
如五子丸中与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等相伍,治肾虚阳痿遗精,小便余沥及久不生育之症。
《千金方》中驻景丸,与熟地、车前子配用治肝肾不足,视物不清。
《景岳全书》中的右归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鹿角胶、当归合用,治命门火衰而出现的腰膝软弱、阳痿滑精、体倦肢冷等症。
何老除将菟丝子用治肾虚腰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外,还常常用治妇女的面部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考《神农本草经》谓菟丝子“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祛面皯,久服明目”。
可见古代医家也认为菟丝子可治面部褐斑的。何老在使用菟丝子治疗黄褐斑时多配以滋肾的六味地黄丸和活血祛瘀的当归、赤芍、红花等。菟丝子一般用量为12g。
兹举例如下:李某,女,35岁。一年前产下女孩后。面部黄褐斑一直不退,体倦神疲,腰酸,记忆力减退,舌暗红,苔薄,脉细。
处方: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5g,茯苓12g,丹皮9g,泽泻9g,菟丝子12g,当归10g,赤芍10g,红花6g。
服药14剂后,面部黄褐斑明显变淡。前后服药2个月,面部黄褐斑全部消退,体力也得以恢复。
妇科圣药“香附对药”的应用经验

香附,药取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其味多辛能散、微若能降、微甘能和。其性宣畅,性平不寒,芳香走窜,为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兼通十二经气分,为舒肝解郁、调经止痛之良药。李时珍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陈金亮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副院长兼肌萎缩专科主任,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多年应用香附治疗胃肠、肝胆、男科、妇科、情志病等疾病,收效颇著,尤其善用香附对药治疗胸腹病。
笔者作为学术继承人,长期侍诊,现总结老师经验如下。
香附、白术
香附理气化滞,白术补益脾胃,燥湿和中。二者配伍,使补而不滞,用于治疗脾虚气滞之脾虚食少,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等症。如《明医杂著》香砂六君子汤。
香附、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如白芍香附汤、《审视瑶函》四物补肝散。
香附、柴胡、郁金
三味药入肝经,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伍用则疏肝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情志不舒、胸胁及胃腹胀痛等症。如柴胡疏肝散。
香附、川芎
香附行气开郁,为“气中之血药”;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为“血中之气药”。二者伍用,开气血之郁滞。统治六郁之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如越鞠丸。还用于气滞血瘀之心胸、胁、腹痛,如香附汤。
香附、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三药共用,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经水不调、经闭痛经;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如《审视瑶函》顺经汤。
香附、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香附得高良姜,则行气散寒。
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如良附丸。
香附、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气止痛,兼能醒脾温中。二者相须为用,使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增强。
《医方集解》言:“木香、香附,行气之药,能通三焦,解六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乘脾引起的疼痛,尤其宜于胃肠气滞、胃脘疼痛、肠鸣腹痛等症。
香附、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二药伍用,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娠妊呕吐、腹胀等,如《局方》香苏散、安胎方药《中藏经》铁罩散。
香附、砂仁
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与香附相配治一切气疾之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如局方快气汤。
香附、乌药、小茴香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小茴香性温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三药配合,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寒侵肝脉、寒疝腹痛,或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如加减天台乌药散、小乌沉汤。
香附、延胡索
香附走气分,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二者伍用,共奏肝解郁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香附、贝母
贝母清热化痰散结,二者配伍,具有解郁散结、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肝胃气滞、乳房结块、胸胁胀痛、乳痈、肺痈等症。
谈谈月经病,看看中医怎么说!

编者按
女人如水,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因此女性的常见病也以经、带、胎、产为主。月经病是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那么什么是月经病,有了月经病后该如何治疗呢?王金亮老师在本文中介绍了他的体会和临床经验。
古代医家对月经病的论述颇多,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其气盈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临床上,妇人之病,经、带、胎、产是也。治疗方法,首重调经,倡导妇人病调经的重要性。
1、月经病的判断和调治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指出了肾气、天癸、任脉、冲脉与月经之间的关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通,冲脉盛,两脉相资,方可月事以时下。可见直接关系到月经的是冲脉和任脉。然而冲任不能独行经,冲任二脉之盛,由脏腑各经之血一并灌注。
临床上冲任二脉之衰,由各经之血不足,不能聚于血海而直接引起月经病发生。冲任二脉之通盛,又受肾气与天癸的推动滋养。月经的产生形成了肾气—天癸—任脉冲脉—胞宫的生理特点。
月经病的产生,内为七情所伤,外为六淫所侵,均可使气血壅滞而不行,故见月经周期、量、色、质的改变。临床上以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为诊断月经病的依据。
经期失调
常见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
(1)月经先期,属血热者多,也有气血不足者。先期治以清热凉血,以先期汤、知柏四物汤之类,常用药如生地黄、赤芍、白芍、牡丹皮、栀子、黄芩、知母、黄柏、当归之类。先期属虚者,常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方剂,药用党参、生黄芪、生地黄、熟地黄、焦白术、当归、山茱萸、枸杞子、云茯苓等品。
(2)月经后期,属虚与寒。血虚者需滋脾化源,方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之类。属血寒者,当以温经为治,常用方如艾附暖宫汤、温经汤,常用药如肉桂、附子、吴茱萸、艾叶、桂枝、巴戟天等。
(3)先后无定期,常因肝气郁所致,治以舒肝解郁。方以柴胡舒肝散、逍遥散之类。兼肾虚者则以傅氏定经汤,常用药如柴胡、香附、枳壳、木香、炒白芍、焦白术、川郁金等。
经量改变
月经量的改变常见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连续不断。中医认为月经多则必血热,少则血必滞。
月经量多,清热为先或以益气固摄,多宗四物汤加减。热者加黄芩、栀子、地榆、元参、麦冬;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川续断等药。
月经量少,气血多滞,调经为先,治疗常用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调治,药用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红花、川郁金、丹参、牡丹皮、香附等药。
经血辨色
月经以暗红色为正,鲜红者血热也,黑者热极也,淡红者血虚也,淡白者气虚也,黄浊者湿兼脾虚也。随症定方,色正者调治,四物汤加减;血热色红加牡丹皮、栀子;兼有风热加荆芥、防风、白芷、秦艽。
黑为热结加黄芩、黄连、知母、牡丹皮。气虚则加党参、白术、山药、香附。血虚加麦冬、酸枣仁、杜仲、续断、阿胶。黄浊痰湿,加陈半夏、陈皮、泽兰、川牛膝。色正者元气未伤,病浅易于调治。
月经质的改变
常见经血成块。血所成块,乃血结也,结乃血滞也。红而成块,血热也;紫黑成块,血热有伏火;黄浊成块,湿痰裹;淡红成块,乃风冷客于胞门,致血凝聚所成。
经血成块,治宜行血散滞为主,寒热湿痰审因立方。立方用八制香附丸,以香附为君,行气开郁,使气行则血行;常配以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黄、牡丹皮、青皮等,多服则经自调也。
2、经行腹痛
经前腹痛者,气滞也,气滞则血瘀,法当行气和血;经期腹痛者,血瘀也,法当行血和气;经行后腹痛,气血两虚也,法当大补气血,立方以气血双治,有主有次。
行气常用青皮、醋香附、乌药、木香、枳壳;活血用延胡索、红花、赤芍、当归、川芎,配以温暖下焦、祛寒逐滞的肉桂、吴茱萸、艾叶、小茴香,以助气血运行,以求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痛经不外乎气、血、寒三者,经前重气,经行重血,经后气血并重。有热而痛经者少见。痛经用药不宜过于寒凉,以防留瘀反致腹痛。
有关痛经,书中常载有喜按为虚,拒按为实之论。而临床所见病人,不分虚实,喜按者为多,其喜按拒按之说实与临床不符。民间有治痛经三件宝,生姜、红糖、热敷好,也充分说明了痛经以温经止痛为治疗总则。
3、经闭不行
妇人经闭,当分虚实,实则血瘀寒凝,或有痰滞,或有气滞不畅;虚则脾虚肾虚,血枯痨。少女闭经,为先天禀赋虚而不足之证。
闭经或有癓瘕积聚者,治疗上实者通之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健脾化痰、舒肝解郁等法治疗。经闭虚者,虚则补之。补肝脾肾,补先后二天,或补气血。对肥胖痰湿闭经者,更兼化痰祛湿通络。
4、崩漏
血崩漏下,常以冲任气虚不摄所致,也有血滞经络所致。血崩分虚实,实者清热凉血兼补气血;虚者升阳补阴兼凉血。血热者泻火为先,补血为佐;虚者补气补阳在先,凉血为佐。若崩而腹痛,止而复来,治当以温经活血,不可用涩法。若崩漏而无瘀,当大补气血并固涩止血为治。
5、经行错杂症
妇人素日血虚,虚而生热,血上行而经行吐血者,治以清热和血,队清(编者注:疑为“气和”之误)则血自循经也。经行者分不当绝而绝与当绝而不绝,其有血虚血滞之分,虚则补之,滞则通之。总之,经乱多属气血有余或气血不足所致。
经行夹杂症。经行发热者,外感退热并凉血;内伤补血兼清热;经行寒热往来,从热入血室论治,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主之。经行泄泻多从脾治;经行呕吐调和胃气;经行兼带下者,健脾祛湿。
经行遍身疼痛,当温经通络;经行发狂乱语,宜清心神;经行烦躁易怒,当清肝火、养肝血;经行发斑,治以疏肝清热凉血。以上诸论,均可以四物汤辨证加减。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2016-3-11第007版)
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治疗

门诊常有病患抱怨经痛严重.经血量大,病患总会说自己得了子宫肌瘤,但经过病情分析后发现原来是子宫腺肌症,经医师提醒才恍然大悟!为何病患会弄错呢?原来是病患把妇产科医师的说明给听错了,只差了一个“腺”字,所以老是将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混在一起 , 以致病名张冠李戴!
子宫腺肌瘤也可称为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其中一种 ,子宫内膜异位症顾名思义即是子宫内膜移位到子宫腔以外的地方,而子宫腺肌症是内膜异位于子宫肌肉层所致, 病患会有严重经痛.经血量大的表现,甚至有些病患会引起骨盆腔广泛沾粘以及不孕症 。
西医治疗方面,通常可服用避孕药.疗得高 (DANAZOL) 等等,或注射针剂柳菩林 (LEUPLIN ) , 较常见的是藉由用药后产生停经现象,来改善经痛.减缓病情。只是有些病患对于停经引起的副作用难以忍受,例如:长痘痘,体毛变多.肥胖.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另外,服药期间当然不适合怀孕,即使停药后也须一小段时间才能进行怀孕计划。至于瘤体过大的患者,若已无需再生育,则可开刀将子宫切除,彻底解决问题。
中医治疗方面,除了一般所熟知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外,还须使用软化瘤体的药材,例如:少腹逐瘀汤.妇科女金丹.消瘰丸.散肿溃坚汤等等便是良好的药材组合。治疗过程当中能够降低血液过度凝着状态,藉以改善经痛;并且抑制子宫肥厚,改善盆腔沾粘。
中医治疗还能提高受孕率, 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常因骨盆腔反复充血与发炎状态,进而导致不孕!中药的 清热降炎法能改善此一困境 ,尤其是活血化瘀法与清热降炎法同时使用在湿热血瘀体质的患者身上,例如中药的温清饮,能发挥相辅相成作用,一边改善经痛,一边加速怀孕的脚步。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临床结果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是经痛与子宫长瘤常常并非一般所说的“子宫寒”,因此过度使用热性药物无效;第二点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妇女在中药治疗过程中,通常是先有症状方面的改善,才较有怀孕的可能,较少见症状毫无改善. 肿瘤指数 CA125 仍旧很高,而能短期内怀孕的。
者曾做过几项大型研究,针对大量病患的症状分布与病情改善做统计,结果发现本病与气虚体质相关 。部份患者是在发病前即有气虚体质,部份病患则是发病过程中才演变为气虚体质,但无论为何,针对气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入适量补气中药,对病情改善确实有正面帮助。但由于常有病患自己以为自己是气虚体质,因而擅自服用过多补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患有本病的姐妹们,千万不要一?认定是“子宫寒冷.子宫虚弱”之类的,应多请教医师,与医师沟通才是。
朱良春妇科圣药(兔丝子)的经验

菟丝子:味甘辛,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功。治疗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等症。
一、治不育症:精子数稀少为肾气不足所致。
症见: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毛发不荣,或见阳痿、早泄、遗精等肾气不足的表现。
菟丝子是一味阴阳并补之品,它擅长补肾益精,助阴而不腻,温阳而不燥。
《本草正义》谓:“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
《药性论》谓:“治男女虚冷,填精益髓,去腰痛膝冷。”
菟丝子出土缠绕豆类等植物吸其精质而生,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
临床实践证明,大剂量单味菟丝子治疗精子稀少效佳,为不育症必用之品。
朱老常用菟丝子、仙灵脾、熟地黄、黄芪、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王不留行子等施治。
二、治妇科经带胎产
1 ,治闭经。《本草正义》云:“菟丝子养阴通络上品……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
朱师常重用菟丝子20~30g治疗闭经,取其宣通百脉之功,促使月经来潮。
常用方:菟丝子20g加四物汤、仙灵脾、制香附、怀牛膝。
2 治子宫发育不良。菟丝子能补肝肾、益精气。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菟丝子能加强性腺功能,增加子宫重量,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对下丘脑-垂体-性腺(卵巢)轴功能有兴奋作用。
朱师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菟丝子治愈多例子宫发育不良而不孕的病人。
3 治黄带:黄带多因经脉亏虚,带脉失约,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
补任脉之虚,兼清肾中之火乃常规大法,然对缠绵难愈的黄带往往难于取效,朱师则重用菟丝子30g以上,疗效大增。
朱师认为菟丝子善入奇经,能峻补任脉之虚,而达固束带脉之功。
4 治乳汁缺乏。菟丝子可治乳汁缺乏,文献中鲜于记载,但朱师认为经、乳同源,皆为肾精所化生。
对产后缺乳症,除用补气血通乳汁药外,应加入补肾精药菟丝子,可使乳汁大增。
朱师常重用菟丝子,配鹿角胶、骨碎补、鸡血藤等壮骨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使之深入直达骨髓,刺激骨髓,外周血可见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血红蛋白亦随之上升。
朱师还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在常规辨证治疗基础上,加菟丝子30~50g,能明显的消肿止痛,对类风湿因子的转阴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用大剂量还能润肠通便,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有效。
朱师告之菟丝子性味较平,具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之优势,故能重用、久用。
但亦发现,对个别病人有轻微致呕作用,减少用量或辅以和胃止呕之品,如半夏、陈皮等,即可消失。
我用续断治胎漏、带下、便秘的经验

续断,苦,微温。入肝、肾经。补肝肾,续筋骨,止崩漏。
《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为治胎产,续绝伤,补不足,疗金疮,理腰肾之要药也。”
一,治因伤胎漏
我用续断(酒炒)、杜仲各12g,墨旱莲、蜀羊泉各10g,续络伤,补腰肾,安胎止漏。络伤难免无瘀,须止血和血而不碍胎,用仙鹤草12~15g,当归8g。血之滞有赖气之行,血之漏尤须气之摄,用黄芪15g、白术10g。漏下营亏,易生胎热,用炒黄芩6g,合白术预防胎热不安。此为因伤胎漏经验方,如无重要兼症,药味不宜加减。
二,治带下
我体会续断不仅补肝肾、续筋骨,亦善约束带脉。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带脉不能约束,则湿随气陷而成带下。故我治白带、黄带、青绿带取用完带汤、易黄汤及加减逍遥散诸方时。都加用续断10~15g,效果始显。
白带多因火衰,宜酒炒用;黄带、青绿带均有热郁,宜生用。如补肝肾,盐水炒用。
三,治血枯便秘
血枯便秘,与液亏、气秘、热结、食滞等便秘病因不同,除便秘久久不愈外,必见血亏脉证。我用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身、川芎),加炙紫菀10g、生续断15g,调血润燥,多能宣通便秘而不走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