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子”、 “酒果”、“茶果”的同与不同?

 wunianyi 2018-03-13

本阅读号前面曾经发过《红楼梦中为何不写苹果?》小文,承蒙一些读者和群友不弃,陆续发了《对李先生《〈红楼梦〉中为何不写苹果》一文的几点商榷(一)、(二)》,《(百年梦悟)红楼梦中为何没有写苹果?》以及《平安夜来临,盘点《红楼梦》里的疑似平安果!》等文来探讨这个小问题,对这些读者和群友与小编一起来探讨的努力深表感谢!尽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出答案,但是相信最终一定会得出答案的。之所以先说这些,是因为本小文的问题与“红楼梦中没有写苹果”问题,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在与这些读者和群友讨论时,也曾简单地提到过。比如前几天,在侃红一族二群的聊天中,就曾经提到过本文的现象和问题。

本小文算是计算机与红楼梦相关的系列文章中的一篇,在本号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曾提到过这样的一些影响计算红学的影响因素。比如在《如何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一文中,曾经谈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考证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否出自一人的影响因素。下面简述一下,在本文中涉及到的因素,略微详细一些。

1,版本因素。2,样本类型。3,样本数据量。4,参照物的选择。

样本自然是类型越多越好了。从计算和统计上说,分析的对象,就应该是从字、词到句子。所以这里也应该有所规定,比如字应该分析哪些,哪些字的分析有利于结果。词应该分析哪些类型的词,哪些类型的词,如副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文言词,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分析这些词分别对结果的影响等。此外还有大量短语,以及各种典型的句式,这些是否应该算在词的类型中,影响几何如此等等。再比如句长一类的,是否需要分析所有的句长,不同的句长分析对结论的影响等等。此外,还学要从计算语言学,计算风格学,及语言指纹等学科中寻找新的样本类型,比如语法、特征语言指纹等一类新的样本类型。

如果样本数据量选择过少,难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选择样本数据量过大,涉及到计算能力和语料库的不同等等问题,比如像高本汉、陈炳藻等人的研究就是如此。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因为这里的数据量是以接近几何级数量级在增长的,若以红楼梦八十万字为基数,其数据量的增加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这样庞大的数据量对人力而言,几乎是难于实现的,而这恰好正是计算机所最为擅长的。

在写《红楼梦中为何不写苹果?》之初,原本并没有考虑利用计算机技术,可是后来在与网友互动讨论时,产生了这个念头,所以才有了这篇小文,在写本小文时,产生了一种想法,而且也就此做了一些基本工作,感觉应该就此相关的议题,多介绍几篇吧。

基本的铺垫有了,下面先把将计算机与红楼梦相联系的过程中,出现的基本现象介绍介绍,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先介绍现象

在写《红楼梦中为何不写苹果?》时,为了检验确定《红楼梦》文本中,确实没有“苹果”一词,如果使用人工,正如有的读者所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考虑使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小程序,在《红楼梦》中搜索“苹果”一词,瞬间就可以得到,《红楼梦》中确实没有“苹果”一词的结果。结果见下图所示:

该应用程序具有分析《红楼梦》所用字、词汇,字、词汇搭配,句型相关的基本功能。本小文的介绍中只使用了最为简单的关键词检索功能。

      
    后来在与读者和网友交流互动时,产生了如下的念头,希望了解红楼梦中,所有带有“果”字的词汇以及所有的带有“果”字的句子。本小文就是其中针对搜索了《红楼梦》中带有“果”字的,与水果接近的,而且可以食用的名词型词汇。

当然同时也搜索了其他类型的词汇,大约有80100组不同类型的词汇,由于与本小文不太相干,其他类型的词汇这里就不赘言了。

搜索的结果是,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带有“果”字,而且与水果含义比较接近,又可食用的的名词类型的词汇大约接近20组,他们是:

吉祥果、枇杷果、白果、鲜果、干果、瓜果、花果、果子、茶果、酒果、细果、果点、果名、果品、果菜、果米、肉果、菜果、果蔬等等。

这里面有些词汇,如果子、茶果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包含基本词汇的扩展词汇。如果子(包括了:茶果子、面果子、干果子、瓜果子、园子里果子等),茶果(茶果子、茶果点心等)等等。

对这些词汇,站在一个细读文本的阅读者角度上,若从字面上来看,大概首先可以这样说,他们大多数都很常见,特别在现代汉语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也经常被使用。他们不像《红楼梦》中某些古汉语词汇,或者某些方言词汇,大概不需要解释,从字面上,大家就可以了解其含义和基本用法。

这些词汇在《红楼梦》中出现的状态是怎样的:

1,词汇出现频次不同:

有的词汇出现频次较多,而有的则出现频次很少,只出现一次或者几次。比如有的出现频次很多,超过几十次。比如:“果子”一词一共出现了六十次,而“吉祥果”只出现了一次。

2,词汇出现的回目不同:

比如有的只在某几回中出现N次,这N次可以都在前八十回,或者可以都在后四十回。还有的则可以同时出现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如:题目中的三个词汇:“茶果”、“酒果”、“果子”,这三个词汇都出现了N次,但是有的只出现在前八十回,有的只出现在后四十回,有的则分别出现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

比如有的只在某一回中出现一次,这一次可以在前八十回,或者可以在后四十回。出现一次的词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不具有有价值的参考因素。这里笔者多说一句,笔者认为:如遇特殊情况,特殊者可以除外。换言之,特殊的词汇也具有参考价值。后面将就有参考价值的某个词汇,详细地介绍。

二、介绍了基本现象后,再抛出问题

上述这些词汇的出现可以分为三种:

吉祥果、枇杷果、白果、鲜果、干果、瓜果、花果、果子、茶果、酒果、细果、果点、果名、果品、果菜、果米、肉果、菜果、果蔬等。

1、只出现在前八十回有:吉祥果、枇杷果、白果、鲜果、干果、茶果(包括茶果子、茶果点心等)、细果、果名、果菜、果米、果点等。

2、只出现在后四十回有:果蔬、花果等。

3、同时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出现的有:果子(包括茶果子、面果子、干果子、瓜果子、园子里果子等)、酒果、果品、瓜果、菜果等。

在这些词汇中,有的词汇出现频次不同,比如有的出现频次很少,只出现一次或者几次。按照一般原则先剔除出现一次的。剩下来的是只在某几回中出现几次,这几次可以都在前八十回,或者可以都在后四十回。还有的则可以同时出现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再设定一个条件,就是出现频次大于5次,所剩的只有:果子60、果品14、瓜果11、酒果8、茶果6、果菜6等六个。

下面仅以“果品”一词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回目为例图示,其他的就不图示了,见下图。

 

根据《红楼梦》原文、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分析,进一步剔除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汇:果品、瓜果和果菜三个词汇,就只剩下三个词汇了,即:果子、酒果、茶果,也就是本文题目中的三个。

这三个词汇可以分为两种:

1,同时出现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词汇:果子、酒果。

2,只出现在前八十回中的词汇:茶果。

好了,是时候抛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正如题目所问:“果子”、“酒果”、“茶果”同与不同?

三、具体分析

有了问题,根据问题,可以设计具体的分析方法。这里,小文主要针对:果子、酒果、茶果三个词汇进行分析。那么分析什么呢?

首先依据题目所言,主要是分析这三个词汇的同与不同?所谓的同与不同?主要是从这些词汇的源起和应用,这些词汇的释义与变化以及这些词汇的一般性问题。

这些问题,除了词汇的释义外,其他的都是都是极为专业的问题,需要有大量的词汇资料来佐证。因为不是专业搞语言、词汇学研究的,手头也没有大量的词汇资料来检索比对和佐证,这是笔者试图寻找这些词汇的源起和应用、释义与变化以及词汇的一般性问题中,发现的问题。

下面就拿一个果子、酒果、茶果三词汇的释义作为例子,就可以说明其复杂性。

因为这三个词,字面意义很明确,故此其词汇释义按照如下顺序来解释:先字面释义,词典类(包括百科全书类的)释义,最后网络释义。

1,字面释义:

果子:可以食用的果实,这应该是现代人看见该词的第一字面解读。

酒果:喝酒时吃的水果,或者酒和水果。这应该是现代人看见该词的第一解读。

茶果:喝茶时吃的水果,或者茶和水果。这也应该是现代人看见该词的第一解读。

2,词典释义:

果子:

很遗憾,由于资料有限,以及所使用的数字图书馆有限,未查到有词典或者百科全书一类的,有“果子”一词的条目,以及对该词的释义。

酒果:

1)酒与水果的合称。宋代赵忭《御试备官日记》:“六日:特奏名进士卷子。赐酒果、寒食节食。”见徐海荣主编《中国社会生活文库中国酒事大典》华夏出版社,200201月第1版。

2)《契丹国志》卷二十一载,契丹回赐新罗礼物有“酒果”、“酒果子”。这种酒果子是用酒浸渍的水果,经过如此处理,可以久存。酒果,亦酒亦果,是辽宋很时兴的饮料与果品。《萍洲可谈》卷一载,宋大臣上朝时,“每位有翰林官给酒果,以供朝臣。酒绝佳,果实不可咀嚼,欲其久存”。见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  卷四》华夏出版社,1999.10

茶果:

1),茶和水果。《晋书·桓温列传》:“温性俭,每燕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唐代白居易《曲生访宿》:“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2),泛指点心。《六部成语·茶果费》注:“衙门茶果,例有官项,即所谓点心费也。”(3),茶和果仁。《西湖老人繁胜录》载:“茶果仁儿:榛子仁、栝子仁、松子仁、橄榄仁、杨梅仁、胡桃仁、西瓜仁。”见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叶词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07

此外,还有对如下的两个扩展词的词典释义。

茶果子:

即南方饮茶时所食果子。茶果子有两类,一类指干果、鲜果,明·宋诩(弘治时松江人)《宋氏养生部》载:“茶果:栗肉……胡桃仁……菱实。”另一类指茶点果食,即南方所谓茶食,《东京梦华录》八:“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据上文“细茶果”推断,这里似指后者,“苏式细点”、“维扬细点”的“细”均指精细的点心茶食。见: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增订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08

果子茶:

《汉语大词典》未立目。符合立目原则。加入干果或鲜果的茶。据俞为洁《中国食料史》介绍:“两宋时期,茶饮中还出现了一种茶汤中加入果子、果仁的饮法,我们暂且称之为果子茶。这种风尚的首倡者是北宋的黄庭坚,其在《煎茶赋》中说:‘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蘼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扬其精神,又益于咀嚼。’《西湖老人繁胜录》把这类茶用果仁称为茶果仁儿:‘茶果仁儿:榛子仁、括子仁、松子仁、橄榄仁、杨梅仁、胡桃仁、西瓜仁。’此法因被后来的蒙元统治者欣赏而迅速普及起来,这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易牙遗意》等元人著作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书证为:清代茹敦和《越言释-撮泡茶》:“吾越则好用红姜片子,他如莲菂榛仁,无所不可。其后杂用果色,盈杯溢盏,略以瓯茶注之,谓之果子茶,已欠点茶之旧矣。”周作人《夜读抄·再论吃茶》:“平常亲戚往来则叶茶之外亦设一果子茶,十九皆用莲子。”张恨水《玉交枝》第十九章:“早上,人家招待你吃果子茶,吃早饭,你就舒舒服服吃上两顿。”见:曲文军著,《汉语大词典》词目补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04

3,网络释义:

果子:

果子在口语中一般指“果实”。在一些方言中,还会有花生、油条、点心等等的含义。果子:冀鲁豫交界处的一种油炸食品,跟油条类似,但是工序比油条复杂,口感也要好很多。主要出现在河北魏县边马乡、大辛庄乡等地。果子:河南,安徽一带过年自己吃和馈赠亲友的一种点心。果子:天津对油条的称呼。果子:在闽南一带是水果的意思。果子也指一种日本甜点。网络综合结果。

酒果:

亦作“ 酒菓 ”。 酒和茶食、水果之类食品的总称。 唐裴铏《传奇·颜濬》:“ 甚喜,每维舟,即买酒果,与之宴饮。”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楔子:“都管,安排下酒菓,则怕姑姑来也。” 鲁迅《书信集·致宋琳》:“今由商务印书馆汇奉十元,乞兑取出,临时自办酒果,以助庆祝之热闹。”网络综合结果。

茶果:

茶果是揭阳、珠海、深圳宝安松岗、沙井的一种地方民间小吃,是祭祀时才特别制作的食品,现已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茶果分三类,用粘米粉加豆沙;萝卜糕,用糯米粉加萝卜干和肉粒;饺子,用淀粉加猪肉马蹄或萝卜丝。可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口感香糯用糯米粉或用粘米粉制作外皮,内放馅料,外包裹植物的叶,蒸熟即可食用。见:百度百科。

之所以说这些词汇的源起和应用、释义与变化以及词汇的一般性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有大量的词汇资料来佐证。仅从上述的果子、酒果、茶果三个词的释义,大家就可以发现:

1)他们的字面释义,词典类(包括百科全书类的)释义,以及网络释义并不完全相同。(2)有的词汇在关键的词典释义中有缺失。

这足以说明其复杂性。

由上面的释义分析可知:这三个词汇的同与不同是比较明显的。

其释义相同之处是:都是可以食用的,可以是各类果实,点心类食物,可以在喝茶、喝酒时配合食用。

其不同之处:

可以这样说,果子、酒果和茶果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表现在这些词汇的源起和应用以及释义与变化上,更准确地说,表现在其词汇的应用和词汇的发展变化之上。从前述释义分析中可知,果子和酒果的应用与发展变化更加接近一些,而茶果与其他两个词汇的应用与发展变化则有了较大的距离。

其次,分析这三个词汇在《红楼梦》中的表现。这里具体地分析这三个词汇在书中出现的回目,大家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表现了。

前面说过,这三个词汇在《红楼梦》可以表现分为两种:

1,同时出现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词汇:果子(包括扩展词)、酒果。

果子:在《红楼梦》中出现六十次,二十九回之前只出现四次:分别是第六、七、八回和第一十九回,从二十九回到一百零九回共出现五十六次,出现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相比可知道,出现频次的变化是比较剧烈的

酒果:在《红楼梦》中出现八次,前二十二回,只出现一次,出现在第七回。以后分别出现在二十二、三十七、六十三、六十五、九十、九十一回。因数量不多,全部列出。

2,只出现在前八十回中的词汇:茶果(包括扩展词)。

茶果:在《红楼梦》中出现六次,全部出现在十五回之前,出现于第三(2次)、第七、第八(2次)、第十五回。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百二十回《红楼梦》中,从这三个词汇的释义和表现上来说:茶果一词,在大约十五回到二十五回大框架之后就结束了其使命。而果子和酒果二词,则在二十五回大框架之后,隆重登场。

请注意:上述所有的分析,笔者只是结合百二十回《红楼梦》文本所做,只遵从文本事实,丝毫没有要依据此进行判断的企图。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看了某些《红楼梦》方言类研究著作,且不说其方言数量是否足以支持其论点,其方言是否为某一地之特有,则动不动就是某地之铁证的说法,是在令人难于苟同。这个问题是很多研究《红楼梦》中方言问题的著作中的通病。正如前面所言,要进行判断,应该注意解决:版本因素、样本类型、样本数据量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特别是对样本类型、样本数据量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必须极为注意。由于版本因素,分析者是无法决定的,因为他们是客观存在的。剩下来的三个因素,可以说是由研究方法确定的,因此必须十分注意。笔者觉得,不是不可以进行判断,但是判断的前提一定是,可以让其判断立足于大致说的过去的样本类型、样本数据量以及参照物的选择上,这样所进行的判断,才不至于让人诟病的。有些离题了,就此打住。

由于篇幅所限,就不把进一步相应的带有相关词汇的句子一一罗列出来了,同时也不进行更加进一步的其他分析。但可以明确地讲:这三个词具有明确的特征语言指纹词的性质,适合于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最后介绍一下,在搜索这些词汇时,还发现了一个词汇:“果桌”。这两个词汇也带有“果”字的,也属于名词型的词汇,尽管它们不是水果,不属于可以食用的,但是也算是与水果有一定的关系吧。它只出现了一次,是在前八十回中。这个词汇比较有意思,也是本小文题目中涉及到的词汇。至于该词汇怎么有意思?有意思到何种程度?限于时间和篇幅,请诸位下期再看。

这是小编一家之言,也是互动的结果,后如有不妥,敬请各位专家和朋友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