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广安秦氏及几点存疑

 秦王888 2018-03-13

四川广安秦氏主要分布在广安区龙台、花桥、肖溪、恒升、石笋等镇及临近的渠县、蓬安等地;目前至少5000人以上(不包括外迁及现在外地工作的秦氏),源于湖南永州(零陵)易家桥秦氏,开基始祖是秦八一(字通甫)公。

      《广安秦氏续谱》(咸丰8年(1858)版)记载:“我秦氏......世居南京马船湖(埠)......至大明洪武4年(1371)......吾祖八一,乃迁永州府零陵县崇文乡居仁里安厝白公(果)山、大坡甸(现永州市冷水滩区高溪市镇易家桥附近),续买朱江溪、小江边、茅坑塘(现矿口塘)、摇头埠、毛江桥、莺山岩、油菜塘九处(部分地名现有变动,见下图)为业,分作六大村,阳分阴共历有十代,人才济济、富贵绵绵(居耕320余载)。至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西蜀平定,有旨填蜀,我始祖秦通甫八一公嫡派自希(尚)、大、明、宗(第10~13代)四辈先后来蜀普遍川省,但各居一方,人繁户众势难查清”。

 
 

现永州冷水滩区高溪市镇秦通甫八一公后裔主要聚居地

      据《永州(零陵)易家桥秦氏续谱》统计:八一公后人自第8代开始外迁,到14~15代,先后有数百人迁居外地,其中以清康熙时期迁川者最多。

清康熙33年(1694),朝廷诏令填川(史称“湖广填四川”)后,八一公13支后人先后来到四川顺庆府广安州落业(其中,2支经“楚”中转而来),形成现广安秦氏。

      来川前,永州易家桥秦氏的字辈排行为:“八千万顷思(道志)永(天)仕(仲添)胜(文分)兴(茂国时廷)希(尚元贵子一)大(朝金)明(阳卿)宗(华)应(映)学三礼......”。

      来川后,落业广安的秦氏族人在原“映(应)”字辈后(第15代),开始议定了统一的新班行:“国正人道昌,学懋启登良;洪休开时继,其兆定安祥;荣华与隆久,福寿锡庆长;......”。

      广安秦氏宗祠:清光绪14年(1888),族人筹资在现广安区龙台镇北斗村建成了秦氏宗祠,即“秦家祠堂”;宗祠座东朝西,小丘错落环抱,前有水塘,竹映水中,山青水秀,为典型的川东民间古建筑。解放后,因政府办学改作学校;1983年学校将祠堂戏楼拆下做了课桌椅;改革开放后,政府新修了校舍、学校搬离,宗祠空下来成了危房;2009年,教育部门欲将其撤除,幸亏众宗亲团结协作、据理力争,成立宗祠修缮筹备组,出钱、出力、捐物抢救,宗祠才免遭撤毁得以保存。后经启荣宗亲多方协调力争,广安区政府于2016年将其作为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位于广安区龙台镇北斗村的“秦家祠堂”

      广安秦氏宗祠现为著名的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72烈士秦炳(原名秦昌恩、字燧生)的启蒙学校和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纪念碑(局部)           秦炳


关于八一公源脉相关问题:

      1、据八一公脉支各期的创、修谱资料,综合史料分析:秦通甫八一公(元至正十年(1351)十一月二十六~明永乐二十年(1423)四月初九):生于江苏(多处记载为“太仓州马船铺”),祖上历经数次迁徙,由天水——山东——浙江——江苏;年轻时奉旨迁徙,经南京马船埠、江西太和鹅掌大邱,于洪武四年(1371)到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崇文乡居仁里(现冷水滩区高溪市镇易家桥附近)落业;先从教办学13年;后入仕途,“系甲子科进士,授湖广万高县正堂”;为湖南永州(零陵崇文乡)易家桥秦氏、四川广安秦氏的开基始祖。

      2、关于八一(字通甫)公“系甲子科进士,授湖广万高县正堂”问题:八一公1371年到零陵办学13年,积累学识后,甲子年(1384)考入仕途是极可能的,但这一年朝廷并无殿试,第二年(1385)朝廷的乙丑科进士也无“秦八一”或“秦通甫”的名字,故八一公“系甲子科进士”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明清时期也无“万高县”(江西有“上高县”和“万安县”);故家谱中八一公“系甲子科进士,授湖广万高县正堂”之记存疑;但入仕途是可确认的。

      3、八一公祖籍地及其父母兄弟源脉等,有待考证:结合史料分析判断:秦通甫八一公洪武四年(1371)从江苏到永州零陵县落业,可能受洪武年间明朝政府驱赶(史称“洪武驱赶”)而被迫离家,估计家人也遭驱赶失散了。因为八一公到零陵后,办学、入仕途,晚年“眼观四代,众儿孙扶背绕膝,嬉戏开怀、欢笑满堂”,生活富裕、儿孙满堂,子孙有不少为官者(易家桥《秦氏续谱》载:“始祖培养的儿子千四郎、孙子万九郎、万十郎出任朝官,冠冕堂皇、远近闻名,而万四郎官居缙绅”),按理应与老家宗亲联系,祖上源脉和宗亲关系应有记载,但至今并无墨记。但愿将来在江苏(特别是苏州~上海一带)的秦氏族谱或地方志中,找到秦八一(字通甫)及祖上源脉记载,以解近650年之惑。

      4、据祖籍地、迁徙路线、途经地点、年龄,到零陵落业时间判断:八一公与景文公(永州零陵(孝娣乡)秦岩洞秦氏始祖)很可能是相距不远的族亲。

      5、八一公可能有族亲留江西。理由:秦大坤,出生于江西,清康熙8年迁零陵,康熙36年,与八一公第11代孙秦大级(万州孙家镇凤池沟(易家桥《秦氏续谱》记为“四川夔州府万县奉其勺”)秦氏的来川始祖)一起来川落业梁平,为梁平复平乡秦唐石秦氏的来川始祖。

目前的存疑:

      1、秦通甫八一公何时离开江苏(可能是太仓州马船铺)?在江西太和停留时间?遗留宗亲及祖上源脉?......

      2、八一公后裔迁居外地(川渝、云南、湖南常德......)数百人,现除四川广安秦氏、重庆万州孙家镇凤池沟秦氏外,其他尚未确认(有一些秦氏支系疑似八一公后裔),现在何处?

      3、广安秦氏外迁的后人大多没了联系。

 ================================



转自:秦网来源:秦启荣

广安秦氏
  四川广安的秦氏人口众多,主要聚居在现广安区北部的花桥、龙台两镇,以及邻近的达州市渠县和南充市蓬安县德福镇。
  据族谱记载:本支秦氏源于天水郡,世居南京马船湖(埠);至宋太祖登基,奉旨迁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掌大丘(又传为“鹅公大丘”),居耕300余载。至大明,始祖秦八一(洪武甲子科进士,授湖广万高县正堂)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崇文乡居仁里(据查为现石山脚乡)的安厝、白公山、大坡甸,续买朱江溪小江边、茅坑塘、摇头铺、毛江桥、鹰山岩、油草塘九处为业,分作六大村,阳分阴共,居耕约300载。
  康熙36年(1697年),始祖秦通甫八一公嫡派自希、大、明、宗四辈(秦八一的第9~12代孙)先后来蜀普遍川省,但各居一方,人繁户众势难查清。其中有13支系(13房)落业于广安北部及邻近地区,形成现在的广安秦氏,中途一些又迁往了外地。
  来川前的字辈排行为:“八千万顷志(思)天(永)仕胜茂希(尚)大明宗映(应)”。
  填川后,于清咸丰8年(1858年)修谱,就议定了100字班行:
  国正人道昌,学懋启登良;
  洪休开石继,其兆定安祥;
  荣华与隆久,福寿锡庆长;
  贤才裕世代,科甲复联芳;
  立品真君相,毓秀焕文章;
  孝友传家宝,忠贞显朝邦;
  敦仁本源厚,怀义肇端方;
  恩溥沾泽广,心顺自健康;
  寰宇多美景,太和有余光;
  祖德宜善述,励子功名扬。
  清咸丰8年(1858年)修谱的谱书上称“四闲堂”,但不知来由。
  清光绪14年(1888年),13支系的秦氏族人筹资,在现广安区龙台镇北斗村修建了“秦家祠堂”; 现为川东典型的古建筑,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72烈士之一秦昌恩(秦炳、字燧生)的启蒙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安秦氏族人清明祭祖场所。
  问题:
  1、秦八一后裔在原居地零陵县崇文乡居仁里有9处地产、6大村。除了迁川的外,应还不少人留守,现在何处?为何谱书中又说现在湖南衡阳易家桥?
  2、秦八一后裔入川的其他支系现在何处?
  3、秦八一后裔迁往其他地区的支系现在何处?

  

  秦族六房 耳孙 合立

大明开基始祖秦公 字通甫 老太公??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清明(1776)






皇明進士登科考十三卷

洪武甲子科进士

秦良秀,秦升,秦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