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初期中国的高射炮主力是哪一款?

 泊木沐 2018-03-13

1936年秋国府于战前最后一次代表团赴德采购军火装备,除了续订120量的克鲁伯1号战车为大宗之外,最重要的采购就属60Flak18 3.7cm高射炮。此高炮是莱茵金属公司于1930年代初期以Flak30 2cm为蓝图所放大而来。Flak为德文Flugzeugabwehrkanone的缩写,而18这个数字则是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表示制造于1918年;但实际上于1935年方在德军服役。

【1937年初在南京附近演习的Flak18 3.7mm。】

由于Flak30 2cm是相当成功的作品,使得德国陆军希望能有一款轻型防空炮,其射程与弹药破坏力都能更加提升。故莱茵金属公司就以此为准,发展出Flak18 3.7cm然而,当此款高炮进入部队后,其射击性能反而出现不少的状况,包括炮身晃动过大而导致命中率欠佳、炮架容易损坏等等。所以1936年初德国陆军就不再采购,但仍然再略作修改后加以外销,而已经进入现役者则持续使用到大战结束。

【1943年秋在东乌克兰作战的Flak18 3.7cm。德军在东线也常将此炮当作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持用装备,并且取得的战果不恶】

国军在19369月至来年2月间陆续接收此炮与18万发的炮弹,使其成为此后中国防空炮的主力之一。以6炮编为一连,陆续编为防空学校之第四、五、六、七营的主力,国府还购入一批亨谢尔Typ 33 G1卡车,以坐维拖曳之用。1937年夏,由于防空学校对于此炮使用相当满意,故国府一度决定续购Flak18 3.7cm以取代各调整师内的2cm小炮,但由于战争的爆发而作罢。

【1938年于武汉附近作战的Flak18 3.7mm。德军认为有瑕疵的装备,国军却视为珍品。】

编辑:林小静

此后,于淞沪、南京、武汉、长沙等重大战役,Flak18 3.7cm都是国军倚重的高炮。在重庆、昆明、西安、兰州等大后方城市,Flak18 3.7cm则是空防要角,即使在美制高炮引进后依然持续使用,直到1949年踏上台湾的土地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