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宝洪茶特点介绍

 很久6 2018-03-13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宝洪茶特点介绍

扁型茶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主要以宜良宝洪茶和大关翠华茶为代表。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千米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属高香型茶树品种。叶肉肥厚,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两小时即散发出花香,以其高香而着称,加工成品有炒青(宝洪)和烘青(宜春)两个花色品种,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宝洪茶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1933年在芝加哥参展获十里香茶之名。在国内多次评为名优茶,享誉中外,以中国名茶录入《中国茶经》,1980年评为云南省级名茶。其主要工序如下:

(1)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3大特点。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2)杀青锅温140℃左右时,在铁锅上涂少许茶籽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挤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3)辉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时,投入杀青回潮叶1.5千克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

(4)割末,将辉锅出来的茶叶分筛,筛面条子粗大,干度不足须经复辉,筛底用细孔筛割去茶末。最后匀堆装箱,供应市场。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