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叶陈化的方式有如下这几条

 很久6 2018-03-13

茶叶陈化的方式有如下这几条


贮藏后熟陈化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加工的重要工序,实现普洱茶陈化加工现代化是普洱茶产业发展提升的必由之路。按照环境的干燥度,茶叶含水量及作用时间,普洱茶陈化的方式可以分为干仓陈化法和湿仓陈化法两种

1.窖藏法

普洱茶属于后续发酵的产品,借鉴自洒窖藏的方式,控制陈化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相比湿仓与干仓来说更科学,后发酵的效果也会更好

2.湿仓陈化法

所谓“湿仓”是源于香港早期存放茶叶的方式,利用香港大环境本身就存在的“高温高湿”的自然特性,有意识将普洱茶有放在更潮湿的仓库,甚至有人还不时地洒水,增加“高温高湿”,目的是加速普洱茶的陈化。湿仓陈化法,可以缩短普洱茶陈化时间,但太过潮湿→导致快速变化,易霉变。

3.干仓陈化法

所谓“千仓”,是相对“湿仓”而言,即普洱茶在干燥、相对湿度较低的地方存放。干爽,忌湿,陈化缓慢,富浓厚文化底蕴。干仓贮藏法是云南传统的贮藏方法,是指普洱茶熟化后放置在相对干燥的周转仓使其缓慢地自然陈化的一种仓储方式。经过干仓陈化的茶叶,干茶结实有光泽,叶底活性柔软,汤色栗黄。

4.湿仓与干仓的轮转模式法

将普洱茶在一定时间采用湿仓存放,然后通过除湿手段(如采用除湿机快速除湿),将高湿降低:这种一湿一干的做法可轮换进行,其时间比例可在3:1区间进行。即湿仓的时间为3,干仓的时间为1。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轮转模式是在一个仓储地完成,绝非两个仓库湿仓与干仓的不停搬运。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同样满足普洱茶后发酵偏好高温高湿的特性,发酵速度快:二是又通过间断的除湿,避免茶叶因吸水量过大而产生霉变,确保陈化的品质。

(1)普洱茶在广东陈化一段时间,然后转移到相对干燥地区继续陈化(如长江以北地区),其陈化的效果较好。

(2)普洱熟茶在云南紧压成型,然后直接投放相对干燥的区域存放,其“退仓”后的效果比“高温高湿”地区效果更好,汤色的通透度、入口的滑感和特有的沉香味,都反映出最佳的陈化效果。

5.根据地理位置的自然法

影响普洱生茶转化的主要因素有一个内因含水量,两个外因氧气和温度,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高温、高湿,产生渐进的酶促反应,其最适温度15~50℃,最适湿度55%~85%每增加10℃,酶促反应加快,超过50℃,酶蛋白会出现变性,反应速度下降。广东、香港、台湾等全年温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其春季、秋季也经常在30℃以上,夏季更是经常在40℃左右,且早晚温差不大,一般的湿度都在70%以上,冬季的湿度也在55%以上。而云南一年四季,处于“高温、高湿”的时间则很短,冬季的温度经常在10℃以下,早晚温差较大,绝大部分时间湿度在70%以下,冬季和秋季更是在50%以下。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离不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缺乏“湿”就会使微生物因缺水而消亡。而如果是“高温”而没有“高湿”相配合,就演变成了“干燥”过程,微4生物会在高温干燥中更快的消亡。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遵从普洱茶转化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仓储都会形成各具地方气候特色的茶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