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州话=通州老北京话+河北话+天津话--李军礼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3-13

[提要]  编者按:从本期起,文化点京版将推出北京俚语方言专栏,介绍各区县不同的语言特色,敬请关注。一直以来,北京方言并不涵盖通州方言,直到2010年出版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才首次以北京方言的身份收录了北京远郊区县的土语,包含大量农业农村土语。
 

  ◆北京俚语方言之一◎李军礼

  编者按:从本期起,文化点京版将推出北京俚语方言专栏,介绍各区县不同的语言特色,敬请关注。

  老北京方言土语的来源很广,有蒙古、满洲、古汉语等等,再加上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所用的土语,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北京话是指老北京城圈子里的北京土语,是四九城内的胡同、大杂院内的市井小民见天挂在嘴边上的话儿。

  一直以来,北京方言并不涵盖通州方言,直到2010年出版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才首次以北京方言的身份收录了北京远郊区县的土语,包含大量农业农村土语。虽然通州区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一个远郊区县,通州本地的话和北京话还是有鲜明的差异。

  北京方言不涵盖通州方言

  曾有搬到通州区住的人说,通州本地话和北京话不一样,尤其是语音语调方面,感觉有点“垮”,意思就是说土气,不那么上台面,不主流。由于通州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通州话里掺杂了老北京话、河北话以及部分天津话,尤其是紧邻河北燕郊、香河、廊坊等地,这样的地缘关系,让它受河北的影响更大一些。

  通州方言不是独立的体系,任何方言都是和其他语言体系有联系的,原因就是人口迁徙,造成语言的混合。有的地区,不同的村子虽然相邻,方言却略有不同。通州区在明清时期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都从这里经过并交集,各种腔调满天飞,久而久之,形成了大杂烩的语言特色。

  通州本土产生的方言

  今年50岁土生土长的通州人曹国梁说,区内有两个地名,国家规定的名称和百姓的叫法不一样,这是检验是否是通州人的一个办法,张家湾镇,真正通州人都直呼张湾,里二泗叫里儿泗,祖辈人都这么一直叫。

  通州民俗研究专家周良从年轻时就留意通州的土话,在工作和生活中收集、记录那些百姓口中鲜活生动的语言,近两年开始编写《通州口语》一书,他不仅记录词汇,还挖掘词汇产生的背景,背后的历史人文来源,看似简单的方言,往往会牵扯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瞎日儿日儿”这个词是一个产自通州本地的土语,百姓用来形容对方胡说,不着边际,不可信。这个词来历是,清末光绪5年(1879年)后,天津尝试开办电报业务,通信电缆从天津沿运河一直拉到通州北端,电报文打出来,再由快马送到京城,通报给官员审阅。冬天多刮风,电线会发出日儿日儿的颤响声,渐渐地老百姓就总结出了这个词语,整天这么瞎日儿日儿,也没见朝廷为百姓做些什么,光说不做,有什么用。

  另外,码头集——常事儿,指常发生的事,不新鲜。当年运河码头有集市,且不像其他集市要区分阴历初五和十一,这个集市天天有并且价格便宜,是个常有的集市,吸引了周边廊坊、燕郊的商贩来这里进货囤积,再运回各地去卖,赚取差价。因此,人们形容某件事有多么的频繁,就说像码头集一样,是常事。

  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家住通州儒林村,他的京味小说里大部分都是以家乡为背景的创作,运用了通州地区大量的土语方言,读起来生动活泼,诙谐幽默,例如《蒲柳人家》中的一段描写: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不过时的通州方言

  近几年方言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在一些领域仍能经常接触到方言。2010年,通州法院漷县法庭对辖区农村的方言土语及民族习惯进行总结并要求法官掌握。由于年轻法官多为外地大学生,不熟悉北京方言,更不了解通州本地方言及民风民俗,在审理婚姻、赡养、继承类有关案件中,当地群众多使用一些俗称,如散水、连山、伙墙、挑檐等。通过学习,年轻法官能够听懂当事人的意思,明白矛盾发生的起因及症结,尽量通过调解方式处理。

  在通州区内最热门的八通网上,关于通州话的普及帖和纠正帖越来越多,不少新通州人感受到了郊区语言与京味的不同,还有通州土著们争论着哪些词才是最正宗的通州话。

  很多通州的方言只是靠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在之前从没有相关的记载,有些已经消失了。周良的书稿还在收集完善中,他希望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把这些濒临失传的土话尽可能地多积聚一些。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提供更多的资源,补充完善手稿,最终出版印刷。

  链接:

  部分通州方言:

  回家 通州话:家走

  玩牌 通州话:来(一声)牌

  干吗 通州话:干哈

  叔 通州话:熟

  青蛙 通州话:绿豆狗

  小男孩 通州话:二秃子

  河蚌 通州话:壳蚌

  癞蛤蟆 通州话:疥肚

  形容孩子淘气捣蛋 通州话:狗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