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理论概要》

 陈识123 2018-03-13

风水古称堪舆术,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

堪舆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汉书·郊祀志下》:“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山泽通气:谓气脉通达。

“山泽通气”,指明了我国从西北到东南的一条重要气脉,这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脉。

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风水指的是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走向等的体系,天体运行的周期变化,气候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外部环境对人类的思想行为,甚至对于王朝的更迭也起着重要作用。

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的体现。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特别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概念,在各种典籍的不同阐述中有着各不相同的内涵。

从根本上来讲,“气”体现的是关于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哲学范畴,具体说来,中国古代学者从以下几个意义上阐释“气”这一基本概念。

首先,气是运行不息而且无形可见的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如《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日浑沌。”

其次,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各种气之间的交互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展与变化,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讲:“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气充塞于宇宙万物之间,与万物相互渗透,是万物之间相互感应的中介物。

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也是古代哲学“道”的概念。

用现在的话说,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天道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重复历史,周流复始的宇宙中,宇宙中天体的循环影响无疑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法则的体现和印证。

爱因斯坦说看到宇宙天体的的规律如此严格严密,令人不禁产生一种宗教般的信仰。

时间的基本单位来源于天体运行。一日为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周期;一月来自于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一年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中的时间周期;这是自然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也是与人类生活最为的时间周期。

时间周期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太阳内部存在一个27天的周期,地磁扰动周期也为27天,太阳黑子存在11年左右的周期,人体的智力、体力、情绪也存在周期性,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这个规律使人类生活存在美的韵律。

表面看来,这个理论总结的结论似乎有些笼统,但那是写给有缘的人看的,不懂的人当然觉得所指泛泛了。这个理论或说这种周年纪念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年循环波动的自我重复再现。

众所周知,月圆月缺对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影响较大,太阳射线也容易至人狂躁,气候也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这一切不是证明人的心理很多时候是受到天体循环的作用。

如一年365天,当成360天计算等,存在不精确的因素,故而周期偏移、误差本身是在所难免的,只应该作近似的研究。这里讲的只是年循环的自然模,实际上运用时总是以重要转折点来计算的。

太阳系的其它行星:星相的会合是指某两个或多个星球与太阳等处于同侧或异侧的一条直线上。多数情况下,同侧当然产生更大的合力,异侧反而影响小些。

只有在同侧,处在以太阳为圆心的同一角度上,这时肯定会对人类社会的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瘟疫、重大人事变动、战争等产生影响。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地球受到的引力有了改变。

研究太阳系中的事情,当然仍以太阳为中心,它对各星球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各星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地球365天 、金星225天、水星88天、海王星60190天、(164.8年) 、冥王星90800天(248.6年) 、天王星30685天(84年) 、木星4333天(11.86年)、土星10760天(29.5年)。

另外:月亮绕地球30天,地球自转1天,这是地球系统内部循环。

太阳内自转周期27天(这导致地磁扰动周期27天) 太阳黑子一个高峰期到另一个高峰期约10一11年。

金星与土星相会229.8天,计230天;

金星与地球相会587天(19月);

金星与水星相会周期144天;

金星与木星相会237天;

火星与土星相会734天;水星与火星相会101天

金星与火星相会334天;

火星与木星相会817天;

火星与地球相会779天;

土星与地球相会378天;

土星与木星相会7254天(12年周期);

水星与土星相会89天;

水星与木星相会90天;

水星与地球相会116天;

木星与地球相会399天(13个月)。

其中金星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其实也是最大的(除太阳外),故而18、19个月的周期非常有验证,金星公转225天周期也是很重要的。

这中间,水星、木星90天,水星、土星89天,金星、水星144天,土星、地球378天,水星、火星101天,水星、地球116天,木星、地球399天,金星、地球587天,金星、木星237天,金星、火星334天,金星、土星230天,这些周期也是十分重要的周期数。

当星球会合时,虽然不影响到地球的运行,但对地壳、地核、潮汐、太阳射线的影响是显然的,这是自然科学已经证明的道理。

它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心理与行为,也会导致自然灾害、战争、人事等事件的出现,虽然不那么直接,不易被接受,但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除太阳外,金星对地球影响是最大的,水火两星次之,土星也重要,木星次之。

由于太阳是决定性的,所以若是太阳的作用与它星的作用产生正叠加时,所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更大一些,因为这时年循环与星相循环做到了同步叠加,会出现大的动荡。

二、 地道

    

地形古人称之为龙脉、气脉,中国的气脉,是沿地势由西流向东方。由于气脉的灵妙,气聚之地大都会出现许多大人物,通常把这种地方称之为人杰地灵,而气脉的源头便是昆仑山。

人们只知道它的高大雄伟,实际上它是中国乃龙脉的发源地,古时便被看作为产生源气之所。黄河由它发祥而出,它是生气之源,物本之源。气脉从昆仑山向东南扩展。

中国有最大的三支龙脉。

从北方开始,以北干、中干、南干的形式,在中国的大地上流动,与黄河、长江等大水系流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地理的基干龙脉对三支干龙的分法为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

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

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中国的三大干龙,从西向东相生的万千山脉中,大干生出小干,小干生出支干;支干生出大支,大支生出中支和小支,支又生支,每一处都有龙的支脉存在。

气的运行是不分国界的。地壳的运动和大陆板块的组合都是“气”运行的结果。地核中在蕴藏了丰富矿产的同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气”。

人类有国家之分,而地气却不会同国家间的分隔而断行,只是像人身上的经络各走一脉而已。

龙脉的气源都在中国的昆仑山,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国,实有世界中心的涵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有一幅描绘昆仑山的图象,它被龙神守护着。

但所有的龙脉都与水相随,有山就有水。这是因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塞而不理。”(《管氏地理指蒙》)

气来有水导行,气止由水界定。气为水之母,有气才有水。因此,中国的山川龙脉是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的。

自昆仑山始发气脉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这五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便被看作是用来节制和疏导天地之气的。

山水汇合便形成大聚、中聚和小聚。聚处建都郡、设村镇、追阳宅、择阴穴,成为自古以来地理上寻龙的真正法则。

站在气的角度,所谓的风水是一个看不到的系统。但气做为一种物质确实存在着,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场”。这个“场”往往使大地具有多种记忆功能,从而在形成都会、大郡的模式上发生非常特殊的形象。

三、人道

对人类直接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气候。

5000年来气候冷暖交替是和干湿旱涝状况的变化基本一致的,距今5000年处于暖湿期。从3000年前开始气候变干凉,高原冰川由后退转为前进,湖泽退缩,湖面下降。

泥碳停止堆积,开始形成淤泥,被代表干旱环境的灰黄色粘土覆盖。人类活动范围从高处下到低处。

这一时期人类干扰的因素不是很大,但气候与旱涝的周期波动对人类的活动却产生着影响。

对近2000年来旱涝记载进行分析,以公元1000年为分界线,前期干旱时间短,湿润时间长,后期则旱灾多于水灾,以南涝北旱最为常见。18—19世纪涝灾一度多于旱灾,20世纪再次进入干旱期。


从以上寒冷期与温暖期的周期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边疆少数民族“兴盛”,来自外族的压力很大。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入侵矛盾,主要是来自北方大漠。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东、南两面有海洋,基本上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阻碍。

西面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广阔的沙漠,外族受地形和气候不可能对东部的汉族政权造成千里突袭。

所以汉族政权在古代一直蒙受着来自北方的压力,例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等。

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是游牧经济,完全靠草原来养活自己,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

而南方此时也变冷,粮食等物资也会大幅减产,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所以北方外族入侵频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造成的。所以,在气候寒冷时期,中原王朝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

竺可桢曾研究了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发现有多次变化,温度较高为温暖期,温度较低为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夏、商、西周

第一个寒冷期:东周

第二个温暖期:两汉

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三个温暖期:唐朝

第三个寒冷期:五代十国两宋

第四个温暖期(相对温暖,但不及之前温暖):明朝

第四个寒冷期:清朝

从以上寒冷期与温暖期的周期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

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边疆少数民族“兴盛”,来自外族的压力很大。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入侵矛盾,主要是来自北方大漠。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东、南两面有海洋,基本上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阻碍。

西面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广阔的沙漠,外族受地形和气候不可能对东部的汉族政权造成千里突袭。所以汉族政权在古代一直蒙受着来自北方的压力,例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等。

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是游牧经济,完全靠草原来养活自己,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

而南方此时也变冷,粮食等物资也会大幅减产,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

所以北方外族入侵频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造成的。所以,在气候寒冷时期,中原王朝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

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封建王朝自身政治上的腐败,加之低温导致的粮食歉收、造成饥饿,最后可能引发农民起义和战争,导致朝代更迭。

此外,在寒冷时期,草原牧场向南迁移也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南迁。

通过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并不是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在过去2485年间,有四个历史时期的温度高于或接近于1970年至2000年的平均温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哲学思想已被神秘化,把事情用越来越深奥模糊的概念解释,使得人们反而无法理解,于是达到被人推崇,无法被反驳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障碍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