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案例讨论(第八期)

 中医畅谈 2021-08-05
中医畅谈

案例经典,融会贯通

 

本文最先发表在安医生的小密圈内,需要加入安医生小密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讨论案例

    一女,54岁

   主诉:胸部灼热感,喉中异物感。

   现症:心下痞闷,胸中灼热,不分冬夏,夜夜须揭开胸部衣被受凉,不然则呼吸困难而醒,胸部总感膨满,心悸,头重眩晕,口干不渴,咽中异物感,双下肢麻木,舌质淡白,苔稍腻,脉弦弱。

答案见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解)

   男  45岁  颇强壮

   主诉:  右侧肋间神经痛

   发病情形:某日突然发热、恶寒、右胁挛急、疼痛难忍、不可转侧、自汗淋漓。

    已不大便四日,脉双弦,舌淡苔白。

   贴出了这篇病案后,有许多朋友认为应选用柴胡剂,尤其认为应该用大柴胡汤,因为右胁疼痛,又身体强壮,恶寒发热,大便四曰不通,乍看这,还真非大柴胡汤莫选;其实你只要稍一留心推敲,即可发现未見到一点少阳病的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柴胡剂的基本条件:心下急、胸胁满苦烦、不欲食、喜呕……一条也不具备,自然我们就不能选柴胡剂了。

   既然没有少阳的症候又无阳明症让我们加以识别,那只能是阴证系列了:发热,恶寒,右胁痛,又大便不通,脉双弦我们自然会想到大黄附子汤,这才紧扣本案课题。

     大黄附子汤来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仅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论述过一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组成与用法】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这小方、药仅三味,而且附子大量与四逆汤附子用量毫不逊色。细辛祛寒饮温阳通经脉,大黄专以活血泻下,不难看出仲师的目的,以大量附子温复机能沉衰,配合细辛逐寒饮,大黄专事泻下,虽三味药,精致彪悍,使人体内、寒实之邪,迅速快捷荡涤出去,方虽小,功效却大,我们明显看出,“以温药下之”一语点明,病机寒实结滞,温通驱逐寒饮之邪,尤其侧重、体内偏侧胁下之疼痛,且伴发热,双脉沉紧或双弦。这一条文中的内容,许多知名伤寒大师已经很精彩的论述过,同时也在临床中具体应用过,治愈了不少这类疾病,大家可参考。

群友问答摘选:

   1.有的朋友问:安老师,是不是见到偏疼和脉弦紧就可以用大黄附子汤了,不一定要有发热?

   安医生答:基本上就可以用了。

   2.问,本案为什么会发热,出汗?

    能发热说明正气尚可,邪正交争,也对应开头颇强壮;疼的程度重则出冷汗。

   3.安师,此案发热、自汗如何解释,有外感么?

    我们必定要有整体观念,除发热、恶寒外必伴有偏疼,脉双弦,我们才可认定为大黄附子汤证。

  4. 还有朋友问,偏疼,发热,脉弦为什么就是大黄附子汤证。

   胁下偏疼,发热,脉双弦,就是大黄附子证的规律。

   早于两千年前,仲师就掌握了这么一规律。并且这一规律不管怎解释,都是改变不了的,是客观的,是定理。

   过去两仟年的仲景年代,也有一套严密的中医理论,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简陋限制,竹简无法将全部理论记录下来,致使当时的理论丢失,只剩下这一简炼的自然客观规律被保留下来。

   就这一客观规律,愿意自己再披理论也可以。

   后人的理论自然都是附会着胡乱解释。怎么解释得通,就怎么解释,既便解释不通也要强行解释,若和当时两仟年的理论,若合符节,那是根本不可能。

   5.有的朋友还问:发热和恶寒不一定是同时出现,是不是同一概念。

   答曰:有时只发热,有时只是恶寒,又有时先恶寒后发热,还有汗出后,又恶寒……

我们学伤寒论,就是要通过这些来辨别认识疾病的本质。时两仟年前的理论,若合符节,那是根本不可能。

   6.有的朋友还问:发热和恶寒不一定是同时出现,是不是同一概念。

   答曰:有时只发热,有时只是恶寒,又有时先恶寒后发热,还有汗出后,又恶寒……

    我们学伤寒论,就是要通过这些来辨别认识疾病的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