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不爱阅读,选对书是关键

 偏方秘方验方 2018-03-14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好安静的书》雷娜塔·丽斯卡 图


1



有妈妈说,“我的孩子不爱阅读,就算带他去图书店,也只看那些稀奇古怪的漫画。我该怎么办?”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爱上阅读。

因为孩子阅读的样子,真的很美。

 

捧在一本书,或坐床头,或依靠沙发。

小小的心灵已然飞翔在广袤无垠的世界里。

在那里,有我们此刻无法给他的感受、经验和快乐。

 

而阅读带来的书香气息也在孩子的谈吐之间显露出来。

知识量的累积,终让他的思想变得更有深度和分量。

 

这些爱阅读的孩子,是如何打开阅读之门的呢?

又是哪本书让孩子尝到了书本的甜味呢?

 

孩子爱不爱阅读,除了父母的引导和榜样之外。

还有一个关键是有没有选对书。


2


给孩子选书,一定要用心才行,先得从质量上把关。

因为庸书太多,让你防不胜防。

 

还记得前年去北京的时候,去书市拜访一位朋友。

他租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图书批发市场。

 

刚刚落座,就听到隔壁不断传来撕胶带打包的声音。

我说:“你们隔壁的生意这么好?”

“便宜,那些绘本批发才2块一本,到某宝就卖9.9,要货的人多,每天有一两百件”。

我去走廊透过半开的门缝看了一眼。

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好几堆书。

有我们熟悉的《大卫去上学》、《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些经典绘本。

“你想要哪本,他们都能给你印出来。”朋友说。

“这太坑害孩子了,没人管么?”

“管过,烧了,没收了,躲过去又来了。”

那次的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

 

所以每次我给平台的孩子们选择团购的书籍,一定要从出版社直接拿过来。

先保证渠道的正版,然后再要自己亲自看到样书,给儿子读过之后才做决定。

 

为什么这些盗版的书籍会有市场?

因为很多人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

 

整日忙于自己工作的父母,也没有时间去研究书本。

先给大家从图书的一些硬性指标说说选书:

纸张、油墨、印刷得精美安全,厚度尺寸要适当。

某宝上面那个3块钱一本的书就不要给孩子看多了,最好是不看。

 

你没有看到过正版书籍的颜色和线条,所以有时感觉不到盗版的“垃圾”性。

但看不到不等于没有伤害。

不仅仅味道刺鼻,有时还印刷错误。

 

当然,有的正版书籍,收到后也会有味道。

但是正规出版社印刷用的油墨是经过检验的,晾一下就会消散,也无毒害。

但是单盗版书籍的味道会一直在,甚至让你觉得呕心眩晕。

 

还有那种长期十几块钱包邮的改编书,或者小区商场边上按斤卖的书。

内容白痴不说,你算一下制作成本加上快递费用,这本书能保证质量吗?

 

给孩子读的图书必须严格要求其字体、图书印刷清晰、精美。

而对于小家伙来说,圆角的图书比直角的更容易得到保护。

 

尺寸的话,对于大孩子没什么要求,但是小家伙们更喜欢小一点的,手掌书,手指书简直就是小家伙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世界小小的。


3


除了书本的质量之外。

选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孩子爱读。

 

在平时的交流中,很多父母会问我给孩子读什么书好?

我一般要先问孩子读过什么书?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很多妈妈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所以选书无从谈起。

 

我们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其实就担任了一个“守门人”的责任。

孩子小的时候,能读到什么样的书,基本从我们的手上过。

所以父母下的功夫如何,直接影响到书本的选择。

从而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

 

只有从小在孩子身上下足了功夫的父母。

在坚持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孩子阅读的父母才能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好的把握,而这是选择图书的前提。

 

对孩子能力和兴趣的把握,才能给孩子选到他真正爱读的书。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7岁就能读懂9岁孩子的书,因为每个孩子的一个阅读能力不一样。孩子从生下来认识事物时就开始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不同的孩子能力特长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观察,去引导。不要觉得这是一个书单或者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另外就是看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真的越早越好。

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在每个犹太家庭中,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

父母还不断地为孩子讲上面的故事,从就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小体验到看书和吃饭一样的重要。

 

当然,我们没有这样去做,但也应该让孩子从小感觉到书的甜的,能让人快乐。

 

我从儿子几个月的时候开始就给他准备了颜色丰富,好玩的图书,比如洞洞书,卡片书、翻翻书、洗澡书。 

这些跟玩具一样有趣还好玩的东西抓握在孩子的手里,他会开心,你也笑着告诉他,这是“书”。孩子会不断地听到父母说这是书。

 

看到书是开心的,是甜蜜蜜的。

这样,就在孩子的世界里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了书,那到了2岁后会对书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到了3岁会开始形成阅读的习惯。

 

另外不要逼着他去读。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天天只读漫画,就逼着他去读文学书籍,那孩子一下子肯定接受不了。

你可以给他一些故事性强的美绘图书,图片还是有很多,文字相对较少,给孩子一个过渡。

或者给孩子选择一些将知识与趣味融合在一起的书籍。

比如我们之前推荐过的《揭秘系列》、《DK百科》,还有获得大英图书奖的《神秘日志》系列。

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能让孩子增长见识。


4


关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均衡。

最可怕的情况是只给孩子读唐诗宋词,成语故事,作文大全这类的书,好一点的还加一本改编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而没有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我们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选择图书也是如此。

 

不能孩子爱读漫画,家里就只买漫画书;孩子喜欢地理历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学;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就不读社科文学,肯定不行,给孩子读书,就要荤素搭配,内容多元化,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相近的选择,慢慢打开他的视野。

比如8岁的孩子喜欢冒险类型的漫画书,那是不是可以给他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呢?

喜欢动物小说,除了看国内的一些畅销书,是不是可以看看《野性的呼唤》、《西顿动物故事》呢?

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接触到了一个小池子,看不到外边还有大河大海。

父母就给孩子选好书,如同让他有远航的帆船。

 

5


父母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图书的感受。

早些年的时候,绘本不为人所知,甚至根本没人买。

如今,绘本的推广终于有一些成果了,父母开始接触并懂得绘本的重要性了。

但也还是有的父母不解,说绘本那么贵,薄薄那么几张纸就卖那么贵,还不如买那种便宜的故事书呢。

 

有一次一位妈妈说买了一本绘本想退。

理由是书本太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厚。

那本世界经典绘本有32页,定价36元,折后22元。

她觉得22元能在淘宝买一本很厚的作文书或者国学启蒙。

 

对于孩子阅读的图画书,请不要以厚薄论好坏。

 

还记得之前有一本3D立体西游记。

有一位妈妈也觉得纸张不多,不值得。

可是那几百个立体效果,耗费了制作者多少时间和精力?

其实我们应该对那些用心付出的作者致敬。

因为一套好的书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不是那几十块、或者一两百块钱能带来的。

 

选择图书,还是要看它内在的质量如何、能不能给孩子带来阅读的快乐。

美轮美奂、高质量的原图绘画,以及好的用纸都是成本,而且好的印刷和制作工艺也至关重要。


比如神秘日志,它的做工和设计就颠覆了很多人对于书本的认知。

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震撼。

 

另外,好的图书,里面那些看似短短的一些文字。

译者和编辑打磨的时间并不比其他图书短(有些全篇押韵的故事和童谣并不好译),好故事、好绘画,再遇上好的译文,才能成就一本经典的好绘本。

陪孩子读书久了,你肯定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只是有一个前提是你一直在亲子共读的路上坚持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