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靠“开厂”老爸,买上房的人, 都做对了这3件事!

 培培zbzq99ud9h 2018-03-14


三叔导读:


那些在职场飞速成长起来的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做到了转变认知,但愿你也能做到。


不靠“开厂”老爸,买上房的人,

都做对了这3件事!

作者: 职场湿姐

来源:职场135(ID:zhichang135)

过年期间,被家长逼着去相亲。


我们确认过眼神,是被逼无奈的。


父母用各种蹩脚的理由离席后,空气突然变得安静,出于礼貌那个男生主动说话了,问了一句我新媒体究竟是干什么的。


之后我们就工作,开始聊了起来,发现那个男生和我一样也是,当初为了混上一个大学,选择了艺考,读了广播电视专业。


不过,毕业几年时间这个男生就从文化宫一个要自己拉生源的普通教员,成为了一个有自己工作室的小老板。


从普通员工到实现财务自由,他用了3年时间,交谈中他说到,工作让他明白一道理,有些事情的先后顺序真的很重要。



职场三年就是一个坎!


三年有人能从一个普通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者,三年有人从租房向父母要钱到实现财务自由。


同样三年有人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任谁都能代替的职场小透明。走了三年弯路的人,可能你们把这些顺序弄错了!



1

没能力谁跟你谈钱


「 认识受缚于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很多都是错的。比如,很多人觉得给钱我才工作,工资高我就能给你企业创造出效益来。


决定你能否赚到钱的不是工作更不是工资,而是能力。


能力永远是高薪的基础。


以前,出品过一次Ps系列课程,我当时免费赠送了Ps安装包,在安装包里附上了我自己写的安装教程。


结果后台收到一推留言,怎么安装呀,我回复“安装包里有详细教程,你看了就会了。”,结果对方秒回我“不会装”。


问这样问题的人非常多,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在工作中也有很多,这些人他们都是态度很好,但脑子太懒。


喜欢被别人安排着做事情,最后自己一点脑子都不动,而拿低薪最多的往往也是这种人。


因为,他们不具备赚钱的能力。


和那个男生交谈时,他告诉我,他在少年宫工作时,最开始工资只有1500元,只能够吃饭和交通费,其它的都还要靠家里补贴。


我问他有没有抱怨过,他说每天上班就是卖体力,别人让干啥就干啥,怎么可能赚到钱。


我挺欣赏他的这种逻辑顺序,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只有真正做好事情才能赚到钱,而不是公司给钱,你才做事情。


就连法律都是保护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的利益,你又凭什么要求对方给钱你才做事呢?



2

正因为年轻才要犯错


「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

——华特生(IBM创始人)」


之前刷微博,看到一则关于马云在韩国接受采访的微博,当时有一个韩国人问马云,我已经25岁了,也想自己创业,哪些事情是我自己不能做错的。


马云回答到,你才25岁简直太年轻了,你有足够多的机会去犯错。年轻人不要怕犯错!


突然想到刚刚出实习的我,那时候我还是大二的学生,老师推荐去四川电视台给某档综艺节目录制打杂。


当时,我生怕会犯错,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一点懒也不敢偷,反观和我一起去实习的另一个璐璐,她在现场就很敢于表现自己,跟摄影组长和统筹一起聊天开玩笑。


那时,看到她的表现我很错愕,我觉得像她这样容易犯错,还不如多做事,减少犯错的机会。


实习结束后,我去事业部当小编,而她因为得到统筹的推荐跟着一个北京的剧组去拍片子了,现在在北京的艺人经纪人圈混得还不错。


有次在一个群里我和她碰到了,聊起了当年实习的事情,她说就算真的说错话了,也没什么,知道他们不喜欢听什么,下次不说就好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能给她机会。


我一直觉得年轻时候一定不犯错,不然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现在看来这种逻辑顺序是错的。


正因为年轻才有资本去犯错,去试错,越早犯错,就能越早吸取教训,从而用到之后的工作中。


恰恰是你到中年后,在职场已经打拼多年,那时才真正不能犯错,因为没人会原谅你的错误。


就好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尿裤子了会被家人说,但一个婴儿尿裤子却有一堆人给他围着换。



3

沟通原来这么重要


最近编辑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多触动。


问题在假期快要结束时出现的,当时我们几个运营没有及时反馈给技术。


因为之前很多次跟后端技术部门反馈问题,都没有及时处理,所以我们理所当然觉得这次问题后端也不能给予反馈。


直到后面很多用户开始在评论里爆炸,我们运营部门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于是下午赶紧跟后端部门召开了一个视频会议。


这件事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在工作中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的了。


后端技术部门是编辑器的核心部门,所以部门里的人每天都很忙,工作14个小时是常态,看不到微信、QQ更是常态。


这样就导致了我们运营部门和他们之间出现了隔阂,我们理所当然以为他们不能处理问题,他们理所当然以为没有问题。


在闭塞的沟通下,就酿成了这次问题。


我突然觉得有时候过度沟通好于不沟通。想想就算是夫妻沟通不当都能离婚,更何况是两个部门,出现配合失误是必然的了。


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在工作中未必的是正确的。


这里面的逻辑禁不起推敲,沟通不到位如何做事呢?稀里糊涂去做事,最后的结果就会所有的锅你背。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是先沟通,沟通清楚后再开始做事情。


尤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沟通再过也好过不沟通。



那些在职场飞速成长起来的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做到了转变认知,但愿你也能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