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人名中的信息(上)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14

“当他勇敢无畏,我敬重他,当他野心膨胀,我杀了他。”


——莎士比亚《尤里乌斯·恺撒》


建立于公元前八世纪的罗马通过武力征服在数百年间将整个地中海变为罗马的内海,建立了北至不列颠,西至大西洋,南至苏丹,东至里海、巴比伦故地,连通红海、黑海、大西洋、北海的庞大国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继承者之一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直存续到了公元1453年,国祚绵延22个世纪。



公元117年,图拉真皇帝死前,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极盛。


在阅读罗马的历史,诸如李维的《建城以来史》、塔西佗的《编年史》、《日耳曼尼亚志》等著作时,辨清冗长、重复的人名是对读者的挑战之一。


罗马人的名字以拉丁语言书写,在口语中有独特的词尾变化,称为“呼格”。构成早期罗马人的各族群中,除了说拉丁语的拉丁人,还有说奥斯坎-翁布里亚语的萨宾人。这两种语言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都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在说印欧语的其他族群如希腊语族群、日耳曼语族群中,并没有与罗马人类似的命名方式。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这种命名习俗很可能来自于另一个构成早期罗马人的族群,语言、族属皆出自不详的埃特鲁利亚人。


罗马早期的王政时代由三个族群轮流执政。七位国王中,只有首位带有大量神话色彩的罗慕路斯来自于拉丁族群,第二到第四位国王都是萨宾人(第三位国王图鲁斯·霍斯提利乌斯普遍认为是拉丁人),第五到第七位国王则是埃特鲁利亚人。萨宾国王的名字都为二名,埃特鲁利亚国王为二名、三名并用,另外第三名也较为多变。这一命名方式很可能在埃特鲁利亚人中使用了很久,俨然业已成熟的系统。



青铜制母狼喂养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兄弟。两兄弟后来因为新城市命名权的问题发生争执,罗慕路斯杀死雷穆斯,将新城市命名为罗马。




男性三名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西塞罗(拉丁语发音应为基凯罗,本文将以常见的译名书写)对拉丁语文的贡献颇大。他的名字通常写作:


Marcus Tullius Cicero


(本文中引用罗马人名字为例,都采用英语拼写方式,与拉丁语拼写有差异)


这并非他的全名,而是常用的称法(罗马人的全名一般要写明父亲甚至祖父的名讳)。这是典型的罗马男性三名。



“阶级的和谐在我的任期内已经被建立了起来,倘若我们能够维护它,使之永存,我向你们保证,自此没有任何内部的弊病、或是公民之间的纷争会威胁到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部分。”——西塞罗


第一部分是Marcus,三名中的第一名,拉丁语称为Praenomen,意为“在名字之前”,也就是一个人的本名。第一名得自于父母,但却是不假思索的选择。因为罗马人所使用的第一名总共不过35个,而所表达的原意往往非常简单。譬如Sextus,意为“第六”,既可以为生于六月的孩子命名,也可以给家中的第六个孩子命名。又譬如Quintus,意为“第五”等。第一名也常常采用继承的方式,长子很可能会使用父亲的第一名,其余的儿子则使用家族内其他男性成员的第一名。罗马人已知的第一名罗列如下(括号内为书写时使用的缩写):


Agrippa (Agr.)、Appius (Ap.)、Aulus (A.)、Caeso (K.)、Decimus (D.)、Faustus (F.)、Gaius (C.)、Gnaeus (Cn.)、Hostus、Lucius (L.)、Mamercus (Mam.)、Manius (M'.)、Marcus (M.)、Mettius、Nonus、Numerius (N.)、Octavius (Oct.)、Opiter (Opet.)、Paullus、Postumus (Post.)、Proculus (Pro.)、Publius (P.)、Quintus (Q.)、Septimus、Sertor (Sert.)、Servius (Ser.)、Sextus (Sex.)、Spurius (S.)、Statius (St.)、Tiberius (Ti.)、Titus (T.)、Tullus、Vibius (V.)、Volesus (Vol.)、Vopiscus (Vop.)


第二部分是Tullius,三名中的第二名,拉丁语称为Nomen,意为“名字”。这一部分的名字来源于早期罗马人各族群的氏族名,由父系血缘传承下来。氏族名的来源很多,随着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人族群的日益复杂,第二名的数量随之大量增加。


第三部分是Cicero,三名中的第三名,拉丁文称为Cognomen,意为“与名字一起”。第三名的意义是家族名。在一些庞大的氏族中,常见各种第三名,用于区分各个具体的分支家系。第三名的来源往往与家族中某位知名人物有关,甚至来自于此人的特征。譬如Rufus,原意为“红色”,可能指家族某位成员的红发。不过直到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些家族仍然处于没有发展到需要第三名的规模,譬如马略、安东尼、庞培,都没有第三名。



当恺撒被60多名参与阴谋的元老刺杀时,他惊讶地看着自己视如亲子的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说道“ET TU(还有你?)”。殊不知后者认为恺撒即将称王,唯有刺杀他来成为“解放者”。


著名的独裁官恺撒同样对拉丁语文的贡献极大,他的三名如下:


Gaius Iulius Caesar


第一名Gaius,意思是“高兴”,最初可能用以表达父母得子的心情,而独裁者恺撒的第一名来自于继承。第二名Iulius(中世纪德语文形成时创造了字母J,此书写才改为Julius),意思是“青春”,来自于传说中可以追溯到女神维纳斯的古老氏族名。而第三名Caesar,意思是“浓密的头发”,可能来自于恺撒某位多发的祖先——恺撒本人头发稀少。如果将其全名书写完整,则是Gaius Iulius Gaii filius Gaii nepos Caesar,意思是“尤里亚氏族恺撒家族的盖乌斯之孙、盖乌斯之子盖乌斯”。恺撒父亲的全名也可如此书写。Gaius之外,恺撒家族还常用Sextus和Lucius(意为“光明”)作为第一名。


与恺撒、庞培组成前三头的克拉苏,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巨富,以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而闻名。他的三名如下:


Marcus Licinius Crassus


第一名Marcus,是罗马历史上最常用的第一名,用以表达对战神马尔斯——传说中罗慕路斯父亲的崇敬,也可以为正月(现在的三月)——战神之月出生的孩子命名。第二名Licinius,其先祖可能来自于一个埃特鲁里亚人氏族。第三名Crassus,原意为“编织、组合”。克拉苏的全名是Publius Licinius Publii filius Publii nepos Crassus,作为执政官父亲的次子,他并没有继承属于长子的第一名Publius。在这一氏族中常用的第一名还有Gaius和Lucius。



克拉苏是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虽然他的巨额财富一部分来自肮脏的奴隶交易,但他也是一个知名的慈善家,为贵族提供无息贷款,为平民提供免费生活用品。




养子的名讳


率军攻陷迦太基城的小西庇阿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他的名字通常写作:


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


第一名Publius,也是罗马人较为常用的第一名。第二名Cornelius,属于罗马历史上最为显赫的科涅利亚氏族,在超过700年的历史上,科涅利亚氏族涌现了数百位政治家、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庞大的科涅利亚氏族分成了许多家族,马略的政治盟友秦纳来自于科涅利亚氏族秦纳家族,反马略的独裁官苏拉则出自科涅利亚氏族鲁菲努斯家族(后来的苏拉家族),内战期间先从于庞培后跟随恺撒,而后在总督任上成为罗马公敌的多拉贝拉则来自于科涅利亚氏族多拉贝拉家族。



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提出费边战术拖垮汉尼拔的费边·马克西姆斯和在扎马战役中击败汉尼拔的大西庇阿的后代都收了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的儿子为养子,而后者的父亲在费边独裁官任期届满时接替了费边的军权,认为费边战术太过消极,选择与汉尼拔进行决战,最终在这场坎尼会战中战死。


第三名与之前罗列的情况有所不同,Scipio Aemilianus两段构成完整的第三名,这其中Scipio代表西庇阿家族,而Aemilianus则与小西庇阿的出身有关。


小西庇阿的生父是前执政官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埃米利乌斯氏族也是非常古老的氏族,据说是罗马王政时代第二代国王努马·庞皮里乌斯的后代。作为家中的次子,小西庇阿很可能曾经以Manius、Marcus或者Quintus为第一名。小西庇阿被自己的表兄普布里乌斯·科涅里乌斯·西庇阿收为了养子。


古罗马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当时的普遍认知是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男孩,作为家族财产的合法继承人,也因此形成了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由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以及养育孩子的成本较高,多数家庭不会选择生育很多孩子(一般不超过三个孩子,曾经有元老因生育了六个孩子而导致破产自杀),家中长子以外的男孩常被送到没有男孩的家庭充当养子。这与婚姻一样,是各个家族间维系关系的重要羁绊。被收养的男孩在收养家庭享有与亲生子嗣一样的继承权利,甚至连帝国时期的帝位也是如此。



迦太基城遗址。位于今天突尼斯共和国的突尼斯省。


小西庇阿的父亲虽然较为富裕,但仍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到别的家族充当养子,长子过继给了费边氏族马克西姆斯家族,次子过继给了西庇阿家族。


为了表明这种血缘的联系,在被收养的男孩改名后,会在第三名的位置加上自己原氏族的名称(去掉词尾后加上-anus的后缀)。


于是小西庇阿的全名就写作:


Publius Cornelius Publii filius Publii nepos Scipio Aemilianus


意为出身于埃米利亚氏族,科涅利亚氏族西庇阿家族的普布里乌斯之孙、普布里乌斯之子普布里乌斯。父名和祖父名都按照收养家庭的关系书写。


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后三头之一的屋大维是舅公恺撒的养子——恺撒没有亲生儿子。于是,出身屋大维亚氏族的他,三名一度写作:


Gaius Iulius Caesar Octavianus



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屋大维。因通常以他的头衔奥古斯都来称呼他,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中的八月由此得名。


这种情况与表明母系血缘关系的第三名非常容易混淆。


开创弗拉维王朝的罗马帝国第九代皇帝苇斯巴芗,是四帝之年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三名写作: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第三名并非表明他是收养自苇斯巴西亚氏族,而是表明他的母亲出身于此氏族。苇斯巴芗的祖父第三名为Petro,父亲和兄长则使用第三名Sabinus。


自公元2世纪起,三名习俗正在发生变革,由于氏族中使用的第一名大多来自继承,第二名完全一致,而第三名逐渐固化,使得家族中数代人的名讳一模一样,难以区分。于是一种新的二名习俗开始产生,即使用第二名加第三名取代传统的第一名加第二名。而第三名开始变得非常易变。兄弟之间常用同样的第一名,而第三名加以区分。


苇斯巴芗便使用了不同于父亲和兄长的第三名。



卡拉卡拉颁布安托尼努斯敕令原本是为了增加税收,没想到的是税收不仅不增反减,还因此埋下了帝国衰落的种子。


罗马帝国的第二十二代皇帝卡拉卡拉,颁布了给予全罗马自由民公民权的赦令。他出生时的三名为:


Lucius Septimius Bassianus


第三名就区别于自己的父亲塞维鲁,而他的父亲也常称第二名加第三名,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