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人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人类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的代表: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 青铜器种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我国出土最早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 司母戊方鼎是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标志着青铜艺术由萌芽走向繁荣 《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秦汉美术的绘画艺术特征:1、 题材内容广泛 2、艺术表现手法注入浪漫激情并加以大胆丰富想象,创造出多种生动、活泼、奇异的神话形象和奇幻境界3、构图饱满,朴实灵活自如 4、技法上,仍以线条为主,色彩为辅,线条劲建有力,流畅自如,色彩单纯而绚丽鲜明 新莽时期描绘现实生活的画面初露端倪 汉代帛画中的马王堆T形旌幡帛画,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画像石的艺术书法:1、平面阴线刻 2、凹陷平面阴线刻 3、减地凸起薄肉雕 4、减地平面加阴线刻 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实材,汉代最为盛行。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氏祠画像为代表 画像砖的艺术特征:1、艺术手法:浅浮雕式、阴线刻式 2、方法:模印、刻画 3、构图形式:长条形、方形 画像砖其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画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生动,在题材内容方面也称独树一帜,除少量神话内容之外,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浓郁,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车骑出行图画像砖》 秦俑的艺术特点:1、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2、性格鲜明,形象生动3、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秦俑的影响:秦俑的发现打破了西方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写实性雕塑的断言,弥补了秦代美术缺少实物印证的缺憾。秦俑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数量和非凡的艺术成就,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是美学趣味的产物,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会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 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 陆探微的艺术特征:“秀骨清像” “顾陆密体,张吴疏体”: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谢赫《六法论》:1、 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经人物画要以表现对象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2、骨法用笔:只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3、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4、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5、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6、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迁想妙得: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理体验,深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文表现程式。相传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迎风飘舞;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此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法也流行与古代造像 阎立本的绘画特征及其贡献 1、特征:其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形写神”的观念相似 2、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3、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4、贡献:A、其传世作品《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B、阎氏兄弟是唐代山水画新貌的开创者 C、阎立本在汉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张萱、周昉绮罗人物画比较 1、张萱周昉绮罗人物画代表了唐人“丰腴华贵”唯美的审美理想 2、生活在盛唐的张萱,作品多表现贵族妇女的欢乐情绪;生活在中晚唐的周昉的作品则多表现妇女的不幸和苦闷 《游春图》是我国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早的一幅 王维——“破墨” 王洽(王墨)——“王泼墨” “比德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全书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1、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2、绘画的有关材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 画家传记及作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所得,他概括了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石。“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非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又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和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颠张狂素:张旭、怀素 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单跨石拱桥 五台山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周文矩代表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 荆浩代表作品:《匡庐图》 著有《笔法论》:A、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B、笔有“四势”——筋、肉、骨、气之说 董源代表作品:《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 “徐黄异体”: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荃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黄荃(代表作:《写生珍禽图》)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代表作:《雪竹图》)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源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主,只是略加色彩 《洛神赋图》赏析 青绿山水是重彩山水画产生和最早发展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继承了早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并直接脱胎于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两宋重彩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簪花仕女图》赏析 无论是线条和赋色的技巧,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画中伫立的妇女虽然装束相似,面容相仿,但却没有雷同呆板的感觉。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简洁而遒劲的长线条,十分准确地表现每个妇女各不相同的手势,又恰当地安排了复杂的色调,经过千年的岁月,这些颜色仍然很好地保留在画绢上,可见唐人用颜料之精。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五牛图》赏析 唐德宗时的丞相韩滉,擅长画牛,传世的《五牛图》运用粗放豪迈的劲挺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笔法简朴而变化多趣,曲尽其妙。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即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段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画中的韩熙载,长髯,高巾,气宇轩昂,然而从倚榻倾听,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却始终眉宇紧锁,神情沉郁,显然有悖于歌舞夜宴的欢乐氛围,然而这确实非常贴切地再现了韩熙载此刻的内心世界。用笔疾缓自如,线描坚挺圆劲,折转顿挫,极见功力。而用色虽重,朱砂、石绿、石青色,浓艳夺目,但因为掺合了水墨山水画的新技术,色墨相映,艳而不俗。在场景的转换上,也采用了许多中国画的独特手法。一是尽可能地省略背景,二是巧妙的运用屏风、床榻、案几等作场景的可分可合、有主有次的隔断。可以不夸张地称,此图实为中国人物画的巅峰作品之一 《步辇图》赏析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研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