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华研究院】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层的乐观估计与审计应对

 gzcpalgvwf5dya 2018-03-14

大华研究院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力量和外聘专家,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将建设、发展成为在资本市场、会计及审计专业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新型研究机构。


大华研究院通过资本市场热点问题、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难点问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为资本市场发展、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提供前瞻性研究,树立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品牌,提高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市场及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专业,成就职业。

请关注大华研究院定期发布的研究报告。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层的乐观估计与审计应对

——大华研究院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长期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管理层需要通过减值测试来估计应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减值测试,本质上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的一种估计,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就可能有意识地操纵减值测试和估计。本报告拟在简要说明长期资产减值测试复杂性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和公司治理两个角度分析和讨论管理层乐观估计的原因,并就审计师应对管理层乐观估计的策略提出建议。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的不确定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账面价值,其差额就是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相对于评估长期资产的处置价值,评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显然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前者只需要观察、调查和了解长期资产现时的市场行情即可做出评估,后者则需要在评估资产公允价值和预测使用长期资产可以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其中,为了预测使用长期资产可以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就需要首先预测使用长期资产可以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此,就需要进一步预测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以及生产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随未来环境而变化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例如,在2005年左右,电视机行业关于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究竟谁的前景更好存在很大争议。当时条件下,由于液晶电视机的液晶屏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清晰度不够理想,有些业内人士就更看好等离子电视机的前景。然后,最终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晶屏的清晰度迅速提高,成本大幅下降,导致等离子电视机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不得不彻底淘汰当年投入巨资的等离子电视机生产线。就这个实例而言,只有到了后期,情况才水落石出;而在中期和初期,情况就不甚明了乃至甚不明了。因此,当技术和市场前景尚不清晰时,管理层即便没有操纵减值测试的主观故意,也无法保证资产减值测试是准确的。又如,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销售量虽然较上年仅下降约5%,但由于价格竞争,销售额较上年下降约25%,利润则较上年下降45%。因此,水泥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正当人们担心2016年是否会继续如此恶化趋势之时,随着水泥行业的去产能,以及主要水泥企业不再一味打价格战,水泥行业上市公司2016年的经营业绩便显著回升。因此,在2015年末就水泥生产使用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就会受到未来行业形势判断不确定性的严重影响,乐观估计、中性估计和悲观估计下的测试结果就可能大相径庭。


由于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的不确定性,管理层即使有意做出乐观或悲观估计,审计师也比较难以判断管理层偏于乐观或悲观的估计是否带有主观故意性质。此时,若能结合对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考察,或许会有所帮助。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些原因,我国企业长期资产减值测试更可能存在乐观估计之倾向。具体分析如下。


管理层乐观估计的原因:会计准则角度的分析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一旦计提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在以后的会计期间由于任何原因将已计提的减值损失转回。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1)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将使得各个报告期间的利润出现大幅波动;


(2)如果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企业就可能随意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从而使期间利润严重失真。


(3)如果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计提减值准则之后的每个会计期末就都要进行评估,这会给大量增加企业成本。这三点考虑中,第(2)点是核心和关键。在2006年之前,我国一度是允许部分或全部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如果在减值准备计提之后的年度里,长期资产的价值出现回升的话。但是,实践中确有不少企业利用了会计准则的这一规定,操纵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或转回。最为典型的情形是,在上市公司出现比较严重亏损的年度,干脆大量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洗大澡”,以在下一年度转回部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实现扭亏为盈。正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为了堵塞漏洞,2006年出台的新准则,就不再允许企业转回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除非彻底处置该项长期资产。


(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商誉除外),如果以前年度造成减值的事项已经不存在或者其负面影响已经减弱,企业需要在报告期末重新评估其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将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全部或部分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以后年度转回以前年度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1)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观点,即以前年度并未预见到的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可以在后续期间重新评估。


(2)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并不是一项资产价值重估,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资产的账面净值为其历史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摊销,只要资产减值调整后的账面净值以历史成本法下计算的资产账面净值为限,则仍然符合资产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


(3)报表使用者并不会像企业管理层一样及时深刻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因此,及时调整资产减值准备将使得报表使用者对资产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有更加可靠的理解。


(4)允许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将更加有利于公允列报当期及以后期间的经营成果。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在后续期间转回的规定出现上述差异,究竟何者更为合理,业界意见不一。但是,从准则执行效果的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好处是,企业管理层就不再会为了在以后期间转回而在以前期间故意多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洗大澡”现象;但是,其问题是,在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下,企业管理层就可能在应该计提减值准备的期间不计提或不充分计提,导致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或者不能及时计提,从而使得会计结果不够稳健。也就是说,管理层在进行长期资产减值测试时,往往会偏于乐观估计。


管理层乐观估计的原因:公司治理角度的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容易导致管理层对长期资产减值测试中的乐观估计,事实上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实践中,只有当企业有着操纵利润的具体动机时,才会实际地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当存在业绩压力(如:为了实现对赌协议规定的业绩目标;为了满足融资条件规定的业绩指标;为了避免连续二年亏损而被ST或连续3年亏损而被暂停交易;为了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预算任务;等等)时,企业就往往会做出乐观估计。当然,就每一个企业而言,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做出乐观估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司治理特征。公司治理特征有很多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结构(如,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激励等。


首先,从企业产权性质角度看,我国企业主要区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许多研究表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行为表现往往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代表是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同一类别的国有企业,由于其产权主体代表是同一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因而面临着基本一致的监管政策环境(诸如年度预算任务的难易程度、年度业绩考核制度、高管任期考核制度、董事会制度等)。因此,同一类别国有企业的行为往往会有较强的一致性。而非国有企业,不存在共同的监管者,因为其行为完全有市场驱动,表现各异。所以,就管理层乐观估计而言,同一类国有企业在某一年度很可能表现为比较一致的乐观估计或相反,而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乐观估计,则更可能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其次,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角度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我国上市公司大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即股权集中度较高,而股权制衡度较低。在“一股独大”情况下,大股东缺少来自于其他股东的有效制衡;如果大股东有意透过上市公司实现其私有利益,上市公司的行为往往就会基本符合大股东的意愿。因此,当上市公司存在向上操纵利润的动机时,“一股独大”程度越严重的企业,管理层乐观估计的可能性和程度也就更大。


最后,从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等其他治理特征角度看,它们也会对管理层乐观估计倾向产生显著影响。一般地,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比例越高,内部董事(执行董事)比例越低,董事会就越具有独立性;反之则相反。因此,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内部董事比例越大的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受到其他董事的制约就越小,因而,当管理层存在向上操纵利润的动机时,做出乐观估计的可能性和程度就会较大。此外,高管激励也会对管理层乐观估计产生影响。如果只有短期激励而缺乏长期激励,管理层就越会追求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业绩,从而做出乐观估计的可能性和程度就会更大。


审计师对管理层乐观估计的应对

在长期资产减值测试等会计估计方面,由于管理层有其信息优势,审计师如果要否定管理层的乐观估计,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和压力。具体原因有二:


(1)管理层对企业的熟悉程度远超过审计师,审计师很难证明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不合理或者审计师自己做出的预期更加合理;


(2)管理层提出未来改进计划,从而使得企业未来经营情况达到其预期目标,审计师也很难证明管理层提出的改进计划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业绩。但是,在审核管理层的减值测试时,审计师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审核,努力发现和指出管理层可能存在的乐观估计。为此,审计师既需要将管理层所作的估计与公司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也需要将管理层所作的估计与国内外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并对比较中发现的重大差异进行评估。如果发现重大差异,审计师需要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以了解导致重大差异的原因,包括重要假设等,并判断管理层所做估计的合理性。


针对上述原因(1),审计师需要根据国内外同行业企业或者专业机构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来判断管理层的预测的合理性。虽然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通常会与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因此,如果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与审计师参考上述行业情况之后对行业未来趋势的预期存在重大差异,审计师就有理由对管理层的预期提出质疑,并要求管理层提供进一步的可靠证据。


针对上述原因(2),审计师需要详细了解管理层提出的未来改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并评估其可行性,如果企业预期的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均超过同行业领先企业的水平,审计师就有理由怀疑管理层提出的未来改进计划的可行性。


此外,审计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审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审计师应当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审计过程中复核上期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结果,如果发现管理层上期的判断并未实现,则应该要求管理层重新做出恰当的估计,包括调低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


(2)管理层形成估计的各项重大假设通常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审计师在判断是否接受管理层的乐观估计时,需要就管理层所做估计与关键假设之间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如果关键假设十分敏感,审计师应该谨慎考虑管理层所作乐观估计带来的影响;否则,就说明管理层的乐观预期即使不能实现,长期资产也不会出现大幅度减值。


(3)审计师还需要评估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会计估计不确定性披露的充分性,作为做出相关审计结论的依据。


(4)对于重大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层往往利用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此时审计师还需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评价该项资产减值测试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如果认为自身对于该项资产的估值复核不具备胜任能力,审计师应委托事务所内部的估值部门或独立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管理层聘请的估计专家评估结果进行复核,以确定其评估结果是否公允、适当。


最后,审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类别长期资产的具体特征,对管理层乐观估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例如:


(1)在审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过程中,审计师应该了解并评估公司与识别资产减值迹象和测算可回收金额相关的内部控制;应该实地勘察相关固定资产,并实施监盘程序,以了解资产是否存在工艺技术落后、长期闲置等问题,以及负荷率等状况;应该利用外部评估专家的工作,评估公司管理层对各资产组所使用折现率的合理性及计算各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模型;需要复核公司管理层对现金流量预测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重要参数,包括将这些假设和参数与支持性证据(如经批准的预算)对比,并考虑以前的预算的准确性。


(2)针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审计师应该与管理层聘请的估值专家讨论其所选取的估值方法是否合理性,关键参数的使用是否合理,包括业务收入增长的预测、折现率的确定等;对于业务收入增长的预测与历史数据比较变动较大的情况,应该与管理层讨论其合理性,并要求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支持证据;同时还要关注管理层对减值测试的方法以及关键参数的披露是否充分。


(3)在审计特许经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过程中,审计师应该复核公司的特许经营无形资产本年实际业务量情况与预测业务量情况的差异,复核本年公司实际收入与预测收入差异,以评估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应该复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之方法及采用的关键假设(包括预测业务量增长率,收费标准,经营年限,维修成本、必要报酬率等)的合理性,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获取相关技术报告进行参考;应该对比关键假设数据与第三方公开数据;应该复核关键假设是否在本年发生重大变化;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内部评估专家进行协助,包括复核现金流量模型的逻辑及关键假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2. 财政部,20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3.国资委综合局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课题组,2011,《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与业绩考核》。


4. 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专业,成就职业

大华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