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原理|资产减值损失为何不能转回?

 桃花源笔记 2023-07-29 发布于浙江

01

定义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计提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xx减值准备

那为什么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呢 ?

首先,我们来看看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也就是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资产最本质的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该资产此种能力受到影响的时候,我们需要剔除那些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种形式来满足其资产定义。

同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所以计提减值准备,一方面满足了资产定义,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会计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那么,反过来,倘若引起这项资产的减值因素消失,或者说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为了符合资产的定义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应该转回减值。

即做相反分录:

借:xx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所以说,资产减值其实是条单行道,原因是什么?

02


原理解析

如下表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资产减值准则里,资产减值对象主要包括如下:

  1. 长期股权投资

  2.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3. 固定资产

  4. 生产性生物资产

  5. 无形资产

  6. 商誉

  7. 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 

以上这些对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期资产(非流动性资产)。

上表中的,存货的减值,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金融工具的减值,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可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都是些短期的减值或者跌价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帐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可见,流动性资产可以转回,长期资产不能转回

原因有的说是因为长期资产减值后往往不可逆,属于永久性减值。有的说,长期资产的金额大,减值的金额也大,不像流动性资产市价容易获得,所以不容易判断其减值因素是否消失。

这些理由其实都是撑不住,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防止企业利润操纵。

其实在国际会计准则里,所有的资产减值损失都是可以转回的,只要符合相应的条件。我国的这条特色准则据说是参考了美国的准则,如美国这般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规定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更别说我们尚处幼年期的股市。因为长期资产持有期较长,往往跨年度,如果计提后允许转回,则被容易用来做操纵利润达到粉饰报表的工具,破坏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举个栗子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当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要退市,假如财务负责人预计第三年盈利可能性较小,那么就可以在第二年将可以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股脑的计提,江湖俗称“洗大澡”,见前几年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潮。那么在第三年转回,则企业瞬间满血复活,不用被退市。

     再举个栗子

财务负责人看今年业绩较好,远超预期,明年业绩压力考核较大,于是留一后,今年先计提部分减值准备,使今年业绩不要太漂亮,稳中有升即可,明年如果业绩不行,则再转回。

且国际会计准则里对资产减值转回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水平来看,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但毕竟这条反制措施过于反会计学原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监管能力的提高和人员素质的增强,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未来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咱就不用这么纠结还要专门写篇文章来说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加岛主微信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